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代曾经富强的中国在近代一百年的时间内雪崩式的垮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封建制度的阻碍和其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原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 封建社会 衰落
一、中国特有的封建制度模式阻碍了社会发展
1、商人-地主-官员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从战国时期到清朝中国用两千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套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先进的封建制度。而其先进之处在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具有弹性的,而这种弹性恰好又成为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阻碍。
在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这就意味着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人不管你是农民出身还是商人出身,只要你能买到大量土地就可以晋身成为地主。同时为了保障农业的发展,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人商业活动,贬低商人社会地位。在这样的政策和传统意识之下,拥有大量资本的商人阶层想尽办法将手里的资金换做土地。所以在古代中国,工商业中的资本大部分都流向了农业,被固化在了土地上而非用来扩大再生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但却发展会缓慢,速度落后于西方。
在政治上,中国还发明了一套完善的官员的任用和选拔制度,这就是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打破了贵族特权阶层的垄断地位,给社会中下阶层有能力的读书人提供了一个进入权力阶层的机会,实现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再结合我们刚刚讲过的经济制度大家发现,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后形成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对立局面不同,中国的商人在经商致富之后往往会将手里的资金变换成土地晋身为地主阶级,同时会鼓励家中子弟读书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成为官员,进而再由地主阶级演变为权力阶层,从而在中国形成官员-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局面。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弹性的封建制度之下,中国的新兴经济力量被封建制度所同化和吸收,限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也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反对封建制度的新兴资产阶级。从而也就失去了推动中国向近代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封建统治力量空前强大
中国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王朝,汉武帝实现国家的大一统之后,除少数分裂时期外,就一直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全国之行政权、兵权、财政权由中央牢牢把控,地方各级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这就造就了一个紧密团结的封建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的领袖皇帝可以随时调集全国力量去镇压任何反抗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在封建社会真正通过农民起义这种阶级斗争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的成功范例非常少,也就只有汉朝和明朝而已,其他都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实现的朝代更替,可见中国封建统治力量之强大,使任何新兴社会力量不敢轻易与之对抗。再加上封建儒家思想的禁锢和弹性的社会制度已经为其提供了晋身之路,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工商业者没有成长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封建社会周期性危机
封建制度也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造成他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在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允许土地买卖,易造成土地兼并。当土地集中超过一定限度,出现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时候,就会造成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农民起义四起,社会危机加深。在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天下兴亡系于皇帝一人之身,皇帝英明则天下兴,皇帝昏庸则国家亡。关键是皇帝是世袭的,又不是人民推选出来的,所以你无法保证每一届皇帝都有足够的治国智慧。谁家都有可能出现不肖子孙,皇家也不例外。而一旦昏君当道中央政权就会衰落,地方族权就会坐大,相互攻讦扩充实力,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农民战争,国家陷入就会混战。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每一个王朝都逃脱不了这样的魔咒,由初期创始之君雄才大略开创新朝,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农民安居乐业,中期国家经济恢复走向强盛,再到后来由于土地兼并和昏君当道而分裂败亡。
清朝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就已经走到了国运的拐点。政治上从嘉庆之后皇帝资质平庸,大臣因循守旧,贪污腐败。朝廷中盛行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氛围。大臣大多因循守旧,凡事都遵从祖制,不敢越雷池一步。官场上甚至有人将多磕头,少说话当做升官晋升的政治秘诀。所以在乾隆之后百余年的时间,清朝一旦有改革的建议出现就会被更多的人以违反祖制之名而扑杀,所以清朝在这种一成不变中逐渐落后于社会形势,走向沒落。
经济方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严重影响国家税收,财政情况恶化,国库空虚。尤其是清中后期,激化的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再加上严重是自然灾害,不仅税收的收缴收到影响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财政来赈灾或者平乱,反而增加了财政支出,再加上官场上各个大小官员的腐败贪污,耗空了国库的存银,致使清朝的财政陷入了窘迫。这让清朝没有了应对大规模战争和灾害的能力,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在内部缺乏变革动力的情况下,清王朝还实行闭关锁国,犹如一只鸵鸟一头扎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了解世界,其衰落也就可想而知了。
【参考文献】
