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二期全面开工建设,贵阳正在进入轨道交通时代,这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为贵阳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带来交通红利、环境红利、区域红利、商业红利和地产红利。到2022年,贵阳城市轨道交通将有5条、全长180公里的线路建设或运营,贵阳人民期盼已久的“地铁梦”将照进现实。
关键词:轨道交通 “十三五”规划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全面开工建设,贵阳这座具有700年历史,素有大西南交通枢纽之称的城市,正在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一、轨道交通时代迎面而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解决中心城区交通供需矛盾、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轨道交通具有占地省、能耗低、无污染等优势,其安全、快速、环保、大运量的特点正在成为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必然选择。
“远近不是距离,时间才是距离”。这句话生动诠释出贵阳市民对即将到来的“轨道交通新时代”的期盼。这种期盼正是来源于贵阳市民对城市发展的一种急迫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后,贵阳的常住人口、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城区常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始终满足不了越来越大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这个现代“城市病”不断加剧。一番求索后,贵阳毅然选择了用城市轨道交通来重新塑造贵阳城市交通动脉、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加快贵阳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轨道交通建设将为贵阳“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注入新的动力,也将积极促进贵阳市实现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如今,贵阳市已经打响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迎接“地铁时代”的到来。不久的将来,市民就能体会到地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形象提升、快捷出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贵阳“地铁梦”照进现实
贵阳“地铁梦”,这条路走得艰难,却很坚决。
2008年3月,市政府批准轨道交通线网规劃,2009年4月,市委、市政府组建成立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贵阳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2010年9月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年)》,同意贵阳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从此,贵阳开始奔跑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征途中……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贵阳轨道线网由4条线构成,线路总长度139.3公里规模,车站总数约为73个,其中换乘站8个。由市区线构成,重点服务贵阳市规划中心城区范围的城市交通客运,兼顾引导、促进城市发展和解决交通供需矛盾的双重功能。
其中,1号线全长35.1公里,连接观山湖区、老城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2号线全长43.8公里,连接白云区、观山湖区、三桥马王庙片区、老城区和龙洞堡片区;3号线全长52.6公里,连接综合保税区、乌当区、老城区和花溪区;4号线全长51.2公里,连接高新技术开发区、白云区、观山湖区、三桥马王庙片区、老城区和二戈寨片区。
为实现贵阳市与贵安新区同城一体化发展,按照省、市的工作安排,在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的协调下,2013年下半年,贵阳市及贵安新区共同启动了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修编的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在原线网规划(1~4号线)的基础上,新增了四条S线(市域快线)及一条贯穿贵安核心区南北城市发展走廊的G1线,远景推荐线网方案由 9 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线网总规模 466.9公里。其中,市域快线 S 线总长度 235.3公里(含预留线 54.2公里),轨道交通普线总长度 231.6公里,全线网共设车站 264 座。新修编的《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征询国家发改委意见,并通过贵州省政府专题会议审查后,于2015年8月24日获得贵阳市政府批复。
至此,贵阳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景规划已初具雏形,贵阳交通格局将迎来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多样化的公共交通工具,日趋完善的公交体系,将使贵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都市公交”格局。
三、贵阳轨道交通建设扎实起步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年)》的七年来,贵阳轨道交通建设忙碌而充实。
从1号线下穿贵阳老城区南明河每天0.9米的艰难掘进到铺轨施工、供电系统施工、运营筹备的有序开展,2号线一期二期的全面开工……“十二五”以来,贵阳举全市之力,多措并举、统筹协调,全体建设者发扬顽强拼搏,克难攻坚,勇于进取,敬业奉献的精神,克服了地质结构复杂,前期地勘难;车站布局差异大,设计难;老城区道路通行能力饱和,疏导难;土地和房屋征收数量大,征拆难;地下管线密集,迁改难;轨道主体结构复杂,施工难;建设资金巨大,融资难;涉及专业技术庞杂,人才队伍建设难等诸多难题,全力推进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截止2017年6月,1号线土建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完成96%,机电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完成46%,其中,1号线观山湖段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机电工程建设及车站装饰装修工作全部结束,实现了“洞通”、“轨通”、“电通”、“通信通”和信号系统的“联锁通”,12列电客车已到达金阳车辆段,并已完成了“冷、热滑”试验,1号线观山湖段进入试运行。同时,积极推进运营筹备工作,通过招聘、订单班培养等模式,储备和培养运营管理人员队伍。
