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孩子无法跟随父母生活,由此产生了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的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道德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建设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道德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69-01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
  从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许多研究中,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而由父母的长辈、亲戚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大同小异,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非户籍所在地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面临的问题
  (一)道德认识模糊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认识模糊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错位。通过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访谈,发现大部分父母觉得无法照顾孩子的生活而产生负疚感,于是就采用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特别在零花钱方面。从而使得留守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拥有更加充裕的物质和金钱,他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极易使他们形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错误价值观,养成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惯,并直接导致了孩子的“拜金主义”和“读书无用论”。
  (二)道德情感冷漠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冷漠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自卑的心理,他们性格孤僻,很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因为父母的长期外出打工,家庭结构不完整,使得他们的情感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无法获得正常的情感体验,而他们的监护人却只集中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关注他们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的情感问题则无暇顾及,慢慢地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变得冷漠。
  (三)道德意志薄弱
  根據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意志薄弱主要表现在自制力差。当问到,“如果周围的的同学都玩游戏,你会怎样?”回答“我也跟着玩”的占53.3%,回答“坚决不玩的”占46.7%。通过对一些班主任的访谈得知,农村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难管教很多,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性情比较暴躁、不爱遵守纪律,尤其是男生在这方面显得更加突出。
  (四)道德行为失范
  据调查发现,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品德与行为上易出现问题。表现一,放纵自己、不服管教、爱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这类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捣乱课堂纪律。在调查中有一位教务处主任告诉我:“爱违反纪律,爱打架的的学生当中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管教,加上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他们大部分都比较溺爱孩子,对他们过于放任,也是造成我们学校难管的一个重要原因。”表现二,懒惰,冷漠。这些孩子做事拖拉,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国家相关政策是基础。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第一,要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最大力度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第二,取消现有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产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户籍制度、教育体制。清除了这些人为地导致二元结构存在的障碍,为城乡结构的一体化奠定基础,带动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摆脱与父母长期分离的不良状况。
  2.健全相关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国家还需要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主要加强在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保障的完善,使农民和城里的人享受一样的待遇,提高其工资待遇和各项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在经济上有能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照顾和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帮助他们改善学校和教育的条件,让农民工子女能够像城市儿童享受同等待遇,能够在完整的家庭教育下接受学校的教育,从而促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落实家庭的责任是重点。
  1.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应该关注他们的道德成长。要想孩子成才必须先成人,要把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放在家庭的首位。
  2.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家庭教育对完善儿童的道德品质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儿童的道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进入了孩子的眼中,每个生活的细节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做到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团结友爱,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来给儿童树立一个崇高的道德榜样。
  (三)强化学校德育是关键。
  1.学校摆正德育地位,切实提高德育水平
  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队伍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不要只是片面的去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而逐步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纠正这种“重智轻德”的现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2.教师要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感内心的交流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而父母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上和交往上遇到困难也不能及时与父母进行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们详细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心理情况等。因此,教师们要跟农村留守儿童们进行情感上的关怀和内心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净化社会环境是保障
  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是留守儿童活动的重要场所,农村文化对儿童的道德有很大的影响,在农村赌博现象很严重,同时村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这就要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知识,要相信科学,反对愚昧,应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改善农村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23-132.
  [2]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社,1990:514-522.
  [3]唐汉卫.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问题与思索[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109.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该坚持实用性、专业性的原则,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专业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语文,专业学习中需要语文,将来就业也需要语文。作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以口语交际教学“介绍”为例,选取一些与现实生活、专业学习及将来的就业相关的内容来实施项目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实用性 专业性 
期刊
【摘要】《心理咨询基本技能训练》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心理咨询技能的高低是该专业学生走向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但心理咨询的私密性及“一对一”的工作方式限制了教师对学习者实践操作的指导。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本文基于B/S的模式创建“心理咨询技能在线学习平台”,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提升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实践时间和机会,并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及走向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期刊
【摘要】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不仅在于紧紧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还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效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中历史教学不断地迎接着新的挑战与发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带入到历史课堂的教学中。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让学生们对历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总的来说,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提高了历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时代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被运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与效率。文章阐释了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
期刊
【摘要】生活智慧不单是知识,更多的是将生涩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学生更好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做一个道德健全、心理健康的合格公民。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的设问正是基于此,力求让问题引导学生会思考,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正如维也纳自然和社会科学家鲍波尔言:“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思考。  【关键词】设问 学生 道德与法治  
期刊
【摘要】目前,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众多高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工类课程作为老年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契合社会与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实践发现,目前学生对于社工类课程需求呈现差异化、对于课程实训需求度高、抗逆力与沟通技巧是社会工作类课程缺失的。相应的在未来的课程设置中,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改革。  【关键词】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 社会工作类课程 改革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也孕育而生,对于以往的落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挑战,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通过在教学中发展逻辑思维,极大的提高了高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文逻辑思维教学方法的渗透,让高中语文课堂生成的科学理论知识与资源教材的高度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古诗文诵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渗透是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途径创新的重要尝试,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内涵深化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对通过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开展下德育价值渗透体现相关内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究,以供相关人士交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诵读 德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学生和老师的追捧。高中历史知识与生活相离甚远,导致学生们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历史所传达的思想。高中历史知识难度大,学习时间少,是典型的时间少任务重,这就使得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到了影响。微课的出现可以说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带来了机会,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高中历史 微课教学 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