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思想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被鄙视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得不到尊重。特别是在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因此有的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而学生呢,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又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与其上这样的体育课,倒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对自己将来升学还有好处。有的学校以缺乏体育教师为借口,体育课就敷衍了事,甚至不开设体育课。所以,农村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为此,作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另外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认真组织教学,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强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一部分学生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話,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不肯练习。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量化办法,对于跨栏跑技术掌握的好、能够均速跨过5个最低栏的同学要提高栏架高度,并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对技术差、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高度,并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逐步找回学习的感觉。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立足实际,精心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能力的掌握。
三、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使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进而不断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会对培养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体育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直接灌输思想观点,体育课是通过实际锻炼,制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特征,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不浓,学生自身缺乏内驱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学生,注重情感教育,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在上理论课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这种因人施评的做法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发展每一个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潜力。在现行教学大纲中,也比较重视对科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对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往往都采取渗透的形式。许多事实表明,大多数学生具有在各种活动中发挥各自一定素质潜能的强烈欲望,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积极的组织形式可以为他们提供实践和创造的新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比如:有一次活动课,由于学校篮球场地只有一个,预初年级的一个班的女生借了球没地方活动,就在拍球玩。我就引导她们做一些传球之类的游戏,并做一些方法的变化,让她们自己也想一些方法,结果其中有个学生,因为经常看她的父母打乒乓球,就想到了用篮球在地上大起乒乓来,我立即对她的做法给与肯定,她们在以后的活动课中就经常用这个方法活动,并进行比赛。后来我怕篮球对她们造成伤害就把篮球换成排球。她们就把它命名为“乒排球”。
五、突出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它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说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识,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在适度的“苦”和“累”中达到身心愉悦,不断进步、树立自信心、体验运动的乐趣,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身体活动和玩玩游戏。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没有获得运动技术的进步,没有通过学习运动技术获得身心的愉悦的体育课,我们在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同时,在重视运动技术的学习时还必须避免用过去训练运动员的方法来教技术,不要过于追求技术的细节,必尽我们的目的是增进健康,我们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学过
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有层次,必须有传授运动技术和锻炼的程序与效果,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展示、比赛、评价、常规、掌握运动原理和方法。
结语:
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被鄙视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得不到尊重。特别是在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因此有的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而学生呢,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又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与其上这样的体育课,倒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对自己将来升学还有好处。有的学校以缺乏体育教师为借口,体育课就敷衍了事,甚至不开设体育课。所以,农村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为此,作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另外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认真组织教学,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强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一部分学生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話,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不肯练习。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量化办法,对于跨栏跑技术掌握的好、能够均速跨过5个最低栏的同学要提高栏架高度,并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对技术差、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高度,并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逐步找回学习的感觉。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立足实际,精心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能力的掌握。
三、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使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进而不断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会对培养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体育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直接灌输思想观点,体育课是通过实际锻炼,制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特征,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不浓,学生自身缺乏内驱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学生,注重情感教育,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在上理论课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这种因人施评的做法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发展每一个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潜力。在现行教学大纲中,也比较重视对科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对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往往都采取渗透的形式。许多事实表明,大多数学生具有在各种活动中发挥各自一定素质潜能的强烈欲望,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积极的组织形式可以为他们提供实践和创造的新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比如:有一次活动课,由于学校篮球场地只有一个,预初年级的一个班的女生借了球没地方活动,就在拍球玩。我就引导她们做一些传球之类的游戏,并做一些方法的变化,让她们自己也想一些方法,结果其中有个学生,因为经常看她的父母打乒乓球,就想到了用篮球在地上大起乒乓来,我立即对她的做法给与肯定,她们在以后的活动课中就经常用这个方法活动,并进行比赛。后来我怕篮球对她们造成伤害就把篮球换成排球。她们就把它命名为“乒排球”。
五、突出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它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说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识,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在适度的“苦”和“累”中达到身心愉悦,不断进步、树立自信心、体验运动的乐趣,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身体活动和玩玩游戏。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没有获得运动技术的进步,没有通过学习运动技术获得身心的愉悦的体育课,我们在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同时,在重视运动技术的学习时还必须避免用过去训练运动员的方法来教技术,不要过于追求技术的细节,必尽我们的目的是增进健康,我们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学过
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有层次,必须有传授运动技术和锻炼的程序与效果,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展示、比赛、评价、常规、掌握运动原理和方法。
结语:
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