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间实施身体或精神上的侵害行为,往往由于亲属关系与利益的约束而出现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家庭暴力的侵害行为可包括实际攻击、伤害、虐待等直接实施暴力或者在精神上威胁家庭成员。其中儿童家庭暴力逐渐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关注儿童家庭暴力从某种程度上也越来越体现国家发展水平与现代化教育能力,儿童家庭暴力的危害与防治,应该受到大家的关注,反对儿童家庭暴力人人有责。
关键词:儿童;家庭暴力;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儿童家庭暴力研究背景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问题,我国相关组织都对家庭暴力的基础理论与预防政策进行了研究。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现阶段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16%~30% 。按此推断,我国至少有4000万个家庭发生过家庭暴力涉及人口将近2亿,其中很大一部分受虐者是儿童。提到家庭暴力,学者们大多关注妇女受害者而对其他家庭成员遭受的伤害缺少关注,特别是对脆弱的儿童。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后果严重,但是儿童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远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儿童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我国,无论是在社会舆论、学术研究,还是在社会干预的措施上,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家庭中受害妇女身上,把儿童受害者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比较少。国内针对家庭暴力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实务研究比较少,相对缺乏深度。
2、国内儿童家庭暴力的现状描述
身体发展脆弱而易受伤、出生时体重过轻的婴儿、发展障碍、迟缓或不健全,会提高儿童受虐的危险性,受虐的儿童将来亦可能变成施虐者。除了生理上方面的虐待,还包括了精神方面的虐待(例如:施暴者会在半夜把孩子叫起来训话或是不让其睡觉等)、性虐待(例如:乱伦)和疏忽(例如:不被期待的孩子、疏于照顾导致基本需求不被满足)。
接二连三的父母虐待儿童事件提醒我们,社会各界应该对儿童遭受家庭暴力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都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目前在处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仍存在两个明显的困境:一是观念上的困境。在处理各类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行为时,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司法系统尤其是一些基层办案人员,往往认为这是家庭内部事务、不便干预。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罚偏轻也反映出这种观念,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死刑,但虐待家庭成员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最高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二是制度困惑。司法机关担心追究父母法律责任后无人监护孩子。目前福利院主要救助弃婴、父母双亡的孤儿等,一般不救助这些遭受虐待、遗弃等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观念以及制度的困境影响了对施暴父母违法行为的处罚,客观上纵容了父母的违法行为。
3、儿童家庭暴力的防治措施
首先,社会工作中协助孩子恢复身心健康包括:使孩子跟其他人发展健康关系,发展出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对自己价值强烈的肯定,稳定的信念系统和对前景有目标;孩子可以使用健康方法去对待暴力行为,如跟安全的成人谈话,在学校表现优秀,在社区活跃参与和参加课后或者课外活动。努力引导孩子用健康的方式去对待已经发生的暴力行为不退避,大发脾气和侵略性行为,不沮丧,恐慌,噩梦等。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不孤单等方式引导孩子走上正常的生活方式。
其次,开展社区内不同人群的培训,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包括:可以利用布告栏、板报的形式,登载一些有关反家庭暴力的内容;印发宣传小册子,分发到社区的每一户家庭;定期召开一些家庭座谈会,以此了解社区内的家庭暴力情况及开展宣传教育;聘请一些有闲暇时间并愿意发挥余热的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加入到家庭暴力防范的活动中来;由社会工作者组建社区反家庭暴力的工作网络,以联合各种民间组织与专门人才,以在社区中针对不同人群包括社区领导到干部、一般群众、受暴者、施暴者,来开展参与式的不同内容的培训,以宣传法律知识,改变传统观念,提升对家庭暴力的根源与危害性的认识,由此在社区形成一个防治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以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在社区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工作网络如:通过社工介入,学习国外及港台经验,组建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为网络枢纽,并使反家庭暴力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中,进而成为政府社区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则可以将家庭暴力的防治工作通过网络逐级传达到基层社区。社工进驻社区,并在社区建立及时制止、处理家庭暴力的工作机制。比如,社工可以建立家庭暴力调解委员会或咨询援助机构,以给受暴者提供心理和法律支持,从而使受害人免于受到再次伤害,保护其合法权益。建立社区庇护所,借鉴外国的经验,在社区层面为急于摆脱暴力环境的妇女,提供紧急援助的社区庇护所,则十分必要。对施暴者进行劝告、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提起诉讼,以寻求法律的支持等。有关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儿童提供有效保护,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惨绝人寰的暴力案件。
最后,对待有阴影的儿童不但要从心理学医生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治疗,还要从社会工作出发,去协助家庭暴力受害者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努力增强他们的自身能力和自信心,即“助人者自助”,从而在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家庭暴力的阴影,最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燕著.《关注家庭暴力案件》,载《扬子晚报》,2001,11
【2】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3】夏学銮.《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载《中国青年研究》,2003,6
