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成意识和高超的调控艺术。只要我们教师能及时捕捉和善于利用一个个生成的契机,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四溢芬芳的精彩会向我们款款走来,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充满活力。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巧用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的粗浅看法。
一、精彩,在意外中生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是正常的。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花的涌动。教师要善待意外,让“节外生枝”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教学收获不曾预设的精彩。
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在出示“黄海海战”图的同时,多媒体屏幕上渐渐出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一诗句,接着中间又跳出四个字“精忠报国”。这时有位学生突然举手发言说:“老师,我记得‘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好像不是赐给邓世昌的呀!”接着另一学生也站起来补充说:“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母亲为其刺的字,难道岳飞和邓世昌是相同的吗?”面对这两位学生的意外发言,笔者故意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又在脑子里飞快地思考应对之策,果断地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开始就黄海所处的地理环境、国防意义、黄海及朝鲜半岛在历史上的地位、黄海海战概况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究,学生们懂得邓世昌的英勇行为是爱国主义表现,值得后人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解答了学习疑问,还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上任何一堂课,我们都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是不可能完全预见到的。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所以,当产生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教师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引导、启发,借自己的教学机智捕捉到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及时进行课堂调整,发现其中的奥秘,挖掘探究的深度,往往能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悟,掀起课堂教学高潮,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二、精彩,在错误里生成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等限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必然会出现困难和障碍,产生一些偏差甚至错误的认识。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如在教学“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笔者出示了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罪行,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纷纷发言,慷慨陈词,诉说着内心的愤怒。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要去找日本人报仇,打到日本去,杀光日本人,让他们也尝尝当年中国人受到的痛苦。此时此刻,学生是群情激愤,课堂学习与预设目标出现了偏差。然而此时,笔者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采取“反面纠正法”,进一步问:“如果我们这样做,又和当年侵略我们的日本人有什么两样呢?”一阵沉默之后,大家小声地议论着,交流着,最后达成共识:我们不能这样做,否则会伤及很多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生命,还会让无辜的百姓遭受我们以前同样的痛苦。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是不能做这样的历史罪人的……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他们的思绪又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明白今天学习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记住这段历史,激发起我们自身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把祖国建设好,让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望着学生们豁然开朗的神情,笔者不由得顿生感悟:我们的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教师该怎么处理呢?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常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巧妙地加以引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精彩,在尴尬中生成
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有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如果处理得当,则会弥补或推进教学,令“尴尬”不再尴尬,反而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如在教学“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时,为了让学生对春节的风俗有更深的了解,笔者特意播放了反映中国东北农村的过年影片──《过年》的剪辑片段。当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欢乐气氛中时,突然有一位学生大声说:“中国的过年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铺张浪费吗?”课堂顿时一片沉默,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尴尬的“不和谐音”打乱了。就在其他学生为之担心的时候,笔者并没有大声斥责学生,而是对这位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加称赞,接着请学生们思考:春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会特别高兴特别铺张呢?这“春节”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让学生明白春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笔者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充分赞赏学生思考的前提下给学生以陈述理由的时间和空间,再引领他们过渡到课堂教学主题上来,使两者有机融合,原来平淡的课堂因此而精彩。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出现一点预设之外的情况,往往带给我们的是意外的精彩、别样的美丽。这正是新课程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正是新课堂的生命力所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多变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有预设但不能囿于预设,而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及时调整预设,走出预设,超越预设,在关注学情、注重变化中,引导生成更多的“未曾预设的精彩”。
四、精彩,在质疑中生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一味“师问生答”的模式化教学。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会发表一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奇谈怪论,这使很多教师不知如何应对。面对学生思维敏捷、有创造性的“插嘴”,教师既不能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也不能因尴尬而刻意回避,而应认真倾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生成应对生成。
如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强调要“严禁捕杀野生动物”,有学生提出:“在一定条件下,捕杀野生动物也是对它们的一种保护”。笔者在惊愕中请这位学生做出解释,他说:“在非洲津巴布韦的一些村子里,村民们可以饲养大象,可以向来到村里看大象的游客收费,甚至在收取游客一定的费用后允许其捕杀大象。尽管允许捕杀大象,津巴布韦的大象数量却一直在上升。与此同时,非洲其他地方尽管一直禁止捕杀大象,但由于偷猎活动屡禁不止,从而使大象的数量下降了一半。”学生们听后一片哗然,这个事例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强烈兴趣。笔者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有效保护野生动物,关键是要调动起人们保护动物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中,教师面对学生的种种独特体验,从尊重学生的发展出发,挖掘出丰富的课程资源并产生积极的互动,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
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维水平有差异,生成的问题各种各样……教师有的放矢及时引导,或现场点化或随机联系或敲定重点,学生的提问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逼近最近发展区并逐步深入,有的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上述的“在一定条件下,捕杀野生动物也是对它们的保护”以应对教师的“严禁捕杀野生动物”的质疑,难道还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质疑吗?不,它是对问题的开发、选择与重组,是对个体潜能的唤醒、挖掘与呵护,是教师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这样的建构,摒弃了灌输,是有效生成和发展的源泉。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并不是缺乏课程资源,缺乏的是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和常规课堂内突然出现的有效课程资源,尤其需要积极对待,及时抓取。想说、好动,多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让他们自由畅快地表达,再加上教师聪明的“引领”,就会生成课堂教学中精彩的一刻。
