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口译为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了桥梁。但是,中文英文语种之间的互译必会因文化差异的原因而产生碰撞及出现种种的障碍。文章分析了产生交流障碍的因素,提出了陪同口译遇到交流障碍时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陪同口译 文化差异 交流障碍 应对策略
前言
随着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口译由传统观念中认为的不同语种之间的转换器,发展成为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听到或看到的信息快速、准确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但由于翻译人员存在不同语种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出现交流上的障碍。
一、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因素
1.历史因素。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给不同语种背景下双方的对话交流带来很多的困惑与不解。比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三顾茅庐”,讲的是三国时期刘邦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做军事顾问,最终诸葛亮被刘备诚意感动而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的故事,英文翻译为“Call on someone repeatedly to enlist his help”,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典故,则很可能直译为“Three visits to the cottage”,让听着不知道译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2.价值体系因素。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依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对某一词的褒贬程度不一、可接受程度不同。在实际翻译中,比如通常将“actor或actress”在翻译成中文时只能译成“男演员或女演员”,而不能翻译成“戏子”,因为在旧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戏子”指一些为了生存而没有气节的卖艺人,是贬义词。因此传统价值体系对中英语言交流会产生一些障碍。
3.文化习俗差异。由于所处地域不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主要表现:(1)对待年龄问题中西方文化风俗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见面会直接问对方“您今年贵庚?”而西方英语国家则见面交谈从不涉及年龄问题。(2)汉英语言亲属称谓差别大,中国人习惯一个身份一个称谓,而英语中一个词可以表达很多种称呼,比如“aunt”一词。(3)文化差异还体现在对待植物的态度及植物本身的文化意义,比如中国人认为“兰花”代表“君子”,而在英语语种国家中却没有。
4.宗教差异。英汉语种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汉民族崇尚儒学、道教及佛教的思想,而西方英语国家则信封基督教。这种宗教上的差异给陪同口译的人带来了翻译上的困难,比如对待中国人过新年要“贴门神”,但是西方国家却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门神”。因此,要求译者应掌握中西方国家的宗教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陪同口译工作。
二、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应对策略
1.统一陪同口译标准。根据陪同口译自身特点,陪同口译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准确性。在口译过程中应忠于双方谈话内容及本意,完整、准确地传递信息,不能将自身的主观看法、意见或感情翻译到译语中。(2)确保流畅性。译者在翻译时不流利或翻译时磕磕巴巴,会导致讲话者与听话者不能准确明白语意,影响对话的质量。(3)确保及时、迅速。陪同口译要求译者做到即时性,需恰当利用好说话者对话的间隙来传递给另一方。(4)确保得体。译者在口译过程中应把握好双方的谈话氛围,做到所译内容得体。
2.做好陪同口译准备工作。口译能否顺畅除了与译者的双语能力有关,还与译者的文化知识积累及陪同口译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有关。译前准备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译者的临场紧张情绪,增强译者的自信,在这里,陪同口译准备工作是指译者在译前必须充分了解所要服务的对象、熟悉整个的日程安排、背景资料的搜集及熟记常用的表达方法,从而促进翻译任务顺利达成。
3.掌握口译现场应对策略。因陪同口译工作有极强的现场性及独立性,要求口译人员能够从容应对任何困难或意外状况。具体应对策略可归纳如下:(1)文化理论基础。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传递原语文化,又能适度以源语为归宿。(2)现场口译要做到以下口译要领。即不停顿、不添油加醋、讲话节奏适度、不思考过久。(3)从容应对口语现场困境的策略。针对口译困境“没听懂”、“没记住”、“译不出”三种情况,应及时询问讲话者;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讲话者重复说的内容进行“省略”,只说出谈话的核心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间的文化进一步交流、碰撞及融合,陪同口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会产生很多的口语误差,需要译者不断提升自身的双语能力、扩大文化背景知识、采取相应的口译技巧与策略消除交流障碍,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与互动。
参考文献:
[1]邱少蓉.陪同口译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以及应对策略[D].厦门大学,2012.
[2]欧雪雯.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成都理工大学,2014.