贵阳轨道还建立了轨道建设的安全管理模式,有力地推进了轨道1号线和2号线一期二期的工程建设。贵阳轨道公司党委积极响应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了“三找”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了贵阳轨道交通建设和轨道公司转型发展,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 同时,贵阳轨道公司启动企业文化建设,首创“生态地铁文化”,形成了贵阳地铁文化的理念体系。“轨道+物业”×生态的发展模式也逐渐形成体系。同时,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立法工作也在顺利向前推进,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等一批法规,极大地推进了贵阳城市轨道建设。目前,按照市人大立法计划的安排,《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立法工作已经启动。
四、“地铁时代”将助力贵阳转型发展
即将迈入“地铁时代”的贵阳将享受到轨道交通带来的诸多“红利”,它的方便快捷、准时准点,带来的是“交通红利”;它的低耗能、低污染,带来的是“环境红利”;它使各区之间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共享,实现区域经济的互通发展是“区域红利”;它形成人流汇聚,改变城市商业结构,促进商业繁荣带来的是“商业红利”;它让沿线周边的地价、房价和租金攀升,带来的是“地产红利”……
交通红利:贵阳市民快速出行的全新方式。随着轨道1号线和2号线的快速推进,贵阳市民将增加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快捷出行”不再是梦想。轨道交通运载量大,一列轨道列车可载约2000人,发车密度最快可达90秒一班,断面客流可达每小时3万到5万人。轨道交通网建成后,平均运行时速将在35公里/小时,站与站的通达时间平均不到3分钟,将大大缩短市民的出行时间。住在轨道交通各站点附近的市民群众,因为交通的便捷,他们将不再感觉到城市距离的遥远。
环境红利:贵阳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然选择。自2000年起,贵阳市就开始探寻生态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过17年来的努力探索和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颗明珠,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贵阳模式”。轨道交通的低污染、低能耗正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然选择。地铁代替公交和私家车能够大大减少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的质量,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
区域红利:实现贵阳各区域间互通发展。轨道1号线串联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经开区。2号线连接白云区、观山湖区、老城区。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将会促进各区域之间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共享,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互通发展。轨道交通沿线的市民出行时间节省50%以上,各区域的人才资源将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与之相关的金融、信息等资源也会随之实现共享。
商业红利:商圈聚集人气的新法宝。轨道交通的建成,不仅意味着一种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贵阳乃至整个贵州的发展更具有深远影响。1号线将贯穿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北京路、喷水池、中山西路、河滨公园、贵阳火车站等,沿线有一系列新老商圈。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便捷因素,会催生新老商圈人气汇聚,同时,新老商圈的客流、区位、人气也会扩大周边区域的辐射范围。随着交通优势的形成,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客流互动会大幅增强,势必会带来贵阳新老商圈的共同繁荣。
地产红利:贵阳楼市版图或因此而改变。轨道1号线正悄悄改变贵阳楼市的版图,市民在买房置业之时不再为城区交通拥堵而纠结;房开商在楼盘开发时多了一份自信,销售时多了一个卖点;贵阳各区域的土地价值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使得原本处于非核心地段的区域,突然具备了核心区的价值。它拉伸了整座城市的发展空间,一些城市中心资源迅速向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辐射。
五、轨道交通“十三五”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建设轨道交通是贵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市民期盼、有效改善交通、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贵阳轨道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为目标,始终履行“生态地铁,引领都市美好生活”的神圣使命,严格遵循“品质至上、效益至优”的经营方针和“以人为本、依规而行”的管理方针,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质量、成本、工期、安全、廉洁“五统一”要求,优质快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016年7月11日,國家发改委批复《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年)》,“十三五”期间,贵阳城市轨道交通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新一轮建设规划中,我市将开工建设2号线二期(油榨街至龙洞堡)、3号线一期(新添寨至花溪)、S1线一期(贵安至望城坡)、S2线一期北段(西南商贸城至综保区),总长度114.1公里。到2022年,贵阳将有5条(1号、2号、3号、S1和S2北)、全长180公里的线路投入建设或运营。
交通的变革,推进了城市的变迁。当繁华的城市底下地铁开始穿行的时候,城市已经向着现代大都市蜕变与升华。地铁把人的生活空间扩展到了传统生活空间以外的地下空间,把人从地面吸引到地下,生发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对话的关系。
“十三五”期间,贵阳4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运营,必定是贵阳城市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贵阳在节能、环保、舒适、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与城市文化面前是,地铁时代已经与人们相拥,习惯了在车水马龙中拥挤的市民,将强烈体验到立体化交通带来的时尚与畅达。
参考文献:
[1]《贵阳日报》2013.9.24.
