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前、课上和课后评价这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落实朗读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66
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够帮助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举多得的事。在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朗读教学。
一、课前朗读准备
1.标准的普通话。
在正式的课堂朗读教学前,首先教师要具有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进行朗读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朗读习惯和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朗读能力的训练,按照正确的发音来练习。教师之间应该互相,纠正在发音中存在的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上对文章的理解,将感情抒发出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真正的理解文章内容,将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传达出去才能引发学生与作品的共鸣,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朗读。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首先要注意的也是普通话的发音,让学生大声的朗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的改进,进而从而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2.朗读技巧训练。
想做好朗读就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还要求学生能正确的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和语调等问题。
第一是要学会停顿。停顿是句子之间或者是段落之间的语言间歇,是语言节奏的表现。恰当的停顿能够正确的表达情感,使朗读的内容变得丰富生动起来。首先是要做好语法停顿,语法停顿一般是指段落与标点符号所需要进行的停顿,语法停顿的时间由短到长,依次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段落。在面对较长的句子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义进行较短时间的停顿。其次是逻辑停顿,它是由思维逻辑决定的。进行逻辑停顿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一个词语使听者更容易把握所要表达的意思。最后是心理停顿,它用在表达复杂的感情时,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停顿时间来进行表达。
第二是要把握速度,速度也是影响朗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朗读的速度不是随意的,它要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适应。速度的变化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心里,语言环境和气氛。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中有对皇帝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
教师在进行这段内容的朗读教学中,前段要让学生将声调放低,语速放慢,声调放低,表现出皇帝正在思考和他害怕的心情。后段要让学生将声调调高,语速稍快,与文章中皇帝想要表现自己不怀疑,不愚蠢的心情相符合。这样一高一低,一快一慢,将皇帝愚蠢荒唐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朗读诗词时一般要读的慢一些,诗词的语言精炼,思想丰富,并且富有情感,只有放慢速度才能给人体会的时间。在面对一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时也要把速度相对的放慢,将景物慢慢的呈现在听者的面前。
第三是要把握重音。重音是将句子中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从而突出这个词语。重音的确定要以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为标准。例如在朗读“我去过上海”这句话时,如果将“我”作为重音就是强调去过上海的动作主体是我,并不是别人。要是将“去过” 作为重音,就是在强调去上海的动作是发生在过去的时间点,是在时间上的强调。要是将“上海”作为重音,就是对地点的强调,强调去的地方是上海不是别的地方。可见重音的不同,对句子意思的表达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朗读时,要重读对比和比喻的词语,同类词语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第四是要把握语调。语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变化,也就是声音要具有抑扬顿挫的特点。一般来说,在表现喜悦、紧张、活泼的情绪时,语调要相对的响亮、高昂。在表现宁静与忧郁的情绪时语调要舒缓而低沉。通过语调的不同,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二、课上朗读教学
在课上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的运用朗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进行赏读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体验朗读的魅力,从中学习朗读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名家的朗读,观看名家朗读的录像从中感受到朗读时对声音的把握,感情的流露。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有所体会,将所看到的变成自己的东西,在朗读时展现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语言、音乐、图画等融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提升朗读水平。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激发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品味读物中的内涵,从而形成有感情和有特色的朗读。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读”和“思”结合起来。
在面对不同的文体时要有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在进行诗歌的朗读时,音调要和谐,节奏要鲜明,句式要整齐,要能够从朗读中表现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初读时要读准节拍,再读时要揣摩文章的韵律和语气,最后反复的朗读,最终读出感情。学生在进行散文的朗读时,要注意散文主要是要从中有所感悟,是有感而发之作。在朗读时基调是平缓的,没有太大的起伏,一般要用中等的速度和柔和的音色来进行朗读。学生要对文中的观点和句子充分的理解并且能够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散文的朗读工作。小说的朗读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但是由于篇幅相对较长,时间不允许,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重点、有侧重点的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复杂的人物特点和思想感情,能够形象鲜明的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
三、朗读评价
朗读的评价是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知规律和情感的特点,要评价学生在朗读时是否有精神,是否正确和流利。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朗读是否富有情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比如在课前的三分钟朗读展示评价和期末朗读考核多种形式来进行评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制定一定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前做好朗读准备,规范学生普通话的发音和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在课上要灵活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面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最后就是要做好朗读的评价工作,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成长。通过这三个方面,切实的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66
