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标指出语言的学习应以培养学生“能做某事”为教学目标,而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为了达成课堂目标,教师要预设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运用和实践语言的过程中去感知语言,掌握语言。课堂的学习形式也由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下的主动学习。这种新的课堂形式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大增。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课堂会伴随有许多隐藏性或外显性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它,教育机智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机智,也许是一个灵光闪现的想法,也许是一个妙手偶得的教学情景,它会使整个授课的空间得到延伸,使课堂更加高效。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
在教授初一年级英语时,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对于新语言的好奇以及喜欢模仿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很积极。课堂中时有备课外的情形发生,为了不打乱自己的教学安排,很多情况我只是用眼神暗示学生,或者直接简单处理带过,好让自己按照事先的备课完成教学任务。永远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作为教师我感觉很顺利,但是课堂的效果有时却不尽人意,还要用额外的课时巩固补救。直到那堂课,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时是教学一篇巩固所学时态的小短文,我设计了我演你说的任务,目的是让他们学会正确描述自己和他人正在做的活动。这是一种在提供给学生语言支架前提下的机械操练,创设的语境是设定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动最初进展顺利,在我预料之中。突然轮到一名调皮的小男生,他背起自己的书包,“I’m going home .” 边说着他就笑嘻嘻径直走向教室门口,全班随之哄堂大笑。更有几名学生要效仿,教室局面眼看要失控。此时的我也是火冒三丈,想大声批评这些学生,用教师的威严直接制止行动的发生。可转念又想,他不过是想表现一下自己,引起大家的关注。如果因此而受责,不仅很难平复课堂,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我决定抛开预设的内容,利用这个意外插曲进行拓展。我微笑着走向门口,轻轻地关上了教室门。学生们停止了嬉笑,关注着,猜测着是否暴风雨要来临了。此刻教室外的那个调皮鬼也没了动静,我猜想他一定在关注著我会如何处理他。我指了指门,笑着问大家,“Guess,what is he doing ?”这一切出乎学生的意料,教室里一下又活跃起来,那几个想跟风的小家伙也被问题吸引过来。He is crying. He is smiling/ watching us/ jumping…答案各式各样,语言的表达形式得到了有效操练。随后我将调皮鬼叫进教室,他一脸疑惑的望着大家,还不忘时时扮鬼脸。我又向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Why does he go home ? What happened this morning ?” 要求学生用过去时猜测这名学生发生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练习之前学过的过去时态,同时两种时态得到对比运用。活动后我将学生使用的词汇用两种时态展示出来,学生对比记忆……这场小小的意外成功的被化解了,调皮鬼的行动恰巧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而在实际情景中的操练更利于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的教学课堂中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也无法预料所产生的结果的全部范围,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学会运用教育机智,根据课堂具体形式科学地把握教学方案的预设和生成,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生动的,真实的。
在教授初一年级英语时,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对于新语言的好奇以及喜欢模仿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很积极。课堂中时有备课外的情形发生,为了不打乱自己的教学安排,很多情况我只是用眼神暗示学生,或者直接简单处理带过,好让自己按照事先的备课完成教学任务。永远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作为教师我感觉很顺利,但是课堂的效果有时却不尽人意,还要用额外的课时巩固补救。直到那堂课,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时是教学一篇巩固所学时态的小短文,我设计了我演你说的任务,目的是让他们学会正确描述自己和他人正在做的活动。这是一种在提供给学生语言支架前提下的机械操练,创设的语境是设定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动最初进展顺利,在我预料之中。突然轮到一名调皮的小男生,他背起自己的书包,“I’m going home .” 边说着他就笑嘻嘻径直走向教室门口,全班随之哄堂大笑。更有几名学生要效仿,教室局面眼看要失控。此时的我也是火冒三丈,想大声批评这些学生,用教师的威严直接制止行动的发生。可转念又想,他不过是想表现一下自己,引起大家的关注。如果因此而受责,不仅很难平复课堂,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我决定抛开预设的内容,利用这个意外插曲进行拓展。我微笑着走向门口,轻轻地关上了教室门。学生们停止了嬉笑,关注着,猜测着是否暴风雨要来临了。此刻教室外的那个调皮鬼也没了动静,我猜想他一定在关注著我会如何处理他。我指了指门,笑着问大家,“Guess,what is he doing ?”这一切出乎学生的意料,教室里一下又活跃起来,那几个想跟风的小家伙也被问题吸引过来。He is crying. He is smiling/ watching us/ jumping…答案各式各样,语言的表达形式得到了有效操练。随后我将调皮鬼叫进教室,他一脸疑惑的望着大家,还不忘时时扮鬼脸。我又向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Why does he go home ? What happened this morning ?” 要求学生用过去时猜测这名学生发生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练习之前学过的过去时态,同时两种时态得到对比运用。活动后我将学生使用的词汇用两种时态展示出来,学生对比记忆……这场小小的意外成功的被化解了,调皮鬼的行动恰巧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而在实际情景中的操练更利于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的教学课堂中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也无法预料所产生的结果的全部范围,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学会运用教育机智,根据课堂具体形式科学地把握教学方案的预设和生成,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生动的,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