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麻店是位于洪山区的一条非常接近森林公园的小街,原先只有大片农田的郊区,后来经过扩建成小区,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建了数栋楼房和住宅区,请负责广告宣传的文化人给它一个非常洋气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儿——剑桥春天。说起剑桥春天,绝对不是位于大洋彼岸的英国剑桥大学,精明的广告人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楼盘项目毗邻华中科技大学,衍生出来的营销概念。因为我平时接触的是房地产和建筑装饰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因此我居家也就名正言顺地选择了这个地方。剑桥春天进小区的街道不长,且狭窄,街道两边挤满了进城做买卖的生意人,其中一部分是汽发工厂的产业工人,就是这条不起眼的街,曾经是洪山区最荒凉的一个地方,四周都是农田和藕池,一些菜园子里一年四季都种植着时令蔬菜,这里的农民种植的红菜苔与洪山区寶通禅寺一样闻名,每天都有菜贩到这里的田间地头收购菜薹,因此叶麻店总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后来,特别到了节假日,买吃的、用的、穿的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窄窄的街道,全是摩肩擦踵的人群,热闹非凡。那时这条街辐射全市,各地商人都携家带口地来这讨生活。后来因为城市规划,轻工市场整体迁出,这条街寂寥了许多。许多在这条街上起家的商户不愿意走,留恋这条付出汗水的街,继续留守在这条窄窄的街道上惨淡经营。经过十几年辛苦经营,如今这条街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杂品一条街,虽不能和往昔的繁华相比,但前进街人不屈不挠,安土重迁,固守田园,刻苦耐劳的品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剑桥春天社区组建于2007年5月,位于东湖开发区光谷核心,东接关山二路,南望创业街,西近关山一路,北临珞瑜路,是一个小区型社区。社区版图面积25万平方米,居民住户2241户,居民6000余人。这条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杂居在一起,有企业员工、有个体商贩、有企业家、有机关事业单位的,林林总总,但整条街还是以买卖人居多。我来的时候,正赶上这条街最繁华的当口,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的人群,交易的,溜达街的,比比皆是。每到傍晚收摊时,家家户户都赚得钵满盆溢。在小区的入口处,靠近湖景酒楼的地方,总有一些农村来的老大爷、年纪较大的老奶奶佝偻着背,在马路边临时摆了一个小摊点,上面摆满了萝卜、青菜,池塘里刚刚捞起来不久的小鱼等,看上去都非常新鲜,从蔬菜的品相上看,我猜想这些蔬菜是刚刚从自家菜园里采摘来的,不然的话,蔬菜的口感不会有那么好吃。小小的街道一共分几个段区营业。从早上到晚上,是餐饮、为小吃营业区,早上一溜儿全是卖武汉本地的热干面、水饺、小笼包子、豆浆等,傍晚小吃则更加丰富,多为一些烤红薯、烙馅饼、煎鸡蛋饼、茶鸡蛋等各色小吃;形形色色的小吃摊点在马路列队;然后是卖水果、棉花糖、爆米花、针头线脑等应有尽有;整个小区就像是武汉的传统特色小吃基地户部巷。
当然,最高潮的时刻是晚上,许多单身的白领阶层下班了,年轻人大部分都购买了汽车,一到下班时刻,小区入口处便车水马龙,人流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城市里停车位非常紧张,一些人把小汽车停在进出车道的中央,塞得满满当当的……我们每次去超市购物,都要侧着身子在逼仄的车与车的缝隙之间穿过,一些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往往要绕道到很远的地方,才能顺利地进出,可谓是摩肩接踵。晚上最热闹的要数中百仓储的超市门口广场了,每当夜幕徐徐降临的时候,一些五十岁左右的大妈带着跳舞专业的服装、舞鞋、折伞、折扇和乐器等,潮水般赶到超市门前的广场上,跳起来时下流行的广场舞,有的则带着老伴,呼朋唤友,跳起了交谊舞或者探戈。常常引得周围的人群陆续聚拢过来。一些少年则在肯德基快餐店的门口的篮球场上,三五成群地赛起了篮球,玩起滑板车等较为刺激的运动。一些优美的舞蹈、动人的音乐、刺激的运动使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表情。每一年的夏天,小区物业管理处还要邀请巡回电影放映队到小区放一场电影,把小区的男女老少居民聚集在一起,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小区也偶尔举办音乐会。记得有一年的重阳节,街道组织了洪山区里一些多才多艺、爱好音乐的老年人在超市门口的广场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一支老年乐队吹奏着各种乐器,逗引了天上的星月,老年女歌手们豪情满怀地唱起了革命年代的流行歌曲,一曲《毛泽东思想照四方》刚刚唱罢,引来四周一片热烈的掌声。剑桥春天小区及邻近小区的人们被歌手吸引过来了,把演出现场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些小商小贩也瞅准时机,领着大包小包的零食在此叫卖。一些出租车司机也深谙营商之道,也在小区的街道上等着招徕生意。其间,推车、担担的小贩穿梭其中,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街道上更是人满为患,人们欣赏节目的欢畅溢于言表。
