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物质生产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而文化繁荣安顿人的灵魂。有钱没文化,物质供给极大的丰富但人们的灵魂不知所归,这是人类遭遇的一种新型困境。
“土豪热”背后的冷思考
时下,一个旧瓶装新酒的词火了,那就是“土豪”。“土豪”本来指革命时代凭借财势而横行乡里的人,今天用来指一定要将自己有钱的事实展现给大家看的富人群体。它的流行表明当前社会奉行“用钱摆平一切”的哲学。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人开始感慨“穷得只剩下钱了”。意思是说,我们有钱了,但是缺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精神上没了信仰,灵魂变得空虚。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更有钱了,但价值缺失与信仰虚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忙着挣钱、购房买车、办一场风光的婚礼,这几乎成了芸芸众生的全部生活。
更可怕的是,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土豪化。政府办公楼越盖越豪华,市政广场越修越气派,官员们坐奥迪、吃燕窝鱼翅、喝茅台五粮液。政府直接给企业规划的高楼大厦下达高度指标,企业也极乐意配合,弄出一座座标志性建筑。
种种怪象,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有钱没文化。不是完全没文化,而是我们没有发展出一种与新的经济社会现实相匹配的文化,其核心是一套价值观念及其规则体系。
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增速在世界大国中最快。但发展理应是一种系统性进展,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应当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体系。光有经济增长,那是单兵突进,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就会患上失调症,人们的行为也会为物质与金钱的力量所扭曲。
有钱没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的迷失,是积极价值观的缺失。
不妨看看,在国内文化传播载体上,一直都流行些什么。央视春晚是中国最典型的大众文化现象之一,春晚的压轴戏是电视小品,小品的代表性人物是赵本山,而赵本山作品的主要特色是调侃农民。再如电视剧,它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30年来它一直是武侠剧、黑道剧、宫斗剧、辫子戏的天下。
这种流行文化的最大软肋是回避社会现实,以某种娱乐精神麻痹当代人的精神,达到使人聊以自慰的目的。面对现实,社会精英也陷在迷茫中,拿不出主张。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文化建设的基础、方法和工具,一直处于无所适从中。
如果回溯到30多年前,也许很多人还记得,那时候小说家王朔是“时代精神”的一个象征。王朔扯起“痞子文学”的旗帜,“我是流氓我怕谁”是他的精神宣言。乍听起来,这话似乎有点惊世骇俗,而实际上赢得广泛叫好。对于“痞子文学”,曾经担任文化部长的王蒙青眼有加,称之为“躲避崇高”。
经济高歌猛进,而文化建设趑趄不前,文化被经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如果说人是具有强大潜质的电脑,文化就是电脑软件,一旦有了软件,人就活力四射、光芒四射。而如果没有文化,人不是行尸走肉,就是混同动物。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之一。
需要把一些东西“立”起来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并未立即带来文艺大繁荣;另一方面,有的国家虽然经济落后,但文学艺术成就斐然,高峰耸峙。这里所谓艺术生产,也可以被化约为文化的发展。
从这种意义上说,今日中国的文化发展被经济远远地甩在后头,可以被视为一种正常情况。文学艺术繁荣具有一定偶然性,16世纪英国出了个莎士比亚,18世纪中国出了个曹雪芹。经济发展得太快,文化在一个时期内跟不上来,可能是一般规律。
但文化概念毕竟不等于文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涵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如果说文学艺术发展滞后不足为奇,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并无高下之分,但若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与经济基础始终不相匹配,我们的发展无疑就是残缺的。
马克思也指出,从人类历史来考察,文艺发展的水平总在经济发展水平曲线的左右摇摆,二者之间终究是大致平衡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也是如此,经济大发展,文化跟上来,这才是“大道之行”。
现在是知识经济与创新的时代,没有深厚文化的支撑,经济发展将缺少动力,经济繁荣不可持续。物质生产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而文化繁荣安顿人的灵魂。有钱没文化,物质供给极大的丰富但人们的灵魂不知所归,这是人类遭遇的一种新型困境。
中国人有钱了,但普遍缺乏公共道德观念和规则意识。我们给全世界带去了赚钱机会,但我们四面八方不受待见。
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念,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是我们祖先的价值观。
遍地“土豪”,说明不少人还不知道如何运用手中财富。19世纪末,美国刚刚产生两三个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就发表了《财富的福音》一文,宣称富人只是代表社会管理财富,在巨富中死去是富人的耻辱。回馈社会,致力公益,成为美国主流的财富价值观。如果我们社会有一种正确的财富观,人们更愿意拿钱做善事,“土豪”现象就会一天天少下去。
一个人要等的是自己的灵魂,一个社会要等的是与经济现实相匹配的文化。生活需要的不仅是经济增长和寻欢作乐,而且需要道德、规则、价值和信仰。30年来我们“躲避崇高”,“破”掉了很多东西,现在是我们将一些东西真正“立”起来的时候了。(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
