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家里就养猫。即便生活很穷、粮食很珍贵的时候,猫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记得那时候北方的冬天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堂屋缸里的水都冻着冰,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凌,在烧得热腾腾的大土炕上,猫盘卧在炕头中间,“呼噜噜”打呼。那声音就和妈妈边缝纫衣服边吟唱的地方歌谣一样美妙。这是我对于家的最初的温暖的记忆。在我的理解里,家庭的幸福,也包括有一只笨笨的、胖胖的猫睡在那里。
小时候老人讲故事叫“叨古”,我听的最多的就是奶奶讲的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的故事了。说很久以前,森林里召开选举十二生肖的大会,每只动物都收到了参加活动的请帖。请帖上写着:在明天早上最先到达森林深处指定溪水边的十二只动物会被选入十二生肖。猫和老鼠住在一起,而且还是好朋友,猫告诉老鼠明天早上叫它起床,老鼠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天还没亮,老鼠就起床了,但它没有去叫醒猫,自己就跑走了。这样,猫一直贪睡,就没有进入中国人人信仰的十二属相。——这个故事伴随着我的童年时代,很为人见人爱的猫咪没有进入属相,自己没有机会属猫遗憾了很长时间。后来才知道,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养猫的历史偏短,我国十二生肖出现在春秋时期,而那时候猫还没有进中国。民间传说是唐三藏从印度带回了猫,所以,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属猫的可能了。
长大后,我依然爱猫。但自己有过敏的毛病,也有在楼房居住诸多的不便,就一直拒绝养猫。不是不爱,是爱得厉害,只怕一旦触碰就放不下。心里有一种我不招你,就不会痛的逃避思想。只在家里画饼充饥似的买了很多猫玩具、猫娃娃,都毛绒绒的,像真的一样,每天抱在怀里把玩。但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能充足地过瘾。喜欢猫,喜欢得心里痒痒得难受。去年,有人要送我一只狸花猫,我嘴上说养不了,但半推半就地就把猫咪抱回了家。是一只土生土长的中国狸花猫,我给它取了个接地气的名字“毛蛋”。好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养只名猫?其实在我眼里,猫,不分品种,不分美丑。因为我觉得每一只猫都漂亮可爱。
我的狸花猫是一只一岁大的半大公猫,长得很帅气。强壮的身架,粗实的四肢,脑袋又圆又大,优美的耳廓,大而圆的眼睛橙黄橙黄的。我时常盯着它看,也喜欢在繁忙的空闲逗它玩。看着它或像个毛球一样滚来滚去,或像一堆无骨的毛皮懒洋洋趴在那里。我总忍不住要问它,你从哪里来?你为什么这么可爱?
为了找到它的来处,我了解了猫的历史:猫属猫科动物,是全世界家庭中豢养的最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起源于古埃及,考古证明猫的驯化历史约10000年,与狗相比,要晚6000多年,所以没有像狗一样被完全驯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猫的脑细胞要比狗多3亿多个,也就是说,猫比狗的智商要高很多,但因为它没有完全被驯化,所以,它没有狗与人的互动更和谐。我国唐朝以前,关于猫的文学作品甚少,唐诗只有元稹《江边四十韵》有一句写道:“停潦鱼招獭,空仓鼠敌猫。”宋元以后,猫在文学作品中多了起来,宋秦观写过“雪猫戏扑风花影”;元朝张国宾的“莫道出家便受戒,哪个猫儿不吃腥”流传甚广。在绘画方面,宋代狸猫入画,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贵花狸图》《冬日婴戏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狸奴蜻蜓图》等等。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戏文里演过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这也是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关于狸花猫的描述。
猫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家伙!怪不得它总是一副宫里“小主”清高冷艳的模样。我的毛蛋也不特别恋我。它跟着我,但总和我有大约一米的距离;下班回家,它会站在门口迎接,但不喜欢我抱;我做饭,它蹲在厨房一角;我看电视,它趴在客厅茶几上;我玩电脑,它卧在书柜一边;我夜里晚睡,不管几点,它也会陪在书房,但就是不靠近我,也不让我靠近。我寻思,是不是因为它来这个家的时候是一只半大猫的原因,“后娘”难当,它没有把我认为是自己人?而且我觉得它很孤独,我每天上班,留它自己在家,晚上回来了,也不能很到位地抚摸接触。或许我不能只关心它吃什么样的猫粮,还得关心它孤独的内心。这样一想,我决定,再养一只猫!我对着毛蛋说:小家伙,等家里有了新猫,整天缠在我身上的时候,看你还拽不拽!
