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开展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许多课堂,活动太多、时间太长,片面求动,为活动而活动,笔者认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活动,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效性原则、评价标准先行的原则,要达到形神统一,静动相宜,把探究权交给学生的境界。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活动 原则 境界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此引领下,活动教学因为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而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宠儿,走进许多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的课堂,笔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发现许多课堂在活动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形式过火,内容空虚、表面热闹,目标落空、深度不够,学生为奴等误区。
  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为了有效组织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笔者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开展活动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活动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活动中提出的研究专题或问题应该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最见的现象和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节时,根据我校的环境特点,我预先将学生分成了三个活动小组:一组采访企业附近的群众,了解环境情况;二组到工厂去考察排污设施和治理措施;三组到有关职能部门询问相关法律制度。通过这种新奇、灵活、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理论联系实际,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实效性原则。活动教学必须“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教师开展活动教学必须讲求实效,而衡量活动教学是否取得成效,应该主要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学生来说,是否深化了课本知识的理解、是否扩大了知识面;是否培养、提高或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否提升了生活经验,是否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否促进了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等。
  三、评价标准先行的原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客观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质的成长过程,关于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本课程倡导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此处主要讲成长记录和考试。教师驾驭课堂活动,主要就是靠建立和完善课堂活动优劣的评价标准,还必须改革考试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坚持上述三个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教师还要达到以下三种境界,才能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一、形神统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决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价值。实践告诉我们,德育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正确的理论作支撑,取决于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因此,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活动形式,必须把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设计小品表演、知识竞赛、课堂辩论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活动的内涵,寓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于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活动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中感悟德育的要求,并受到启迪,最终将外在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健康的情感品质,从而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和提升作用。
  在一节“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观摩课上,一位老师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
  某校学生小亮交了几位网友。一天,网友“风中笑”提出见面并一块外出游玩。小亮很犹豫,不知该怎么办。请你说说要不要去,并说明理由。
  小亮经不住“风中笑”多次邀请,同意与他见面。请你谈谈怎样去比较合适。
  小亮决定在市中心的“天一”茶室与“风中笑”见面,只聊天不去游玩。见面后,“风中笑”想向小亮借500元钱,并愿意写借条,以后一定还。请同学们说说要不要借?为什么?
  小亮不同意借钱,两人不欢而散。回家路上,小亮发现“风中笑”和另一青年正跟着自己……你认为小亮该如何做才能摆脱困境?
  小亮最后决定拨打“110”报警。请学生扮演小亮拨打“110”,教师扮演接警员,然后出示相关知识。
  小亮报警后,110巡警很快赶到,把“风中笑”等两小青年抓住。审讯后发现,这两人是惯犯,专门利用网络诈骗学生。上述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一个个逼真的活动情境,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的刺激下,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活动形式,而且活动始终渗透需要掌握的知识,实现了趣味驱动,理性深化。
  二、动静相宜。
  正如音乐中有停顿休止、舞蹈中有虚拟、电影中有“空镜头”,活动教学中适度的“休止”与“空白”,也能产生“不教之教”的美学价值。学生的暂时凝神静思绝不是沉寂、冷场,恰是为形成新的高潮而酝酿、蓄势,外虽静,内则动,更富有奔腾不息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适时地说“请大家独立思考几分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深入地思考,恐怕学生的认识会更成熟,更有个性,相信一旦参与讨论,便会层浪迭起,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更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教师只有有效地调控活动节奏与活动频率,使课堂动静相谐、有张有弛、动得有序、动而不乱,才能展现活动教学的节奏美。
  一位老师在新授《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一课时,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欣赏歌曲《天亮了》。教者先做了技术处理:第一遍声音很轻,当凄美舒缓的歌声在教室里响起时,教师放慢语速,充满感情地讲述歌曲《天亮了》的创作背景,讲述完毕,再完整欣赏一遍歌曲。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每位同学都“浸染”其中,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时,教师说:“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心情一定非常震惊,但这确实是真实的。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这些话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在对经营者惟利是图行为的强烈谴责中增强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显而易见,这样的活动设计和课堂气氛带来的教学效果,肯定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感动。   事实上活动教学固然强调活跃的气氛、热闹的场面,但如果让学生在45分钟里动个不停,一方面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导致学生的思维发生混乱,从而影响课堂秩序;另一方面,学生在频繁的活动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的时间,也没有真正体验知识的过程,更没有实施创新的机会,最终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惟有静动互补、相宜为妙。