“土豪热”背后的冷思考
时下,一个旧瓶装新酒的词火了,那就是“土豪”。“土豪”本来指革命时代凭借财势而横行乡里的人,今天用来指一定要将自己有钱的事实展现给大家看的富人群体。它的流行表明当前社会奉行“用钱摆平一切”的哲学。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人开始感慨“穷得只剩下钱了”。意思是说,我们有钱了,但是缺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精神上没了信仰,灵魂变得空虚。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更有钱了,但价值缺失与信仰虚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忙着挣钱、购房买车、办一场风光的婚礼,这几乎成了芸芸众生的全部生活。
更可怕的是,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土豪化。政府办公楼越盖越豪华,市政广场越修越气派,官员们坐奥迪、吃燕窝鱼翅、喝茅台五粮液。政府直接给企业规划的高楼大厦下达高度指标,企业也极乐意配合,弄出一座座标志性建筑。
种种怪象,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有钱没文化。不是完全没文化,而是我们没有发展出一种与新的经济社会现实相匹配的文化,其核心是一套价值观念及其规则体系。
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增速在世界大国中最快。但发展理应是一种系统性进展,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应当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体系。光有经济增长,那是单兵突进,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就会患上失调症,人们的行为也会为物质与金钱的力量所扭曲。
有钱没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的迷失,是积极价值观的缺失。
不妨看看,在国内文化传播载体上,一直都流行些什么。央视春晚是中国最典型的大众文化现象之一,春晚的压轴戏是电视小品,小品的代表性人物是赵本山,而赵本山作品的主要特色是调侃农民。再如电视剧,它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30年来它一直是武侠剧、黑道剧、宫斗剧、辫子戏的天下。
这种流行文化的最大软肋是回避社会现实,以某种娱乐精神麻痹当代人的精神,达到使人聊以自慰的目的。面对现实,社会精英也陷在迷茫中,拿不出主张。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文化建设的基础、方法和工具,一直处于无所适从中。
如果回溯到30多年前,也许很多人还记得,那时候小说家王朔是“时代精神”的一个象征。王朔扯起“痞子文学”的旗帜,“我是流氓我怕谁”是他的精神宣言。乍听起来,这话似乎有点惊世骇俗,而实际上赢得广泛叫好。对于“痞子文学”,曾经担任文化部长的王蒙青眼有加,称之为“躲避崇高”。
经济高歌猛进,而文化建设趑趄不前,文化被经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如果说人是具有强大潜质的电脑,文化就是电脑软件,一旦有了软件,人就活力四射、光芒四射。而如果没有文化,人不是行尸走肉,就是混同动物。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之一。
需要把一些东西“立”起来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并未立即带来文艺大繁荣;另一方面,有的国家虽然经济落后,但文学艺术成就斐然,高峰耸峙。这里所谓艺术生产,也可以被化约为文化的发展。
从这种意义上说,今日中国的文化发展被经济远远地甩在后头,可以被视为一种正常情况。文学艺术繁荣具有一定偶然性,16世纪英国出了个莎士比亚,18世纪中国出了个曹雪芹。经济发展得太快,文化在一个时期内跟不上来,可能是一般规律。
但文化概念毕竟不等于文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涵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如果说文学艺术发展滞后不足为奇,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并无高下之分,但若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与经济基础始终不相匹配,我们的发展无疑就是残缺的。
马克思也指出,从人类历史来考察,文艺发展的水平总在经济发展水平曲线的左右摇摆,二者之间终究是大致平衡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也是如此,经济大发展,文化跟上来,这才是“大道之行”。
现在是知识经济与创新的时代,没有深厚文化的支撑,经济发展将缺少动力,经济繁荣不可持续。物质生产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而文化繁荣安顿人的灵魂。有钱没文化,物质供给极大的丰富但人们的灵魂不知所归,这是人类遭遇的一种新型困境。
中国人有钱了,但普遍缺乏公共道德观念和规则意识。我们给全世界带去了赚钱机会,但我们四面八方不受待见。
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念,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是我们祖先的价值观。
遍地“土豪”,说明不少人还不知道如何运用手中财富。19世纪末,美国刚刚产生两三个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就发表了《财富的福音》一文,宣称富人只是代表社会管理财富,在巨富中死去是富人的耻辱。回馈社会,致力公益,成为美国主流的财富价值观。如果我们社会有一种正确的财富观,人们更愿意拿钱做善事,“土豪”现象就会一天天少下去。
一个人要等的是自己的灵魂,一个社会要等的是与经济现实相匹配的文化。生活需要的不仅是经济增长和寻欢作乐,而且需要道德、规则、价值和信仰。30年来我们“躲避崇高”,“破”掉了很多东西,现在是我们将一些东西真正“立”起来的时候了。(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