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荀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很多对后世产生影响的著作。荀子的造诣还不止于此,在音乐领域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地。本文首先整体论述了荀子的音乐思想,以荀子音乐思想当中的教化思想为例,分析得出荀子音乐的教化思想对今天音乐思想有着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荀子;音乐思想;教化思想
音乐的教化思想最早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接着由孟子继承并发展起来,最后由荀子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荀子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音乐教化思想的同时,著述了《乐论》。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音乐的教化思想曾经受到质疑甚至是反对,但是依然不能抹灭其思想对于我国音乐教化思想的重要作用。在下面的论述当中,主要通过对其音乐的教化思想进行分析,来了解其音乐思想。
一、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
《荀子·性恶》当中有对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论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这个性,指的是人先天的,也就是人性本恶当中的那个性。而他提出的性恶论,主要在两个方面成为了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一方面就是提出了人性本恶,因此教化要意识到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为其教化理论开辟了新的路径。他首先肯定自己的思想,就是人性本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认为人的品德应该靠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只有在后天接受教育,并且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人才能够摆脱自己的恶习,从而成为善人。荀子又通过在《乐论》当中的论述,阐明了音乐的教化作用。综上可以得出结论,荀子主张的人性本恶思想,是其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
二、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核心
通过性恶论的基础,可以得出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音乐的教化改变人的品格,也就是他主张的“化性起伪”。性恶论的提出并不能代表荀子的观点,他认为最主要的是要通过性恶论来引出对人们教化的必要性和礼仪制度的合理性。可以看出,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本恶,但是他说的这个思想的重点不在人性之本身,而在人性之可化上。
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离不开道德的约束,而这种道德的形成,正是通过人们对“礼”的认识形成的。这种对“礼”的认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做到社会的和谐。而“乐”在人们的“礼”的教育当中又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可以对人们通过礼乐的教化,来让他们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转变已有的思想,成为一个善人。由此可见,礼乐教化可以促使社会的和谐。从以上论述当中可以看到,荀子音乐思想的基础是性恶论,而其核心则是“化性起伪”。
三、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目的
上面论述了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那么他提出这一思想,并且将其付诸实践,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下面将详细进行论述。荀子虽然从其继承的学术上看属于儒家,但是他并没有单纯站在儒家的角度排斥其他的学术,他博采众长,将儒、道、法三家之所长集中在一起,并且对其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教化思想。
在荀子看来,音乐的教化思想,就是通过音乐将人们的思想净化,并且通过其达到中和。《荀子·劝说》中提到了一种观点,即“乐之中和也”,这也正是荀子在他的音乐思想当中所提倡的音乐具有的中和作用。通过音乐的这种中和,能够将人们所处的社会进行约束,并且使其能够更加井然有序地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荀子在《乐论》中提到,如果能够用中正平和的音乐去教化人民,那么他们就会和谐,并且不会变得不可约束;如果用严肃并且郑重的音乐去教化人民,百姓就会更加遵守社会秩序,并且不会发生社会的混乱。荀子音乐的教化思想想要达到的目的是音乐的“中和之美”。
四、荀子音乐的教化思想对今天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音乐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一种情感的培养,是一种对人品质的塑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音乐具有的教化作用,可以使得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来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这也正是荀子音乐的教化作用的核心所在。通过音乐的教化作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并且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善的向往,以及在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充实。
(二)音乐能够塑造人类的思想品格
荀子音乐的教化思想,对当今音乐思想的最后一个影响就是能够塑造人类的思想品格。荀子认为,音乐能够教化人心,并且使得百姓向善,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他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很明显,并且对于目前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音乐教育的角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结论
综上所述,荀子总结前人的思想,并且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上自己的独到见地和理解,从战国社会现状提出了“性恶论”,以此为基础对音乐教化思想提出了“化性起伪”的核心,更总结出音乐教化的“中和之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雷梦婕,赵露.荀子音乐教化思想对音樂教育的启示[J].音乐天地,2014,01:4-8.