于是,家里又多了一只小猫。刚过满月,黑白相间的毛色,小小的脑袋,小小的眼睛,走路还不太稳,取名“二毛”。进了家门,二毛就和毛蛋熟得厉害。两只猫腻在一起不分开。吃时一起吃,睡时一起睡,玩时一起玩。毛蛋像个懂事的大哥哥,整天守护着小弟弟。为了二毛,改变了很多习惯,哥俩就像一个整体一样,几乎寸步不离。转眼间六个月过去,二毛長得壮硕无比,足足有七斤半,快赶上八斤的毛蛋了。
这时,我意识到,更没有我的事了。两个猫咪成了共同体,它们自顾自地生活在这个10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床、衣柜、冰箱、茶几、餐桌,任何一个地方,无所不去,无所不能,来去自由,无所忌讳,从来都不肯正眼瞧我一下,我只有提供猫粮、铲屎的任务,别的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可是,我好像特别钟情于这种盲目的喜欢,乐此不疲。目光愿意随着它们而动,用手机拍下很多它们的照片。猫的任何一个动作都牵引我的视线,不管是睡姿,还是吃相,或者玩耍,总想把它们抱在怀里。
哲学家说,从猫的眼睛里可以读取时间,但永远不知道它在想什么。据说,现在中国最少有5000万人在养猫。世界上养猫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豢养数接近人均一只猫。人们通过网络把喜欢猫的情感放大化,把猫称为“喵星人”“猫主子”,把喜欢猫的人叫“铲屎官”。每天录制播放猫的小视频,在网络上能得到几十万的点击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猫?我在日复一日养猫和爱猫的日子里,渐渐有所悟。
首先,我坚决地断定,这是靠颜值吃饭的家伙。它的眼睛总是那么圆而神秘,让人怎么看也看不到底;它的爪子总是那么分明地与全身皮毛分开,那么清晰的分界线让你惊讶于造物的神奇;它看你的眼神总是那么神秘,让你怎么也猜测不出它究竟在想什么;它的行走,总是一副标准的猫步,优雅、傲气、目中无人。其次,猫有自己的世界,它可能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和人如何相处,它不依附人,不讨好人,自由自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很无奈,在历史的发展中,它被人类驯化,当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时,它在适应和改变的同时,还保持着自我。它从来没有把外种类,包括人,放在它生活的重要位置。皇帝的龙椅它敢上,祖宗的牌位它敢钻,大家闺秀的绣楼它也是自由出入。它无所惧,也无所绊,反而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第三,尽管骨子里“傲”,但它偶尔也会“讨巧”。它特别知道谁对它好,它愿意靠近那些对它好的人,但总不远不近地保持一个非常好的距离,陪伴成一种无言的告白。它的傲是它的可爱,它那么一点点讨巧,又变成了“萌”。
这就是猫了。我和朋友聊起这个可爱的物种。朋友说,我们一直追求的理想人生就是:外表漂亮,内心强大,在自己的世界,风来不惧,幸来不骄。如此看来,如果猫是一个人,该有多么完美和强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喜欢猫,也可以说,喜欢的是我们自己内心向往而又无法完全达到的那个理想的彼岸。——是啊,我常常想,天空有飞鸟,草丛有蚂蚱,溪水有小鱼,是一件本真的、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世界是我们大家的,谁也不能剥夺谁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美好。包括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毛蛋在电脑旁睡觉,二毛在椅子旁玩耍。我就满心欢喜。
(吴素琴,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读者》《辽宁青年》等报刊。)
编辑:刘亚荣