【4】景春兰.《家庭自治与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国家干预》,载《成都大学学报》,2011,2
关键词:儿童;家庭暴力;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儿童家庭暴力研究背景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问题,我国相关组织都对家庭暴力的基础理论与预防政策进行了研究。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现阶段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16%~30% 。按此推断,我国至少有4000万个家庭发生过家庭暴力涉及人口将近2亿,其中很大一部分受虐者是儿童。提到家庭暴力,学者们大多关注妇女受害者而对其他家庭成员遭受的伤害缺少关注,特别是对脆弱的儿童。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后果严重,但是儿童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远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儿童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我国,无论是在社会舆论、学术研究,还是在社会干预的措施上,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家庭中受害妇女身上,把儿童受害者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比较少。国内针对家庭暴力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实务研究比较少,相对缺乏深度。
2、国内儿童家庭暴力的现状描述
身体发展脆弱而易受伤、出生时体重过轻的婴儿、发展障碍、迟缓或不健全,会提高儿童受虐的危险性,受虐的儿童将来亦可能变成施虐者。除了生理上方面的虐待,还包括了精神方面的虐待(例如:施暴者会在半夜把孩子叫起来训话或是不让其睡觉等)、性虐待(例如:乱伦)和疏忽(例如:不被期待的孩子、疏于照顾导致基本需求不被满足)。
接二连三的父母虐待儿童事件提醒我们,社会各界应该对儿童遭受家庭暴力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都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目前在处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仍存在两个明显的困境:一是观念上的困境。在处理各类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行为时,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司法系统尤其是一些基层办案人员,往往认为这是家庭内部事务、不便干预。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罚偏轻也反映出这种观念,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死刑,但虐待家庭成员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最高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二是制度困惑。司法机关担心追究父母法律责任后无人监护孩子。目前福利院主要救助弃婴、父母双亡的孤儿等,一般不救助这些遭受虐待、遗弃等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观念以及制度的困境影响了对施暴父母违法行为的处罚,客观上纵容了父母的违法行为。
3、儿童家庭暴力的防治措施
首先,社会工作中协助孩子恢复身心健康包括:使孩子跟其他人发展健康关系,发展出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对自己价值强烈的肯定,稳定的信念系统和对前景有目标;孩子可以使用健康方法去对待暴力行为,如跟安全的成人谈话,在学校表现优秀,在社区活跃参与和参加课后或者课外活动。努力引导孩子用健康的方式去对待已经发生的暴力行为不退避,大发脾气和侵略性行为,不沮丧,恐慌,噩梦等。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不孤单等方式引导孩子走上正常的生活方式。
其次,开展社区内不同人群的培训,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包括:可以利用布告栏、板报的形式,登载一些有关反家庭暴力的内容;印发宣传小册子,分发到社区的每一户家庭;定期召开一些家庭座谈会,以此了解社区内的家庭暴力情况及开展宣传教育;聘请一些有闲暇时间并愿意发挥余热的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加入到家庭暴力防范的活动中来;由社会工作者组建社区反家庭暴力的工作网络,以联合各种民间组织与专门人才,以在社区中针对不同人群包括社区领导到干部、一般群众、受暴者、施暴者,来开展参与式的不同内容的培训,以宣传法律知识,改变传统观念,提升对家庭暴力的根源与危害性的认识,由此在社区形成一个防治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以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在社区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工作网络如:通过社工介入,学习国外及港台经验,组建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为网络枢纽,并使反家庭暴力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中,进而成为政府社区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则可以将家庭暴力的防治工作通过网络逐级传达到基层社区。社工进驻社区,并在社区建立及时制止、处理家庭暴力的工作机制。比如,社工可以建立家庭暴力调解委员会或咨询援助机构,以给受暴者提供心理和法律支持,从而使受害人免于受到再次伤害,保护其合法权益。建立社区庇护所,借鉴外国的经验,在社区层面为急于摆脱暴力环境的妇女,提供紧急援助的社区庇护所,则十分必要。对施暴者进行劝告、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提起诉讼,以寻求法律的支持等。有关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儿童提供有效保护,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惨绝人寰的暴力案件。
最后,对待有阴影的儿童不但要从心理学医生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治疗,还要从社会工作出发,去协助家庭暴力受害者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努力增强他们的自身能力和自信心,即“助人者自助”,从而在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家庭暴力的阴影,最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燕著.《关注家庭暴力案件》,载《扬子晚报》,2001,11
【2】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3】夏学銮.《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载《中国青年研究》,2003,6
【4】景春兰.《家庭自治与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国家干预》,载《成都大学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