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目的性;自主性;计划性;阅读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41—0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掌握独立学习的本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会学数学,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的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教好数学,必须抓好“四性”。
一、目的性
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是锻炼和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作基础,就很难学习和接受其他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以数学的重要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他们真正爱上数学。总之,要使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向真正爱上数学转变,就必须让学生知道数学的价值所在。
二、自主性
由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更加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成人看待,他们更愿意参加由自己所组织的活动。为此,教师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主、自立、自治的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对学生中出现的抄袭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教师不擅自作出惩罚的处理,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解决。这样,不仅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且还教育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计划性
学习只有按计划进行,才能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先指导学生制订好学期计划、章计划、单元计划等,使他们明确每学期、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中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小结,落实目标,知道自己的得失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阅读性
1.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有以下几个环节:①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课本。为了让学生读有所获,并且能够坚持不懈,特别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必须设计预习提纲,使大多数学生读后就能理解。如,初一代数“同类项”这节课可以设计如下预习提纲:什么叫同类项?同类项定义中要求什么必须相同,什么可以不同?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你能否举例说明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的预习提纲有针对性,能使学生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②教师通过带读示范,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如,在讲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样的几何语言时,学生不易理解它的含义。教师就应解释:基本性质前面的“有”字表明直线的存在性,后面的“只有”表明它的唯一性,“确定”二字包含了“有”和“并且只有“的双重含义,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③适时指导学生精读重点内容。精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知识,并从中悟出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学习幂的三个性质后,学生常在运算时互相混淆。为此,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明确三个幂的运算性质的共性和个性,共性:底数都没有变,仍是a;个性:指数运算不同,幂相乘——指数相加(m+n);幂乘方——指数相乘(m×n);幂相除——指数相减(m—n)。这样,学生不但彻底分清了幂的三个性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每节新课结束后或每个单元结束后,留出时间让学生复读课本,重温本节课或本单元的内容,消化所学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鼓励学生读报刊。通过读报纸、刊物以及看电视,使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真正体会数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3.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看一本数学课外书籍,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41—0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掌握独立学习的本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会学数学,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的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教好数学,必须抓好“四性”。
一、目的性
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是锻炼和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作基础,就很难学习和接受其他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以数学的重要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他们真正爱上数学。总之,要使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向真正爱上数学转变,就必须让学生知道数学的价值所在。
二、自主性
由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更加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成人看待,他们更愿意参加由自己所组织的活动。为此,教师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主、自立、自治的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对学生中出现的抄袭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教师不擅自作出惩罚的处理,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解决。这样,不仅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且还教育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计划性
学习只有按计划进行,才能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先指导学生制订好学期计划、章计划、单元计划等,使他们明确每学期、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中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小结,落实目标,知道自己的得失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阅读性
1.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有以下几个环节:①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课本。为了让学生读有所获,并且能够坚持不懈,特别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必须设计预习提纲,使大多数学生读后就能理解。如,初一代数“同类项”这节课可以设计如下预习提纲:什么叫同类项?同类项定义中要求什么必须相同,什么可以不同?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你能否举例说明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的预习提纲有针对性,能使学生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②教师通过带读示范,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如,在讲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样的几何语言时,学生不易理解它的含义。教师就应解释:基本性质前面的“有”字表明直线的存在性,后面的“只有”表明它的唯一性,“确定”二字包含了“有”和“并且只有“的双重含义,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③适时指导学生精读重点内容。精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知识,并从中悟出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学习幂的三个性质后,学生常在运算时互相混淆。为此,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明确三个幂的运算性质的共性和个性,共性:底数都没有变,仍是a;个性:指数运算不同,幂相乘——指数相加(m+n);幂乘方——指数相乘(m×n);幂相除——指数相减(m—n)。这样,学生不但彻底分清了幂的三个性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每节新课结束后或每个单元结束后,留出时间让学生复读课本,重温本节课或本单元的内容,消化所学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鼓励学生读报刊。通过读报纸、刊物以及看电视,使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真正体会数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3.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看一本数学课外书籍,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