小时候老人讲故事叫“叨古”,我听的最多的就是奶奶讲的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的故事了。说很久以前,森林里召开选举十二生肖的大会,每只动物都收到了参加活动的请帖。请帖上写着:在明天早上最先到达森林深处指定溪水边的十二只动物会被选入十二生肖。猫和老鼠住在一起,而且还是好朋友,猫告诉老鼠明天早上叫它起床,老鼠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天还没亮,老鼠就起床了,但它没有去叫醒猫,自己就跑走了。这样,猫一直贪睡,就没有进入中国人人信仰的十二属相。——这个故事伴随着我的童年时代,很为人见人爱的猫咪没有进入属相,自己没有机会属猫遗憾了很长时间。后来才知道,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养猫的历史偏短,我国十二生肖出现在春秋时期,而那时候猫还没有进中国。民间传说是唐三藏从印度带回了猫,所以,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属猫的可能了。
长大后,我依然爱猫。但自己有过敏的毛病,也有在楼房居住诸多的不便,就一直拒绝养猫。不是不爱,是爱得厉害,只怕一旦触碰就放不下。心里有一种我不招你,就不会痛的逃避思想。只在家里画饼充饥似的买了很多猫玩具、猫娃娃,都毛绒绒的,像真的一样,每天抱在怀里把玩。但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能充足地过瘾。喜欢猫,喜欢得心里痒痒得难受。去年,有人要送我一只狸花猫,我嘴上说养不了,但半推半就地就把猫咪抱回了家。是一只土生土长的中国狸花猫,我给它取了个接地气的名字“毛蛋”。好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养只名猫?其实在我眼里,猫,不分品种,不分美丑。因为我觉得每一只猫都漂亮可爱。
我的狸花猫是一只一岁大的半大公猫,长得很帅气。强壮的身架,粗实的四肢,脑袋又圆又大,优美的耳廓,大而圆的眼睛橙黄橙黄的。我时常盯着它看,也喜欢在繁忙的空闲逗它玩。看着它或像个毛球一样滚来滚去,或像一堆无骨的毛皮懒洋洋趴在那里。我总忍不住要问它,你从哪里来?你为什么这么可爱?
为了找到它的来处,我了解了猫的历史:猫属猫科动物,是全世界家庭中豢养的最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起源于古埃及,考古证明猫的驯化历史约10000年,与狗相比,要晚6000多年,所以没有像狗一样被完全驯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猫的脑细胞要比狗多3亿多个,也就是说,猫比狗的智商要高很多,但因为它没有完全被驯化,所以,它没有狗与人的互动更和谐。我国唐朝以前,关于猫的文学作品甚少,唐诗只有元稹《江边四十韵》有一句写道:“停潦鱼招獭,空仓鼠敌猫。”宋元以后,猫在文学作品中多了起来,宋秦观写过“雪猫戏扑风花影”;元朝张国宾的“莫道出家便受戒,哪个猫儿不吃腥”流传甚广。在绘画方面,宋代狸猫入画,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贵花狸图》《冬日婴戏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狸奴蜻蜓图》等等。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戏文里演过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这也是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关于狸花猫的描述。
猫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家伙!怪不得它总是一副宫里“小主”清高冷艳的模样。我的毛蛋也不特别恋我。它跟着我,但总和我有大约一米的距离;下班回家,它会站在门口迎接,但不喜欢我抱;我做饭,它蹲在厨房一角;我看电视,它趴在客厅茶几上;我玩电脑,它卧在书柜一边;我夜里晚睡,不管几点,它也会陪在书房,但就是不靠近我,也不让我靠近。我寻思,是不是因为它来这个家的时候是一只半大猫的原因,“后娘”难当,它没有把我认为是自己人?而且我觉得它很孤独,我每天上班,留它自己在家,晚上回来了,也不能很到位地抚摸接触。或许我不能只关心它吃什么样的猫粮,还得关心它孤独的内心。这样一想,我决定,再养一只猫!我对着毛蛋说:小家伙,等家里有了新猫,整天缠在我身上的时候,看你还拽不拽!