[3]姜萌,覃红波.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口译策略分析[J].华章, 2010,(20):49-54.
作者简介:孙季(1991.01.22-),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关键词】陪同口译 文化差异 交流障碍 应对策略
前言
随着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口译由传统观念中认为的不同语种之间的转换器,发展成为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听到或看到的信息快速、准确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但由于翻译人员存在不同语种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出现交流上的障碍。
一、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因素
1.历史因素。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给不同语种背景下双方的对话交流带来很多的困惑与不解。比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三顾茅庐”,讲的是三国时期刘邦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做军事顾问,最终诸葛亮被刘备诚意感动而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的故事,英文翻译为“Call on someone repeatedly to enlist his help”,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典故,则很可能直译为“Three visits to the cottage”,让听着不知道译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2.价值体系因素。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依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对某一词的褒贬程度不一、可接受程度不同。在实际翻译中,比如通常将“actor或actress”在翻译成中文时只能译成“男演员或女演员”,而不能翻译成“戏子”,因为在旧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戏子”指一些为了生存而没有气节的卖艺人,是贬义词。因此传统价值体系对中英语言交流会产生一些障碍。
3.文化习俗差异。由于所处地域不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主要表现:(1)对待年龄问题中西方文化风俗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见面会直接问对方“您今年贵庚?”而西方英语国家则见面交谈从不涉及年龄问题。(2)汉英语言亲属称谓差别大,中国人习惯一个身份一个称谓,而英语中一个词可以表达很多种称呼,比如“aunt”一词。(3)文化差异还体现在对待植物的态度及植物本身的文化意义,比如中国人认为“兰花”代表“君子”,而在英语语种国家中却没有。
4.宗教差异。英汉语种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汉民族崇尚儒学、道教及佛教的思想,而西方英语国家则信封基督教。这种宗教上的差异给陪同口译的人带来了翻译上的困难,比如对待中国人过新年要“贴门神”,但是西方国家却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门神”。因此,要求译者应掌握中西方国家的宗教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陪同口译工作。
二、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应对策略
1.统一陪同口译标准。根据陪同口译自身特点,陪同口译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准确性。在口译过程中应忠于双方谈话内容及本意,完整、准确地传递信息,不能将自身的主观看法、意见或感情翻译到译语中。(2)确保流畅性。译者在翻译时不流利或翻译时磕磕巴巴,会导致讲话者与听话者不能准确明白语意,影响对话的质量。(3)确保及时、迅速。陪同口译要求译者做到即时性,需恰当利用好说话者对话的间隙来传递给另一方。(4)确保得体。译者在口译过程中应把握好双方的谈话氛围,做到所译内容得体。
2.做好陪同口译准备工作。口译能否顺畅除了与译者的双语能力有关,还与译者的文化知识积累及陪同口译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有关。译前准备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译者的临场紧张情绪,增强译者的自信,在这里,陪同口译准备工作是指译者在译前必须充分了解所要服务的对象、熟悉整个的日程安排、背景资料的搜集及熟记常用的表达方法,从而促进翻译任务顺利达成。
3.掌握口译现场应对策略。因陪同口译工作有极强的现场性及独立性,要求口译人员能够从容应对任何困难或意外状况。具体应对策略可归纳如下:(1)文化理论基础。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传递原语文化,又能适度以源语为归宿。(2)现场口译要做到以下口译要领。即不停顿、不添油加醋、讲话节奏适度、不思考过久。(3)从容应对口语现场困境的策略。针对口译困境“没听懂”、“没记住”、“译不出”三种情况,应及时询问讲话者;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讲话者重复说的内容进行“省略”,只说出谈话的核心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间的文化进一步交流、碰撞及融合,陪同口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会产生很多的口语误差,需要译者不断提升自身的双语能力、扩大文化背景知识、采取相应的口译技巧与策略消除交流障碍,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与互动。
参考文献:
[1]邱少蓉.陪同口译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以及应对策略[D].厦门大学,2012.
[2]欧雪雯.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成都理工大学,2014.
[3]姜萌,覃红波.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口译策略分析[J].华章, 2010,(20):49-54.
作者简介:孙季(1991.01.22-),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