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本仅就初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 知识体系 地理技能
我国普通中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单靠传统的、平面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崭新教学模式才能实现。由科学概念及其组合成的规律、原理和学习方法等所构成的地理教科书的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地理科学、教育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等,逐步发展演变。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加剧。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赢得21世纪的胜利。中华民族21世纪的振兴,关键在教育。因此,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必须明确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未来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轨道的转变。为此,我国初中地理教科书知识结构的发展将顺应这一趋势。
一、学科结构理论的理解
学科结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创建的,是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课程人手,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构建起来的,其目的是解决学科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学科结构理论认为,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科结构的组成要素,而这些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即为结构。学科结构理论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即指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充满关系的有机整体。学科教学中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考概念、原理和规则之间以及与事实现象之间的联系,使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构建经纬交织的知识网络,克服离散性。二是层次性,即指学科知识由于观念的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程度不同,所以会形成具有层次性的金字塔形的结构。而处于塔顶的就是学科领域中核心的基本观念。三是理解性,即学科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学习,深化理解和记忆,因为学习材料纳入个人的知识结构中之后,可减少复杂性而易于恢复,便于提取。
二、地理知识构建途径
1.把握基本概念教学,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地理概念是指人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一般本质属性的认识反映。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征,故在地理概念中可分为地理类别概念和地理区域概念。前者反映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后者反映一个地区多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如热带沙漠、中国人口等。地理类别概念属上位概念,其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强;地理区域概念属为概念,一般包含在地理类别概念当中,如气候这一类别概念包含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一区域概念。由此可见,地理基本概念主要指地理类别概念。正是基于对地理基本概念重要作用的研究,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基本概念的特征以及适用范围。再次,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为学生学会运用奠定基础。
2.关注基本原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它是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和地理关联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地理分布中的全球降水分布规律、气温气压分布规律、植被分布规律等是基本的地理分布规律知识。地理演变是叭们认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节奏性,如水土流失过程,城市化进程、造山运动等。地理成因是指任何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的出现,都有其某种原因存在,或者虢都有其某種因果联系存在,这种联系的因素方面,通常称之为地理成因。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这些基本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关注地理基本原理的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是地理学科基本概念的内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学生学会运用的重要生成之“本”。
3.理清地理知识内容,做到教学深入浅出。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有三部分构成:地理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分属系统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两大类。系统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整体和其中各个要素,主要讨论地理事象的一般规律,又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整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人文地理研究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区域地理研究某一特定区域内,各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特定模式。两类知识的关系是:系统地理是在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般规律性知识,而这种知识又成为理解区域事实和区域特征的理论基础。
三、地理知识教学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性上的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对整个学科的内容具有统帅作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可以理解许多特殊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学科知识。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就可以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区域地理的感性知识较为丰富,事实材料很多,教学中记忆的负担重,利用学科的知识结构,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把它作为学习后继知识或问题的基础,去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也是知识结构所特有的。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关注知识的内在结构联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清晰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消化吸收,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构建,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 知识体系 地理技能
我国普通中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单靠传统的、平面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崭新教学模式才能实现。由科学概念及其组合成的规律、原理和学习方法等所构成的地理教科书的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地理科学、教育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等,逐步发展演变。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加剧。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赢得21世纪的胜利。中华民族21世纪的振兴,关键在教育。因此,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必须明确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未来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轨道的转变。为此,我国初中地理教科书知识结构的发展将顺应这一趋势。
一、学科结构理论的理解
学科结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创建的,是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课程人手,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构建起来的,其目的是解决学科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学科结构理论认为,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科结构的组成要素,而这些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即为结构。学科结构理论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即指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充满关系的有机整体。学科教学中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考概念、原理和规则之间以及与事实现象之间的联系,使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构建经纬交织的知识网络,克服离散性。二是层次性,即指学科知识由于观念的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程度不同,所以会形成具有层次性的金字塔形的结构。而处于塔顶的就是学科领域中核心的基本观念。三是理解性,即学科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学习,深化理解和记忆,因为学习材料纳入个人的知识结构中之后,可减少复杂性而易于恢复,便于提取。
二、地理知识构建途径
1.把握基本概念教学,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地理概念是指人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一般本质属性的认识反映。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征,故在地理概念中可分为地理类别概念和地理区域概念。前者反映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后者反映一个地区多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如热带沙漠、中国人口等。地理类别概念属上位概念,其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强;地理区域概念属为概念,一般包含在地理类别概念当中,如气候这一类别概念包含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一区域概念。由此可见,地理基本概念主要指地理类别概念。正是基于对地理基本概念重要作用的研究,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基本概念的特征以及适用范围。再次,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为学生学会运用奠定基础。
2.关注基本原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它是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和地理关联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地理分布中的全球降水分布规律、气温气压分布规律、植被分布规律等是基本的地理分布规律知识。地理演变是叭们认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节奏性,如水土流失过程,城市化进程、造山运动等。地理成因是指任何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的出现,都有其某种原因存在,或者虢都有其某種因果联系存在,这种联系的因素方面,通常称之为地理成因。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这些基本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关注地理基本原理的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是地理学科基本概念的内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学生学会运用的重要生成之“本”。
3.理清地理知识内容,做到教学深入浅出。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有三部分构成:地理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分属系统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两大类。系统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整体和其中各个要素,主要讨论地理事象的一般规律,又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整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人文地理研究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区域地理研究某一特定区域内,各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特定模式。两类知识的关系是:系统地理是在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般规律性知识,而这种知识又成为理解区域事实和区域特征的理论基础。
三、地理知识教学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性上的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对整个学科的内容具有统帅作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可以理解许多特殊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学科知识。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就可以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区域地理的感性知识较为丰富,事实材料很多,教学中记忆的负担重,利用学科的知识结构,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把它作为学习后继知识或问题的基础,去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也是知识结构所特有的。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关注知识的内在结构联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清晰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消化吸收,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构建,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