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交水稻人人皆知,但比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要早一百年的优先股,你敢买么?
优先股没有普通股票的投票权,也就不能干预公司的决策;在分配公司利润时,优先股可先于普通股且以约定的比率进行分配,利息一般比公司债券高;在破产清算时,优先股股东排在普通股股东之前,分取已经偿还一般债权人后剩余的财产。
优先股和普通股已经并存一百多年。
美国目前有3500多只股票发行了优先股,总值约5000亿美元,与美国股市16万亿美元的市值相比,比例不算太高,但丰富了公司融资和投资者的产品选择。
近年最知名的投资来自于巴菲特。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用50亿美元换来高盛的优先股,年息10%,被赎回时需支付10%的溢价。
两年半后脱离危机的高盛选择赎回。这笔还附带购买高盛股票期权的投资让巴菲特获得了超过60%的回报。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优先股成为实施金融救援计划的主要金融工具。
其实中国1980年代股份制改革大潮中就引入过优先股机制。像深发展、万科都发行过优先股。但1997年证券法实施后,法律不认可优先股的地位,这些优先股先后被赎回注销。
而证监会日前表示,开展优先股试点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证监会正抓紧起草并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组织梳理和修订《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业务规则,为推出优先股排除制度性障碍。优先股很可能作为重启IPO的配套措施同步或优先推出。
优先股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股权,而非债权,补充资金的同时可以降低公司的负债率,现阶段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意义重大,可能率先发行。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巴塞尔协议等新监管要求逐步实施,上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十分强烈,目前的低迷市场环境光靠发行债券和普通股增发难以满足商业银行庞大的融资需求,优先股成为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可选工具。
同时相对普通股更固定的股息收益,和更强的破产保障,将吸引A股场外资金的进入,为融资市场增添活水。能源、材料等大型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也有发行优先股的需求。
作为重启IPO的配套措施,通过股息来回报投资者的优先股,由于流动性差,申购优先股的投资者会给出比申购普通股更谨慎的报价,有了优先股定价作为参照,将迫使IPO和上市后二级市场的定价更加理性。
未来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设计的选项,比如大股东转为优先股等等。这样一来,将使得持有优先股的公司实际控制人更愿意进行分红,减少投资人和大股东的矛盾。
普通股分红不确定、有稳定现金需求、更注重风险的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更适合投资优先股。未来若更大规模的国有股权转社保基金代持,同样可考虑直接转换为优先股,以此来为中国日益扩大的养老缺口提供稳定的资金流。
当然优先股相关配套制度、监管和法律法规必须要完善,否则优先股发行也必然会出现利益寻租。而且有了优先股这样新的融资渠道,银行和其他上市公司很可能掀起又一轮扩张冲动。
优先股需要按时支付的利息对企业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债,但不纳入资产负债表使得这项活动更隐蔽和危险。要避免优先股不要成为刺破中国信贷泡沫的最后一根针,对存量信贷的结构性优化才是银行最急迫要做的事情。
同样监管层要加强对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优先股同样存在投资风险,特别是面临破产危机的ST股坚决不能放开增发优先股。因为如果上市公司真的走到破产清算的程序,通常都已资不抵债,优先股投资者很可能会和普通股一样损失惨重,风险低只是相对的。
优先股没有普通股票的投票权,也就不能干预公司的决策;在分配公司利润时,优先股可先于普通股且以约定的比率进行分配,利息一般比公司债券高;在破产清算时,优先股股东排在普通股股东之前,分取已经偿还一般债权人后剩余的财产。
优先股和普通股已经并存一百多年。
美国目前有3500多只股票发行了优先股,总值约5000亿美元,与美国股市16万亿美元的市值相比,比例不算太高,但丰富了公司融资和投资者的产品选择。
近年最知名的投资来自于巴菲特。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用50亿美元换来高盛的优先股,年息10%,被赎回时需支付10%的溢价。
两年半后脱离危机的高盛选择赎回。这笔还附带购买高盛股票期权的投资让巴菲特获得了超过60%的回报。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优先股成为实施金融救援计划的主要金融工具。
其实中国1980年代股份制改革大潮中就引入过优先股机制。像深发展、万科都发行过优先股。但1997年证券法实施后,法律不认可优先股的地位,这些优先股先后被赎回注销。
而证监会日前表示,开展优先股试点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证监会正抓紧起草并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组织梳理和修订《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业务规则,为推出优先股排除制度性障碍。优先股很可能作为重启IPO的配套措施同步或优先推出。
优先股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股权,而非债权,补充资金的同时可以降低公司的负债率,现阶段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意义重大,可能率先发行。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巴塞尔协议等新监管要求逐步实施,上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十分强烈,目前的低迷市场环境光靠发行债券和普通股增发难以满足商业银行庞大的融资需求,优先股成为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可选工具。
同时相对普通股更固定的股息收益,和更强的破产保障,将吸引A股场外资金的进入,为融资市场增添活水。能源、材料等大型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也有发行优先股的需求。
作为重启IPO的配套措施,通过股息来回报投资者的优先股,由于流动性差,申购优先股的投资者会给出比申购普通股更谨慎的报价,有了优先股定价作为参照,将迫使IPO和上市后二级市场的定价更加理性。
未来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设计的选项,比如大股东转为优先股等等。这样一来,将使得持有优先股的公司实际控制人更愿意进行分红,减少投资人和大股东的矛盾。
普通股分红不确定、有稳定现金需求、更注重风险的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更适合投资优先股。未来若更大规模的国有股权转社保基金代持,同样可考虑直接转换为优先股,以此来为中国日益扩大的养老缺口提供稳定的资金流。
当然优先股相关配套制度、监管和法律法规必须要完善,否则优先股发行也必然会出现利益寻租。而且有了优先股这样新的融资渠道,银行和其他上市公司很可能掀起又一轮扩张冲动。
优先股需要按时支付的利息对企业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债,但不纳入资产负债表使得这项活动更隐蔽和危险。要避免优先股不要成为刺破中国信贷泡沫的最后一根针,对存量信贷的结构性优化才是银行最急迫要做的事情。
同样监管层要加强对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优先股同样存在投资风险,特别是面临破产危机的ST股坚决不能放开增发优先股。因为如果上市公司真的走到破产清算的程序,通常都已资不抵债,优先股投资者很可能会和普通股一样损失惨重,风险低只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