[2]王秀琴.荀子音乐思想之我见[J].管子学刊,2013,04:37-39.
关键词:荀子;音乐思想;教化思想
音乐的教化思想最早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接着由孟子继承并发展起来,最后由荀子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荀子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音乐教化思想的同时,著述了《乐论》。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音乐的教化思想曾经受到质疑甚至是反对,但是依然不能抹灭其思想对于我国音乐教化思想的重要作用。在下面的论述当中,主要通过对其音乐的教化思想进行分析,来了解其音乐思想。
一、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
《荀子·性恶》当中有对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论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这个性,指的是人先天的,也就是人性本恶当中的那个性。而他提出的性恶论,主要在两个方面成为了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一方面就是提出了人性本恶,因此教化要意识到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为其教化理论开辟了新的路径。他首先肯定自己的思想,就是人性本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认为人的品德应该靠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只有在后天接受教育,并且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人才能够摆脱自己的恶习,从而成为善人。荀子又通过在《乐论》当中的论述,阐明了音乐的教化作用。综上可以得出结论,荀子主张的人性本恶思想,是其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
二、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核心
通过性恶论的基础,可以得出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音乐的教化改变人的品格,也就是他主张的“化性起伪”。性恶论的提出并不能代表荀子的观点,他认为最主要的是要通过性恶论来引出对人们教化的必要性和礼仪制度的合理性。可以看出,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本恶,但是他说的这个思想的重点不在人性之本身,而在人性之可化上。
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离不开道德的约束,而这种道德的形成,正是通过人们对“礼”的认识形成的。这种对“礼”的认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做到社会的和谐。而“乐”在人们的“礼”的教育当中又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可以对人们通过礼乐的教化,来让他们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转变已有的思想,成为一个善人。由此可见,礼乐教化可以促使社会的和谐。从以上论述当中可以看到,荀子音乐思想的基础是性恶论,而其核心则是“化性起伪”。
三、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目的
上面论述了荀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那么他提出这一思想,并且将其付诸实践,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下面将详细进行论述。荀子虽然从其继承的学术上看属于儒家,但是他并没有单纯站在儒家的角度排斥其他的学术,他博采众长,将儒、道、法三家之所长集中在一起,并且对其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教化思想。
在荀子看来,音乐的教化思想,就是通过音乐将人们的思想净化,并且通过其达到中和。《荀子·劝说》中提到了一种观点,即“乐之中和也”,这也正是荀子在他的音乐思想当中所提倡的音乐具有的中和作用。通过音乐的这种中和,能够将人们所处的社会进行约束,并且使其能够更加井然有序地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荀子在《乐论》中提到,如果能够用中正平和的音乐去教化人民,那么他们就会和谐,并且不会变得不可约束;如果用严肃并且郑重的音乐去教化人民,百姓就会更加遵守社会秩序,并且不会发生社会的混乱。荀子音乐的教化思想想要达到的目的是音乐的“中和之美”。
四、荀子音乐的教化思想对今天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音乐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一种情感的培养,是一种对人品质的塑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音乐具有的教化作用,可以使得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来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这也正是荀子音乐的教化作用的核心所在。通过音乐的教化作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并且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善的向往,以及在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充实。
(二)音乐能够塑造人类的思想品格
荀子音乐的教化思想,对当今音乐思想的最后一个影响就是能够塑造人类的思想品格。荀子认为,音乐能够教化人心,并且使得百姓向善,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他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很明显,并且对于目前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音乐教育的角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结论
综上所述,荀子总结前人的思想,并且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上自己的独到见地和理解,从战国社会现状提出了“性恶论”,以此为基础对音乐教化思想提出了“化性起伪”的核心,更总结出音乐教化的“中和之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雷梦婕,赵露.荀子音乐教化思想对音樂教育的启示[J].音乐天地,2014,01:4-8.
[2]王秀琴.荀子音乐思想之我见[J].管子学刊,2013,0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