于是,家里又多了一只小猫。刚过满月,黑白相间的毛色,小小的脑袋,小小的眼睛,走路还不太稳,取名“二毛”。进了家门,二毛就和毛蛋熟得厉害。两只猫腻在一起不分开。吃时一起吃,睡时一起睡,玩时一起玩。毛蛋像个懂事的大哥哥,整天守护着小弟弟。为了二毛,改变了很多习惯,哥俩就像一个整体一样,几乎寸步不离。转眼间六个月过去,二毛長得壮硕无比,足足有七斤半,快赶上八斤的毛蛋了。
这时,我意识到,更没有我的事了。两个猫咪成了共同体,它们自顾自地生活在这个10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床、衣柜、冰箱、茶几、餐桌,任何一个地方,无所不去,无所不能,来去自由,无所忌讳,从来都不肯正眼瞧我一下,我只有提供猫粮、铲屎的任务,别的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可是,我好像特别钟情于这种盲目的喜欢,乐此不疲。目光愿意随着它们而动,用手机拍下很多它们的照片。猫的任何一个动作都牵引我的视线,不管是睡姿,还是吃相,或者玩耍,总想把它们抱在怀里。
哲学家说,从猫的眼睛里可以读取时间,但永远不知道它在想什么。据说,现在中国最少有5000万人在养猫。世界上养猫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豢养数接近人均一只猫。人们通过网络把喜欢猫的情感放大化,把猫称为“喵星人”“猫主子”,把喜欢猫的人叫“铲屎官”。每天录制播放猫的小视频,在网络上能得到几十万的点击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猫?我在日复一日养猫和爱猫的日子里,渐渐有所悟。
首先,我坚决地断定,这是靠颜值吃饭的家伙。它的眼睛总是那么圆而神秘,让人怎么看也看不到底;它的爪子总是那么分明地与全身皮毛分开,那么清晰的分界线让你惊讶于造物的神奇;它看你的眼神总是那么神秘,让你怎么也猜测不出它究竟在想什么;它的行走,总是一副标准的猫步,优雅、傲气、目中无人。其次,猫有自己的世界,它可能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和人如何相处,它不依附人,不讨好人,自由自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很无奈,在历史的发展中,它被人类驯化,当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时,它在适应和改变的同时,还保持着自我。它从来没有把外种类,包括人,放在它生活的重要位置。皇帝的龙椅它敢上,祖宗的牌位它敢钻,大家闺秀的绣楼它也是自由出入。它无所惧,也无所绊,反而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第三,尽管骨子里“傲”,但它偶尔也会“讨巧”。它特别知道谁对它好,它愿意靠近那些对它好的人,但总不远不近地保持一个非常好的距离,陪伴成一种无言的告白。它的傲是它的可爱,它那么一点点讨巧,又变成了“萌”。
这就是猫了。我和朋友聊起这个可爱的物种。朋友说,我们一直追求的理想人生就是:外表漂亮,内心强大,在自己的世界,风来不惧,幸来不骄。如此看来,如果猫是一个人,该有多么完美和强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喜欢猫,也可以说,喜欢的是我们自己内心向往而又无法完全达到的那个理想的彼岸。——是啊,我常常想,天空有飞鸟,草丛有蚂蚱,溪水有小鱼,是一件本真的、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世界是我们大家的,谁也不能剥夺谁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美好。包括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毛蛋在电脑旁睡觉,二毛在椅子旁玩耍。我就满心欢喜。
(吴素琴,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读者》《辽宁青年》等报刊。)
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