布卢姆语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的动态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可以说,利用生成资源就是课堂教学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晶,它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之间得到心灵的碰撞,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由此可见,我们要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紧紧抓住课堂中一个个不期而至的“细节”,让生命活力在动态生成中涌动,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精彩。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精彩,在意外中生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是正常的。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花的涌动。教师要善待意外,让“节外生枝”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教学收获不曾预设的精彩。
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在出示“黄海海战”图的同时,多媒体屏幕上渐渐出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一诗句,接着中间又跳出四个字“精忠报国”。这时有位学生突然举手发言说:“老师,我记得‘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好像不是赐给邓世昌的呀!”接着另一学生也站起来补充说:“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母亲为其刺的字,难道岳飞和邓世昌是相同的吗?”面对这两位学生的意外发言,笔者故意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又在脑子里飞快地思考应对之策,果断地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开始就黄海所处的地理环境、国防意义、黄海及朝鲜半岛在历史上的地位、黄海海战概况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究,学生们懂得邓世昌的英勇行为是爱国主义表现,值得后人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解答了学习疑问,还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上任何一堂课,我们都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是不可能完全预见到的。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所以,当产生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教师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引导、启发,借自己的教学机智捕捉到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及时进行课堂调整,发现其中的奥秘,挖掘探究的深度,往往能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悟,掀起课堂教学高潮,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二、精彩,在错误里生成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等限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必然会出现困难和障碍,产生一些偏差甚至错误的认识。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如在教学“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笔者出示了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罪行,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纷纷发言,慷慨陈词,诉说着内心的愤怒。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要去找日本人报仇,打到日本去,杀光日本人,让他们也尝尝当年中国人受到的痛苦。此时此刻,学生是群情激愤,课堂学习与预设目标出现了偏差。然而此时,笔者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采取“反面纠正法”,进一步问:“如果我们这样做,又和当年侵略我们的日本人有什么两样呢?”一阵沉默之后,大家小声地议论着,交流着,最后达成共识:我们不能这样做,否则会伤及很多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生命,还会让无辜的百姓遭受我们以前同样的痛苦。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是不能做这样的历史罪人的……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他们的思绪又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明白今天学习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记住这段历史,激发起我们自身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把祖国建设好,让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望着学生们豁然开朗的神情,笔者不由得顿生感悟:我们的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教师该怎么处理呢?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常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巧妙地加以引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精彩,在尴尬中生成
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有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如果处理得当,则会弥补或推进教学,令“尴尬”不再尴尬,反而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如在教学“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时,为了让学生对春节的风俗有更深的了解,笔者特意播放了反映中国东北农村的过年影片──《过年》的剪辑片段。当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欢乐气氛中时,突然有一位学生大声说:“中国的过年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铺张浪费吗?”课堂顿时一片沉默,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尴尬的“不和谐音”打乱了。就在其他学生为之担心的时候,笔者并没有大声斥责学生,而是对这位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加称赞,接着请学生们思考:春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会特别高兴特别铺张呢?这“春节”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让学生明白春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笔者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充分赞赏学生思考的前提下给学生以陈述理由的时间和空间,再引领他们过渡到课堂教学主题上来,使两者有机融合,原来平淡的课堂因此而精彩。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出现一点预设之外的情况,往往带给我们的是意外的精彩、别样的美丽。这正是新课程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正是新课堂的生命力所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多变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有预设但不能囿于预设,而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及时调整预设,走出预设,超越预设,在关注学情、注重变化中,引导生成更多的“未曾预设的精彩”。
四、精彩,在质疑中生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一味“师问生答”的模式化教学。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会发表一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奇谈怪论,这使很多教师不知如何应对。面对学生思维敏捷、有创造性的“插嘴”,教师既不能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也不能因尴尬而刻意回避,而应认真倾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生成应对生成。
如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强调要“严禁捕杀野生动物”,有学生提出:“在一定条件下,捕杀野生动物也是对它们的一种保护”。笔者在惊愕中请这位学生做出解释,他说:“在非洲津巴布韦的一些村子里,村民们可以饲养大象,可以向来到村里看大象的游客收费,甚至在收取游客一定的费用后允许其捕杀大象。尽管允许捕杀大象,津巴布韦的大象数量却一直在上升。与此同时,非洲其他地方尽管一直禁止捕杀大象,但由于偷猎活动屡禁不止,从而使大象的数量下降了一半。”学生们听后一片哗然,这个事例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强烈兴趣。笔者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有效保护野生动物,关键是要调动起人们保护动物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中,教师面对学生的种种独特体验,从尊重学生的发展出发,挖掘出丰富的课程资源并产生积极的互动,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
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维水平有差异,生成的问题各种各样……教师有的放矢及时引导,或现场点化或随机联系或敲定重点,学生的提问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逼近最近发展区并逐步深入,有的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上述的“在一定条件下,捕杀野生动物也是对它们的保护”以应对教师的“严禁捕杀野生动物”的质疑,难道还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质疑吗?不,它是对问题的开发、选择与重组,是对个体潜能的唤醒、挖掘与呵护,是教师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这样的建构,摒弃了灌输,是有效生成和发展的源泉。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并不是缺乏课程资源,缺乏的是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和常规课堂内突然出现的有效课程资源,尤其需要积极对待,及时抓取。想说、好动,多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让他们自由畅快地表达,再加上教师聪明的“引领”,就会生成课堂教学中精彩的一刻。
布卢姆语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的动态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可以说,利用生成资源就是课堂教学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晶,它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之间得到心灵的碰撞,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由此可见,我们要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紧紧抓住课堂中一个个不期而至的“细节”,让生命活力在动态生成中涌动,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精彩。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