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够帮助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举多得的事。在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朗读教学。
一、课前朗读准备
1.标准的普通话。
在正式的课堂朗读教学前,首先教师要具有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进行朗读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朗读习惯和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朗读能力的训练,按照正确的发音来练习。教师之间应该互相,纠正在发音中存在的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上对文章的理解,将感情抒发出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真正的理解文章内容,将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传达出去才能引发学生与作品的共鸣,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朗读。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首先要注意的也是普通话的发音,让学生大声的朗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的改进,进而从而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2.朗读技巧训练。
想做好朗读就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还要求学生能正确的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和语调等问题。
第一是要学会停顿。停顿是句子之间或者是段落之间的语言间歇,是语言节奏的表现。恰当的停顿能够正确的表达情感,使朗读的内容变得丰富生动起来。首先是要做好语法停顿,语法停顿一般是指段落与标点符号所需要进行的停顿,语法停顿的时间由短到长,依次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段落。在面对较长的句子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义进行较短时间的停顿。其次是逻辑停顿,它是由思维逻辑决定的。进行逻辑停顿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一个词语使听者更容易把握所要表达的意思。最后是心理停顿,它用在表达复杂的感情时,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停顿时间来进行表达。
第二是要把握速度,速度也是影响朗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朗读的速度不是随意的,它要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适应。速度的变化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心里,语言环境和气氛。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中有对皇帝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
教师在进行这段内容的朗读教学中,前段要让学生将声调放低,语速放慢,声调放低,表现出皇帝正在思考和他害怕的心情。后段要让学生将声调调高,语速稍快,与文章中皇帝想要表现自己不怀疑,不愚蠢的心情相符合。这样一高一低,一快一慢,将皇帝愚蠢荒唐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朗读诗词时一般要读的慢一些,诗词的语言精炼,思想丰富,并且富有情感,只有放慢速度才能给人体会的时间。在面对一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时也要把速度相对的放慢,将景物慢慢的呈现在听者的面前。
第三是要把握重音。重音是将句子中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从而突出这个词语。重音的确定要以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为标准。例如在朗读“我去过上海”这句话时,如果将“我”作为重音就是强调去过上海的动作主体是我,并不是别人。要是将“去过” 作为重音,就是在强调去上海的动作是发生在过去的时间点,是在时间上的强调。要是将“上海”作为重音,就是对地点的强调,强调去的地方是上海不是别的地方。可见重音的不同,对句子意思的表达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朗读时,要重读对比和比喻的词语,同类词语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第四是要把握语调。语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变化,也就是声音要具有抑扬顿挫的特点。一般来说,在表现喜悦、紧张、活泼的情绪时,语调要相对的响亮、高昂。在表现宁静与忧郁的情绪时语调要舒缓而低沉。通过语调的不同,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二、课上朗读教学
在课上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的运用朗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进行赏读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体验朗读的魅力,从中学习朗读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名家的朗读,观看名家朗读的录像从中感受到朗读时对声音的把握,感情的流露。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有所体会,将所看到的变成自己的东西,在朗读时展现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语言、音乐、图画等融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提升朗读水平。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激发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品味读物中的内涵,从而形成有感情和有特色的朗读。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读”和“思”结合起来。
在面对不同的文体时要有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在进行诗歌的朗读时,音调要和谐,节奏要鲜明,句式要整齐,要能够从朗读中表现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初读时要读准节拍,再读时要揣摩文章的韵律和语气,最后反复的朗读,最终读出感情。学生在进行散文的朗读时,要注意散文主要是要从中有所感悟,是有感而发之作。在朗读时基调是平缓的,没有太大的起伏,一般要用中等的速度和柔和的音色来进行朗读。学生要对文中的观点和句子充分的理解并且能够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散文的朗读工作。小说的朗读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但是由于篇幅相对较长,时间不允许,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重点、有侧重点的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复杂的人物特点和思想感情,能够形象鲜明的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
三、朗读评价
朗读的评价是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知规律和情感的特点,要评价学生在朗读时是否有精神,是否正确和流利。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朗读是否富有情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比如在课前的三分钟朗读展示评价和期末朗读考核多种形式来进行评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制定一定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前做好朗读准备,规范学生普通话的发音和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在课上要灵活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面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最后就是要做好朗读的评价工作,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成长。通过这三个方面,切实的提升学生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