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学文化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anm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勾股定理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体现了“数”与“形”的互相转换,表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勾股定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旨在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数”与“形”是数学知识的两种表现形式,“数”体现在用数学语言表征数学概念、数学性质与数学定理等,而“形”是实物、图象与图形的表征。勾股定理是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代表之一,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知识、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文化把数形結合思想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
  一、基于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开方、解方程、三角形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在教学中分层、分阶段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文化载体,对定理的由来、探索证明方法、应用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设计,为学生后续学习平面几何乃至立体几何做好铺垫[1]。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并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在探索与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勾股定理中“数”与“形”的关系,感受到数学中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证明勾股定理。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实践操作,提出猜想,导入课题
  1.小组合作,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奥秘
  教师课前准备好三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三边长是勾股数),通过PPT展示以下任务。
  (1)用直尺量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将数据填入表1。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发现规律较困难时,教师提醒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与斜边长的平方的关系。
  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让学生主动建构,从“直角三角形纸片”到“测量各边长度”的过程中,直观地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验数与形的动态关系
  教师操作几何画板,设计大小不一的直角三角形;测量三边长度(软件操作)。
  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激发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设计意图:运用几何画板动态地展示各种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在动静之中。
  3.提出猜想,导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想结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则a2 b2=c2。由此导出课题——勾股定理。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验证定理,证明结论
  1.借助数学文化,再现发现定理的过程
  教师出示PPT展示任务:(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四个全等的三角形教具;(2)让学生分组进行拼图,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各种拼法。
  预设1:拼成第一种情形(见图1)或第二种情形(见图2)。
  教师屏幕展示图1和图2,并介绍数学文化知识——赵爽弦图。之后,教师提问:“赵爽是如何证明勾股定理的?”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出采用面积法得到“大正方形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小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结论:a2 b2=c2.
  
  教师出示PPT展示毕达哥拉斯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尝试证明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到“再创造”的过程,感受中外数学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2.自主探索,总结证明定理的方法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问题:除教材中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呢?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出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时所采用的图形是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梯形。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运用之前学过的方法怎样来证明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赵爽证法有创意、简洁、直观,让学生进行拼、凑、补等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感受到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精髓。此外,通过学习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法,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内涵。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拓展练习。
  1.设问反思,知识建构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勾股定理具体内容是什么?(2)在运用勾股定理时需要注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勾股定理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什么关系?
  2.多层训练,夯实基础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1)将教材24页练习改编成抢答方式,设计一些常见的勾股数,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说出另一边长。(2)因条件有限,不能直接测量池塘的两点间距离,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创造性地设计练习(1)。练习(2)的情境设计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勾股定理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价值。
  3.拓展延伸,渗透思想
  教师提问:“能否运用图形解释公式(a b)2=a2 2ab b2的几何意义?”   设计意图:勾股定理的证明体现了“形”转化为“数”的过程,为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定式,教师设计拓展性问题——解释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数”转化成“形”的魅力,从而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总结思想,作业布置
  1.归纳小结,总结思想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不仅从知识的结构进行梳理,还概括了本节课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过程。学生在总结反思过程中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
  2.作业布置,运用思想
  (1)如图3所示,一根长为10米的竹竿AB,竹竿的顶端A距离垂直地面长为8米,如果顶端A点下滑2米后,变成CD位置,竹竿的底端是否也滑动了2米?
  (2)借助网络收集新的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二、对教学设计做进一步思考
  (一)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以“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几何画板),在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在多变的图形中感受数量的变化,进一步发现不变的数量之间存在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从传统数学文化的角度展现古今中外数学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再探索、再创造去学习和理解了勾股定理。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展现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应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展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关键——呈现问题中的“数”与“形”互为一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定理证明及其应用,设计了有层次、有梯度的数学问题,如从学生动手测量、观察到动手操作拼图,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总结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关于反思的认识,弗赖登塔尔认为是建构到反思,反思到证明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二是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三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过程伴随知识的生长过程;四是分析例题设计习题练习,让学生时刻受到这种方法的熏陶,从而逐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中,从“形”的角度看,四个全等三角形的拼凑方法主要采用了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从“数”的角度看,勾股定理结论的呈现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始终遵循反思渗透的原则,以便有效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综上所述,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地展现“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与“形”的关系,反思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在价值,从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孙悦,刘金魁.新课标下初中數学教学案例设计:以“探索勾股定理”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20(12):109-111.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当下社会和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结合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多年来对课堂控制的理解,主要探讨了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兴趣;师生关系;课堂效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是他们接触社会知识、接触文字文学的第一步,是整个学生生涯,甚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育改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观点,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出具有计算思维、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本文以Scratch编程教学“有趣的图案”一课为实践研究对象,分析了核心素养和计算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双基”和“问题解决”对培养计算思维的意义,并提出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思索中锻炼思维、在纠错中巩固思维、在迁移中
【摘要】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生活教育”,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与“教育”的重要联系以及“互济”关系。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是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将英语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把生活中的英语巧妙地融入教學,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奇妙,打破传统“读死书、死读书”的观念,
【摘要】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课为例,通过深入挖掘金属冶炼史,结合化学史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构建分析金属冶炼方法的模型,并借助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金属冶炼;模型;核心素养  金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是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化学教师精心设计“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阶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推荐书目,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深度的讨论话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透彻领会教材的编排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以“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互联网 生态学校”为主体,通过“互联网 ”的技术及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促进生态型学校的构建与日常教育教学的应用,从而更高效、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学校环境、德育、课程、课堂四大维度的工作方向与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一校三区的智慧互联。  【关键词】生态理念;智慧校园;建设实践;案例  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  俄罗斯教育
【摘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及小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试从游戏、插图、信心三个方面去浅探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正方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游戏;插图;信心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人力求
【摘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入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抓住教学时机点亮课堂,让学生在一个更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个人学习能力。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包含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教学策略的优化,还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着眼于学科教学的难点,将师生谈话、学
一、引言    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他们的另一个课堂,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是这个课堂的指导教师。如果社会各界人士不能以满腔热情来接纳学生,给予一切可能的支持与帮助,那么这种学习活动设计得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研究性学习必然具有社会属性,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课程改革的触角从教育系统内伸向教育系统外,它要求把支持、服务课程改革,视为每个公民和全社会义
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世界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能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所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宣扬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已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深入发展的巨大动力,并有益于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我校奥林匹克教育过程中,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