  三、把探究权交给学生。
  上述那位老师在科学处理了《天亮了》以后,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费者应该享有哪些权利。讨论一开始,气氛活跃而热烈,学生有的翻书、有的思考、有的商讨,教师则在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指导。5分钟的讨论结束后学生的精彩发言将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而学生的智慧也让听课老师赞叹不已:
  生1:我们小孩一个人去大商场,那些服务员根本就不会理睬,但对那些看上去比较有钱的人却很热情。我认为顾客既然是上帝,就应该是不分年龄的,无论谁去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她冷落小孩其实侵犯了顾客的受尊重权。
  师:消费者不管年龄大小,都应该受到尊重,享受到同等的服务。
  生2:平常我们乘出租车,司机会放一些他喜欢的歌曲,但我们乘客未必喜欢。在乘客上车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车上的设备应该为乘客服务,听什么乐曲应尊重乘客的选择,所以我认为他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师:真没想到这位同学有这么强烈的维权意识,让我们为她鼓掌(同学鼓掌)。
  生3: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一位女士想进一家酒吧,酒吧工作人员因其“面容不太好,怕影响店中生意”而拒绝其入内,这侵犯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权。后来,这位女士到法院为自己讨还公道。法院最后判令酒吧赔偿她4000元精神赔偿。
  师: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容貌,但经营者也不能以貌取人,而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消费者。那么法院依法判决酒吧给这位女士赔偿,体现了消费者有什么权利?
  生:依法求偿权。
  ……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探究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研究、去发现。而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思想品德课开展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活动教学的内在要求。诚然,活动不等于放任自流,思想品德课也不能借活动教学为由,成为“自由”式、放羊式的休闲课、游玩课。思想品德课应该通过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2]《基础教育改革通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见2000年第11期《教育理论与实践》
  [4]许惠英 张光宇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设疑是课堂教学中激趣、导思的重要手段,它可运用于教学伊始以引人入胜,也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投石激浪,启发思维,同时也可运用于教学结束时,引而不发,留下悬念。设疑与学习气氛、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以及教师能否以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想恰当运用说疑,还需掌握一定的设疑艺术。  关键词:课堂 教学 设疑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写作从来都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一把标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提升语文素养,让文章从“四无”到“四有”:观察是思想的源泉——言之有物;常常思考——言之有序;习得语言——言之有法;保持一颗自由的心——言之有情。  【关键词】 观察 思考 语言 情感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b)-0141-01  在
期刊
摘要: 追求高效教学是生物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宗旨。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高中生物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试图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生物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素
期刊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构建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探索出一些更加适合高中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成为了广大高中英语教学者的探讨话题,希望能借着新课改把一些创新教育切实地运用到英语课堂,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生的个人提高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双赢。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期刊
摘 要:笔者根据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困境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转变-----诱导式教学  新旧教学方法对比,旧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中数学课堂的特点是填鸭式一人式教学,基本上以
期刊
摘要:在当前新课标的形势下,为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构建高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解决以往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的死板、沉默的问题,让英语课堂高效、生动起来,培养出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所谓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一方面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校本研训、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学生评价、“三维目标”达成等方面与过去有了很大变化,但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解决。  【关键词】校本研训 课堂教学 资源整合 学生评价 三维目标 存在问题 实践解决  【中图分类号】 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通过构造辅助函数,将证明不等式或求不等式中参量取值范围的问题转化为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者求函数的最值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适合方法。  关键词:不等式的结构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如何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构造一个容易研究单调性或最值的函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下面,结合几道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的此类不等式问题,谈两点构
期刊
【摘要】 口语交际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简单分析了在口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是情境的方法。  【关键词】 口语交际 语文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b)-0135-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
期刊
【摘要】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限于教室和书本,内容以书本、教材为准,偏离儿童的生活,教学形式单一,与儿童所要求的生动活泼相去甚远。如何才能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具体做法是: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