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煤矿资源储量很丰富,也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但是,我国频繁发生煤矿安全生產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好煤矿的安全管理问题,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将事故和伤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TD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开展。而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所以,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有效地减少各类事故发生。此外,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生产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
(一)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
(二)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
(三)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四)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
(五)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二、我国煤矿存在的安全问题
开采技术落后、煤矿技术人才及安全技术评价管理人员不足。而提高煤矿人员素质,加大技术投入,已经成为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国很多煤矿的自然开采条件恶劣。据统计,目前我国井下作业的煤矿占95%,井深平均在400米以下,相比世界其他国家而言,煤系、地层构造异常复杂,而且开采后的围岩运动和应力场变化也极难把握。另外,大量事实也证明:煤矿所发生的重大事故,如瓦斯爆炸、采掘工作面顶板垮塌事故、突水淹井、矿井透水等都与此有直接关联。
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差欠账多。我国很多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比较恶劣,管理上漏洞诸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没有把握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总之,安全设施长期欠账导致安全隐患重重,已成为我国煤矿的一个基本现实。
立法、执法、监察等法制及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还不健全。
三、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联合机制。
制度的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只有把制度问题解决了,才能有效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根据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建议整合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资源,调整工作职能,明确一个部门具体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参加,独立行使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职权,并明确细化各个参与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便于彻底解决各部门工作不配合,相互推委扯皮的弊病,最大程度发挥统一协调指挥下的条块工作管理机制;另在主要负责部门设立行政领导之下的安全技术业务总工程师负责制,明确业务技术总负责人,切实杜绝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那种外行管理内行的问题,同时协调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煤矿安全、采矿作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与矿产资源监管的互动联动机制,并把二者有机协调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井下工人的招聘、培养和培训,逐步改善煤矿工人的知识结构,为安全生产提供人才基础。在培训上,一是要扩大范围,把政府分管领导纳入培训的范围,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中实现创新管理和规范管理;二是建议主动制定规划措施,完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方案,引入培训竞争制度,加强对煤矿安全及其他管理人员、井下技术人员和从事特种行业工作人员实行分批次、分工种、分类别的强制培训和考试上岗制度;三是参照先进国家做法,在相应的经费中抽取部分专项资金,确保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紧扣煤矿安全生产科技的前沿,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三)加强采煤工作面的监管。
采煤工作面是矿井生产的第一线,是矿井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场所。采煤工作面空间狭窄且多变,设备多,噪声大,人员集中,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是矿井事故多发地点。煤矿顶板、水灾、火灾、瓦斯、煤尘事故都在采煤工作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严格按要求选用支护设备并安设仪表,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及早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做好顶板的加固工作;要熟悉矿井透水的征兆,做到“有疑必探,有疑必防”,做好综采面的防水工作;加强人员和机器设备的监管,做好防火工作。
(四)监督监察现场生产情况。
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一句话,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当然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会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法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监察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
安全生产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和诸多专业的正确配合。在生产的过程中,每个方面,每个过程,每个专业,每项工作和每个人、每个部门有缺陷或有漏洞,都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安全因素。当前由于一些煤矿企业盲目的追求改革,减少机构,裁减了一些必要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如有的煤矿将企业的内部监察机构裁减了,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内部制约机制,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没有技术科、安全科、调度室等一些煤矿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管理机构,这样就造成了煤矿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无法正常进行,现场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时刻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这是煤矿最大的事故隐患。
四、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我们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节简、安全、清洁”的发展方针,切实作到“与人为本,安全第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找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煤矿企业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TD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开展。而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所以,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有效地减少各类事故发生。此外,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生产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
(一)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
(二)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
(三)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四)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
(五)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二、我国煤矿存在的安全问题
开采技术落后、煤矿技术人才及安全技术评价管理人员不足。而提高煤矿人员素质,加大技术投入,已经成为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国很多煤矿的自然开采条件恶劣。据统计,目前我国井下作业的煤矿占95%,井深平均在400米以下,相比世界其他国家而言,煤系、地层构造异常复杂,而且开采后的围岩运动和应力场变化也极难把握。另外,大量事实也证明:煤矿所发生的重大事故,如瓦斯爆炸、采掘工作面顶板垮塌事故、突水淹井、矿井透水等都与此有直接关联。
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差欠账多。我国很多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比较恶劣,管理上漏洞诸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没有把握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总之,安全设施长期欠账导致安全隐患重重,已成为我国煤矿的一个基本现实。
立法、执法、监察等法制及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还不健全。
三、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联合机制。
制度的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只有把制度问题解决了,才能有效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根据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建议整合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资源,调整工作职能,明确一个部门具体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参加,独立行使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职权,并明确细化各个参与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便于彻底解决各部门工作不配合,相互推委扯皮的弊病,最大程度发挥统一协调指挥下的条块工作管理机制;另在主要负责部门设立行政领导之下的安全技术业务总工程师负责制,明确业务技术总负责人,切实杜绝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那种外行管理内行的问题,同时协调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煤矿安全、采矿作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与矿产资源监管的互动联动机制,并把二者有机协调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井下工人的招聘、培养和培训,逐步改善煤矿工人的知识结构,为安全生产提供人才基础。在培训上,一是要扩大范围,把政府分管领导纳入培训的范围,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中实现创新管理和规范管理;二是建议主动制定规划措施,完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方案,引入培训竞争制度,加强对煤矿安全及其他管理人员、井下技术人员和从事特种行业工作人员实行分批次、分工种、分类别的强制培训和考试上岗制度;三是参照先进国家做法,在相应的经费中抽取部分专项资金,确保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紧扣煤矿安全生产科技的前沿,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三)加强采煤工作面的监管。
采煤工作面是矿井生产的第一线,是矿井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场所。采煤工作面空间狭窄且多变,设备多,噪声大,人员集中,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是矿井事故多发地点。煤矿顶板、水灾、火灾、瓦斯、煤尘事故都在采煤工作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严格按要求选用支护设备并安设仪表,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及早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做好顶板的加固工作;要熟悉矿井透水的征兆,做到“有疑必探,有疑必防”,做好综采面的防水工作;加强人员和机器设备的监管,做好防火工作。
(四)监督监察现场生产情况。
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一句话,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当然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会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法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监察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
安全生产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和诸多专业的正确配合。在生产的过程中,每个方面,每个过程,每个专业,每项工作和每个人、每个部门有缺陷或有漏洞,都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安全因素。当前由于一些煤矿企业盲目的追求改革,减少机构,裁减了一些必要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如有的煤矿将企业的内部监察机构裁减了,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内部制约机制,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没有技术科、安全科、调度室等一些煤矿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管理机构,这样就造成了煤矿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无法正常进行,现场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时刻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这是煤矿最大的事故隐患。
四、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我们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节简、安全、清洁”的发展方针,切实作到“与人为本,安全第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找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煤矿企业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