[2]《贵阳日报》2013.9.24.
关键词:轨道交通 “十三五”规划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全面开工建设,贵阳这座具有700年历史,素有大西南交通枢纽之称的城市,正在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一、轨道交通时代迎面而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解决中心城区交通供需矛盾、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轨道交通具有占地省、能耗低、无污染等优势,其安全、快速、环保、大运量的特点正在成为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必然选择。
“远近不是距离,时间才是距离”。这句话生动诠释出贵阳市民对即将到来的“轨道交通新时代”的期盼。这种期盼正是来源于贵阳市民对城市发展的一种急迫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后,贵阳的常住人口、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城区常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始终满足不了越来越大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这个现代“城市病”不断加剧。一番求索后,贵阳毅然选择了用城市轨道交通来重新塑造贵阳城市交通动脉、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加快贵阳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轨道交通建设将为贵阳“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注入新的动力,也将积极促进贵阳市实现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如今,贵阳市已经打响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迎接“地铁时代”的到来。不久的将来,市民就能体会到地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形象提升、快捷出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贵阳“地铁梦”照进现实
贵阳“地铁梦”,这条路走得艰难,却很坚决。
2008年3月,市政府批准轨道交通线网规劃,2009年4月,市委、市政府组建成立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贵阳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2010年9月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年)》,同意贵阳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从此,贵阳开始奔跑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征途中……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贵阳轨道线网由4条线构成,线路总长度139.3公里规模,车站总数约为73个,其中换乘站8个。由市区线构成,重点服务贵阳市规划中心城区范围的城市交通客运,兼顾引导、促进城市发展和解决交通供需矛盾的双重功能。
其中,1号线全长35.1公里,连接观山湖区、老城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2号线全长43.8公里,连接白云区、观山湖区、三桥马王庙片区、老城区和龙洞堡片区;3号线全长52.6公里,连接综合保税区、乌当区、老城区和花溪区;4号线全长51.2公里,连接高新技术开发区、白云区、观山湖区、三桥马王庙片区、老城区和二戈寨片区。
为实现贵阳市与贵安新区同城一体化发展,按照省、市的工作安排,在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的协调下,2013年下半年,贵阳市及贵安新区共同启动了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修编的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在原线网规划(1~4号线)的基础上,新增了四条S线(市域快线)及一条贯穿贵安核心区南北城市发展走廊的G1线,远景推荐线网方案由 9 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线网总规模 466.9公里。其中,市域快线 S 线总长度 235.3公里(含预留线 54.2公里),轨道交通普线总长度 231.6公里,全线网共设车站 264 座。新修编的《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征询国家发改委意见,并通过贵州省政府专题会议审查后,于2015年8月24日获得贵阳市政府批复。
至此,贵阳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景规划已初具雏形,贵阳交通格局将迎来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多样化的公共交通工具,日趋完善的公交体系,将使贵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都市公交”格局。
三、贵阳轨道交通建设扎实起步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年)》的七年来,贵阳轨道交通建设忙碌而充实。
从1号线下穿贵阳老城区南明河每天0.9米的艰难掘进到铺轨施工、供电系统施工、运营筹备的有序开展,2号线一期二期的全面开工……“十二五”以来,贵阳举全市之力,多措并举、统筹协调,全体建设者发扬顽强拼搏,克难攻坚,勇于进取,敬业奉献的精神,克服了地质结构复杂,前期地勘难;车站布局差异大,设计难;老城区道路通行能力饱和,疏导难;土地和房屋征收数量大,征拆难;地下管线密集,迁改难;轨道主体结构复杂,施工难;建设资金巨大,融资难;涉及专业技术庞杂,人才队伍建设难等诸多难题,全力推进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截止2017年6月,1号线土建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完成96%,机电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完成46%,其中,1号线观山湖段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机电工程建设及车站装饰装修工作全部结束,实现了“洞通”、“轨通”、“电通”、“通信通”和信号系统的“联锁通”,12列电客车已到达金阳车辆段,并已完成了“冷、热滑”试验,1号线观山湖段进入试运行。同时,积极推进运营筹备工作,通过招聘、订单班培养等模式,储备和培养运营管理人员队伍。