后来,武汉的城市搞规划了,地铁四号线修到了鲁巷广场,建起了城市交通综合体,从东湖开发区管委会至城建学院,沿着珞瑜东路一带的绿化带都临时修建了行车道,剑桥春天小区门口的一排排、一片片郁郁苍苍的香樟树,也被一些施工队连根拔起,也不知道最终移植到哪一个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作为小区的园林景观了。看到这些小鸟常常停歇的树被移走,我曾经心痛了好久,深切地体会到世事无常。不过,小区的春天还是存在的,剑桥春天早些年移植了许许多多的植物,这些植物有四季常青的苏铁,山茶树、苦竹、香樟树,也有落叶乔木,如有着“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樱桃树等,每年的春天,小区内芳菲满园,雪白的、粉红色的樱花,大红的山茶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一片片姹紫嫣红,小鸟儿从这棵树飞到另外一棵树上,清脆、欢快的叫声不绝入耳,令人感觉生活非常美好。夏天,小区内绿荫覆地,曲水流觞,小池内锦鳞游泳,孩子们在小区内做运动,玩游戏,到处都留下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秋天,小区的银杏树那金色的叶片,如燃烧的火焰,秋风吹来,树叶就像金色的蝴蝶漫天飞舞,让人感觉到春华秋实的唯美;冬天,小区确有另外一番情景,雪花覆盖着大地,小区一片银装素裹,一些在冬季开放的花倔强地怒放着,令人感觉银色世界的绮丽。总而言之,小区的风光是随着季节变换的,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剑桥春天小区汇聚了众多的外地人。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叶麻店一带都是一片片农田的郊区,居民都是本乡本土的原住民,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片土地先后盖起高楼大厦,旅馆商铺,林林总总。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人,包括一些不同肤色的外国人也在这条街上谋生,本地人的房子拆迁后还建,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小楼房,一些外地的白领阶层凭着在光谷开发区的高新企业工作,没有几年也在剑桥春天购买了商品房。一些外国人则大部分来自周边的华中科技大学的高等院校,他们大部分人是租住一些酒店公寓,小小的剑桥春天,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里面汇聚了各色人种。他们尽管来自世界各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就是遵守纪律,做一个合法的社区居民。住在剑桥春天的中国人,他们大都信奉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那就是勤劳致富,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因此,无论春秋冬夏,小区的人总是行色匆匆,一些商贩总是天没亮就出摊,为生计奔波。很多人都经常见面,一来二往,邻里之间互相成了熟人,早上出门他们互相问好,一些在附近的科技园上班的白领阶层,出门缓缓地开着车,按照自己的生活道路各自奔波。小区居民的刻苦勤谨深深地感动了我,自此我开始读书学习,奋发图强。我由衷感谢剑桥春天的芳邻们,这个好习惯让我受用终生。
有一次我到洪山区文联去拜访一位好友,无意间谈到了叶麻店片区的城市发展,也谈到了这里历史文脉,他告诉我说,从鲁巷广场到叶麻店,乃至马鞍山树林公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据民间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立志成为诸侯霸主的楚庄王率兵与秦军在此会战,留下“擒贼擒王”、“百步穿杨”的故事。相传姜太公、赵子龙、朱元璋曾在这里留有足迹,我听到这些美丽的传说,感觉人世间的一切都像这块土地,经历着一次次的沧海桑田。
叶麻店的三十年,这个小型社区的人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们,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剑桥春天的春天常在,剑桥春天的精神不灭。
