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也就是说,小学生必须逐步具备初步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老师是学生作文的启蒙老师,要让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在作文之路上。
一、呵护童心
很多学生不怕背书、不怕做习题,就怕写作文,觉得作文化时、费力,写了半天的作文,还常常得不到好的等第。因此,学生在学作文时,教师应把眼光放得低点、再低点;而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高点、再高点,尽量多的发掘学生习作的优点。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在付出努力后,都有甜津津的收获,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保持他们写作的热情。对于习作中的问题要委婉提出,“这句话不通顺,想想怎么说才对?”“这个情景当时是怎样的?把这个细节写具体,你会写得很生动。”采用商量鼓励的语气,不但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能从中体会到老师真诚的帮助,渐渐爱上习作。在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要求也逐步提高,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提供进步的台阶。
二、巧妙点拨
学生刚学习作时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有语言平淡、前言不搭后语、思路混乱、条理模糊、内容贫乏等毛病。如何帮助学生从这重重困境中走出来?习作教学的起点是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例文的写作特点,渗透写作技巧,让学生关注文章结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合理想象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怎么写”读书。从文题入手,探究“怎么写”,思考作者会写些什么,怎么写;在感悟文本内容时,从内容人手,探究“怎么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技能。这样的教学,经历了一次作者的生活,也就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写作的过程,学写了一篇文章。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相同的习作内容,相同的习作主题,佳作和存在问题较多的习作一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比照着进行评价。对写佳作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习作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的姓名应绝对保密,因为保护一颗习作的童心极其重要。把这样两篇习作放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在对照的过程中,懂得怎样写才正确,发现怎样写才会成为一篇好文章。
三、“下水”体验
上作文课时如果题目一出,就让学生自由发挥,很多学生就会在习作时,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东拼西凑。这样的习作,学生经历的是一次害怕、发愁的心理过程,这样的写作过程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是对学生的摧残。这样的写作过程,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得不到提高,身心是得不到健康发展的。
每一次习作之前,教师都应该写下水作文。只有教师自己亲历了写作的过程,才能体会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些什么困难,考虑如何解决。写了下水作文后,设计的习作指导课才会是有效、高效的。这样的课,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并能获得写作智能。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奖章给谁佩戴》一文时,课前自制了一些精美的奖章,课一开始,问学生这些精美的奖章什么样的学生才可以拥有?接着,让学生说说你把××章奖给谁,并要求把让他拥有这枚章的理由说出来,尽量说得具体些,让大家都认可。因为是给同学佩戴奖章,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你说、我说、大家都在说,教师适时指导。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启迪,灵光进现,思路打开,获得了写作的内容,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习作时,不少学生一气呵成。虽称不上篇篇佳作,但每个学生的习作都获得了进步。
四、顺势而导
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习作训练,很多还是“要我写”。“要我写”的作文不少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也就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生活的情感。因此,在学生习作前,应根据习作的需要,和学生一起对作文所描述的事情进行“事前设计”,不仅要引导学生想“做什么”——什么事,而且要想“怎么做”——做事的过程,还要想产生“什么情”——酝酿情感。
学生拟定“做事方案”后,要让他们按设计的方案做事,使学生生活更加丰富;让他们弄清做事的经过,了解每个人在做事中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做事的成功与不足,幸福与喜悦,形成良好的情感。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后,要让他们静下心来对“做的事”进行反思,反思做事过程中的得失,从而丰富作文的素材,切实提高作文的质量。
一、呵护童心
很多学生不怕背书、不怕做习题,就怕写作文,觉得作文化时、费力,写了半天的作文,还常常得不到好的等第。因此,学生在学作文时,教师应把眼光放得低点、再低点;而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高点、再高点,尽量多的发掘学生习作的优点。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在付出努力后,都有甜津津的收获,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保持他们写作的热情。对于习作中的问题要委婉提出,“这句话不通顺,想想怎么说才对?”“这个情景当时是怎样的?把这个细节写具体,你会写得很生动。”采用商量鼓励的语气,不但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能从中体会到老师真诚的帮助,渐渐爱上习作。在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要求也逐步提高,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提供进步的台阶。
二、巧妙点拨
学生刚学习作时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有语言平淡、前言不搭后语、思路混乱、条理模糊、内容贫乏等毛病。如何帮助学生从这重重困境中走出来?习作教学的起点是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例文的写作特点,渗透写作技巧,让学生关注文章结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合理想象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怎么写”读书。从文题入手,探究“怎么写”,思考作者会写些什么,怎么写;在感悟文本内容时,从内容人手,探究“怎么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技能。这样的教学,经历了一次作者的生活,也就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写作的过程,学写了一篇文章。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相同的习作内容,相同的习作主题,佳作和存在问题较多的习作一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比照着进行评价。对写佳作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习作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的姓名应绝对保密,因为保护一颗习作的童心极其重要。把这样两篇习作放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在对照的过程中,懂得怎样写才正确,发现怎样写才会成为一篇好文章。
三、“下水”体验
上作文课时如果题目一出,就让学生自由发挥,很多学生就会在习作时,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东拼西凑。这样的习作,学生经历的是一次害怕、发愁的心理过程,这样的写作过程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是对学生的摧残。这样的写作过程,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得不到提高,身心是得不到健康发展的。
每一次习作之前,教师都应该写下水作文。只有教师自己亲历了写作的过程,才能体会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些什么困难,考虑如何解决。写了下水作文后,设计的习作指导课才会是有效、高效的。这样的课,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并能获得写作智能。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奖章给谁佩戴》一文时,课前自制了一些精美的奖章,课一开始,问学生这些精美的奖章什么样的学生才可以拥有?接着,让学生说说你把××章奖给谁,并要求把让他拥有这枚章的理由说出来,尽量说得具体些,让大家都认可。因为是给同学佩戴奖章,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你说、我说、大家都在说,教师适时指导。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启迪,灵光进现,思路打开,获得了写作的内容,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习作时,不少学生一气呵成。虽称不上篇篇佳作,但每个学生的习作都获得了进步。
四、顺势而导
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习作训练,很多还是“要我写”。“要我写”的作文不少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也就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生活的情感。因此,在学生习作前,应根据习作的需要,和学生一起对作文所描述的事情进行“事前设计”,不仅要引导学生想“做什么”——什么事,而且要想“怎么做”——做事的过程,还要想产生“什么情”——酝酿情感。
学生拟定“做事方案”后,要让他们按设计的方案做事,使学生生活更加丰富;让他们弄清做事的经过,了解每个人在做事中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做事的成功与不足,幸福与喜悦,形成良好的情感。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后,要让他们静下心来对“做的事”进行反思,反思做事过程中的得失,从而丰富作文的素材,切实提高作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