[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作者简介:路丹(1989年-),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历史学教研室,讲师
【关键词】 中国 封建社会 衰落
一、中国特有的封建制度模式阻碍了社会发展
1、商人-地主-官员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从战国时期到清朝中国用两千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套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先进的封建制度。而其先进之处在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具有弹性的,而这种弹性恰好又成为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阻碍。
在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这就意味着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人不管你是农民出身还是商人出身,只要你能买到大量土地就可以晋身成为地主。同时为了保障农业的发展,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人商业活动,贬低商人社会地位。在这样的政策和传统意识之下,拥有大量资本的商人阶层想尽办法将手里的资金换做土地。所以在古代中国,工商业中的资本大部分都流向了农业,被固化在了土地上而非用来扩大再生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但却发展会缓慢,速度落后于西方。
在政治上,中国还发明了一套完善的官员的任用和选拔制度,这就是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打破了贵族特权阶层的垄断地位,给社会中下阶层有能力的读书人提供了一个进入权力阶层的机会,实现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再结合我们刚刚讲过的经济制度大家发现,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后形成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对立局面不同,中国的商人在经商致富之后往往会将手里的资金变换成土地晋身为地主阶级,同时会鼓励家中子弟读书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成为官员,进而再由地主阶级演变为权力阶层,从而在中国形成官员-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局面。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弹性的封建制度之下,中国的新兴经济力量被封建制度所同化和吸收,限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也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反对封建制度的新兴资产阶级。从而也就失去了推动中国向近代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封建统治力量空前强大
中国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王朝,汉武帝实现国家的大一统之后,除少数分裂时期外,就一直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全国之行政权、兵权、财政权由中央牢牢把控,地方各级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这就造就了一个紧密团结的封建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的领袖皇帝可以随时调集全国力量去镇压任何反抗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在封建社会真正通过农民起义这种阶级斗争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的成功范例非常少,也就只有汉朝和明朝而已,其他都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实现的朝代更替,可见中国封建统治力量之强大,使任何新兴社会力量不敢轻易与之对抗。再加上封建儒家思想的禁锢和弹性的社会制度已经为其提供了晋身之路,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工商业者没有成长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封建社会周期性危机
封建制度也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造成他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在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允许土地买卖,易造成土地兼并。当土地集中超过一定限度,出现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时候,就会造成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农民起义四起,社会危机加深。在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天下兴亡系于皇帝一人之身,皇帝英明则天下兴,皇帝昏庸则国家亡。关键是皇帝是世袭的,又不是人民推选出来的,所以你无法保证每一届皇帝都有足够的治国智慧。谁家都有可能出现不肖子孙,皇家也不例外。而一旦昏君当道中央政权就会衰落,地方族权就会坐大,相互攻讦扩充实力,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农民战争,国家陷入就会混战。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每一个王朝都逃脱不了这样的魔咒,由初期创始之君雄才大略开创新朝,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农民安居乐业,中期国家经济恢复走向强盛,再到后来由于土地兼并和昏君当道而分裂败亡。
清朝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就已经走到了国运的拐点。政治上从嘉庆之后皇帝资质平庸,大臣因循守旧,贪污腐败。朝廷中盛行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氛围。大臣大多因循守旧,凡事都遵从祖制,不敢越雷池一步。官场上甚至有人将多磕头,少说话当做升官晋升的政治秘诀。所以在乾隆之后百余年的时间,清朝一旦有改革的建议出现就会被更多的人以违反祖制之名而扑杀,所以清朝在这种一成不变中逐渐落后于社会形势,走向沒落。
经济方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严重影响国家税收,财政情况恶化,国库空虚。尤其是清中后期,激化的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再加上严重是自然灾害,不仅税收的收缴收到影响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财政来赈灾或者平乱,反而增加了财政支出,再加上官场上各个大小官员的腐败贪污,耗空了国库的存银,致使清朝的财政陷入了窘迫。这让清朝没有了应对大规模战争和灾害的能力,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在内部缺乏变革动力的情况下,清王朝还实行闭关锁国,犹如一只鸵鸟一头扎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了解世界,其衰落也就可想而知了。
【参考文献】
[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作者简介:路丹(1989年-),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历史学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