贵阳轨道还建立了轨道建设的安全管理模式,有力地推进了轨道1号线和2号线一期二期的工程建设。贵阳轨道公司党委积极响应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了“三找”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了贵阳轨道交通建设和轨道公司转型发展,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 同时,贵阳轨道公司启动企业文化建设,首创“生态地铁文化”,形成了贵阳地铁文化的理念体系。“轨道+物业”×生态的发展模式也逐渐形成体系。同时,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立法工作也在顺利向前推进,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等一批法规,极大地推进了贵阳城市轨道建设。目前,按照市人大立法计划的安排,《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立法工作已经启动。
四、“地铁时代”将助力贵阳转型发展
即将迈入“地铁时代”的贵阳将享受到轨道交通带来的诸多“红利”,它的方便快捷、准时准点,带来的是“交通红利”;它的低耗能、低污染,带来的是“环境红利”;它使各区之间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共享,实现区域经济的互通发展是“区域红利”;它形成人流汇聚,改变城市商业结构,促进商业繁荣带来的是“商业红利”;它让沿线周边的地价、房价和租金攀升,带来的是“地产红利”……
交通红利:贵阳市民快速出行的全新方式。随着轨道1号线和2号线的快速推进,贵阳市民将增加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快捷出行”不再是梦想。轨道交通运载量大,一列轨道列车可载约2000人,发车密度最快可达90秒一班,断面客流可达每小时3万到5万人。轨道交通网建成后,平均运行时速将在35公里/小时,站与站的通达时间平均不到3分钟,将大大缩短市民的出行时间。住在轨道交通各站点附近的市民群众,因为交通的便捷,他们将不再感觉到城市距离的遥远。
环境红利:贵阳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然选择。自2000年起,贵阳市就开始探寻生态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过17年来的努力探索和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颗明珠,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贵阳模式”。轨道交通的低污染、低能耗正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然选择。地铁代替公交和私家车能够大大减少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的质量,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
区域红利:实现贵阳各区域间互通发展。轨道1号线串联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经开区。2号线连接白云区、观山湖区、老城区。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将会促进各区域之间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共享,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互通发展。轨道交通沿线的市民出行时间节省50%以上,各区域的人才资源将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与之相关的金融、信息等资源也会随之实现共享。
商业红利:商圈聚集人气的新法宝。轨道交通的建成,不仅意味着一种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贵阳乃至整个贵州的发展更具有深远影响。1号线将贯穿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北京路、喷水池、中山西路、河滨公园、贵阳火车站等,沿线有一系列新老商圈。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便捷因素,会催生新老商圈人气汇聚,同时,新老商圈的客流、区位、人气也会扩大周边区域的辐射范围。随着交通优势的形成,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客流互动会大幅增强,势必会带来贵阳新老商圈的共同繁荣。
地产红利:贵阳楼市版图或因此而改变。轨道1号线正悄悄改变贵阳楼市的版图,市民在买房置业之时不再为城区交通拥堵而纠结;房开商在楼盘开发时多了一份自信,销售时多了一个卖点;贵阳各区域的土地价值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使得原本处于非核心地段的区域,突然具备了核心区的价值。它拉伸了整座城市的发展空间,一些城市中心资源迅速向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辐射。
五、轨道交通“十三五”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建设轨道交通是贵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市民期盼、有效改善交通、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贵阳轨道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为目标,始终履行“生态地铁,引领都市美好生活”的神圣使命,严格遵循“品质至上、效益至优”的经营方针和“以人为本、依规而行”的管理方针,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质量、成本、工期、安全、廉洁“五统一”要求,优质快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016年7月11日,國家发改委批复《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年)》,“十三五”期间,贵阳城市轨道交通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新一轮建设规划中,我市将开工建设2号线二期(油榨街至龙洞堡)、3号线一期(新添寨至花溪)、S1线一期(贵安至望城坡)、S2线一期北段(西南商贸城至综保区),总长度114.1公里。到2022年,贵阳将有5条(1号、2号、3号、S1和S2北)、全长180公里的线路投入建设或运营。
交通的变革,推进了城市的变迁。当繁华的城市底下地铁开始穿行的时候,城市已经向着现代大都市蜕变与升华。地铁把人的生活空间扩展到了传统生活空间以外的地下空间,把人从地面吸引到地下,生发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对话的关系。
“十三五”期间,贵阳4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运营,必定是贵阳城市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贵阳在节能、环保、舒适、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与城市文化面前是,地铁时代已经与人们相拥,习惯了在车水马龙中拥挤的市民,将强烈体验到立体化交通带来的时尚与畅达。
参考文献:
[1]《贵阳日报》2013.9.24.
[2]《贵阳日报》201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