后来,特别到了节假日,买吃的、用的、穿的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窄窄的街道,全是摩肩擦踵的人群,热闹非凡。那时这条街辐射全市,各地商人都携家带口地来这讨生活。后来因为城市规划,轻工市场整体迁出,这条街寂寥了许多。许多在这条街上起家的商户不愿意走,留恋这条付出汗水的街,继续留守在这条窄窄的街道上惨淡经营。经过十几年辛苦经营,如今这条街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杂品一条街,虽不能和往昔的繁华相比,但前进街人不屈不挠,安土重迁,固守田园,刻苦耐劳的品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剑桥春天社区组建于2007年5月,位于东湖开发区光谷核心,东接关山二路,南望创业街,西近关山一路,北临珞瑜路,是一个小区型社区。社区版图面积25万平方米,居民住户2241户,居民6000余人。这条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杂居在一起,有企业员工、有个体商贩、有企业家、有机关事业单位的,林林总总,但整条街还是以买卖人居多。我来的时候,正赶上这条街最繁华的当口,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的人群,交易的,溜达街的,比比皆是。每到傍晚收摊时,家家户户都赚得钵满盆溢。在小区的入口处,靠近湖景酒楼的地方,总有一些农村来的老大爷、年纪较大的老奶奶佝偻着背,在马路边临时摆了一个小摊点,上面摆满了萝卜、青菜,池塘里刚刚捞起来不久的小鱼等,看上去都非常新鲜,从蔬菜的品相上看,我猜想这些蔬菜是刚刚从自家菜园里采摘来的,不然的话,蔬菜的口感不会有那么好吃。小小的街道一共分几个段区营业。从早上到晚上,是餐饮、为小吃营业区,早上一溜儿全是卖武汉本地的热干面、水饺、小笼包子、豆浆等,傍晚小吃则更加丰富,多为一些烤红薯、烙馅饼、煎鸡蛋饼、茶鸡蛋等各色小吃;形形色色的小吃摊点在马路列队;然后是卖水果、棉花糖、爆米花、针头线脑等应有尽有;整个小区就像是武汉的传统特色小吃基地户部巷。
当然,最高潮的时刻是晚上,许多单身的白领阶层下班了,年轻人大部分都购买了汽车,一到下班时刻,小区入口处便车水马龙,人流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城市里停车位非常紧张,一些人把小汽车停在进出车道的中央,塞得满满当当的……我们每次去超市购物,都要侧着身子在逼仄的车与车的缝隙之间穿过,一些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往往要绕道到很远的地方,才能顺利地进出,可谓是摩肩接踵。晚上最热闹的要数中百仓储的超市门口广场了,每当夜幕徐徐降临的时候,一些五十岁左右的大妈带着跳舞专业的服装、舞鞋、折伞、折扇和乐器等,潮水般赶到超市门前的广场上,跳起来时下流行的广场舞,有的则带着老伴,呼朋唤友,跳起了交谊舞或者探戈。常常引得周围的人群陆续聚拢过来。一些少年则在肯德基快餐店的门口的篮球场上,三五成群地赛起了篮球,玩起滑板车等较为刺激的运动。一些优美的舞蹈、动人的音乐、刺激的运动使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表情。每一年的夏天,小区物业管理处还要邀请巡回电影放映队到小区放一场电影,把小区的男女老少居民聚集在一起,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小区也偶尔举办音乐会。记得有一年的重阳节,街道组织了洪山区里一些多才多艺、爱好音乐的老年人在超市门口的广场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一支老年乐队吹奏着各种乐器,逗引了天上的星月,老年女歌手们豪情满怀地唱起了革命年代的流行歌曲,一曲《毛泽东思想照四方》刚刚唱罢,引来四周一片热烈的掌声。剑桥春天小区及邻近小区的人们被歌手吸引过来了,把演出现场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些小商小贩也瞅准时机,领着大包小包的零食在此叫卖。一些出租车司机也深谙营商之道,也在小区的街道上等着招徕生意。其间,推车、担担的小贩穿梭其中,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街道上更是人满为患,人们欣赏节目的欢畅溢于言表。
后来,武汉的城市搞规划了,地铁四号线修到了鲁巷广场,建起了城市交通综合体,从东湖开发区管委会至城建学院,沿着珞瑜东路一带的绿化带都临时修建了行车道,剑桥春天小区门口的一排排、一片片郁郁苍苍的香樟树,也被一些施工队连根拔起,也不知道最终移植到哪一个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作为小区的园林景观了。看到这些小鸟常常停歇的树被移走,我曾经心痛了好久,深切地体会到世事无常。不过,小区的春天还是存在的,剑桥春天早些年移植了许许多多的植物,这些植物有四季常青的苏铁,山茶树、苦竹、香樟树,也有落叶乔木,如有着“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樱桃树等,每年的春天,小区内芳菲满园,雪白的、粉红色的樱花,大红的山茶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一片片姹紫嫣红,小鸟儿从这棵树飞到另外一棵树上,清脆、欢快的叫声不绝入耳,令人感觉生活非常美好。夏天,小区内绿荫覆地,曲水流觞,小池内锦鳞游泳,孩子们在小区内做运动,玩游戏,到处都留下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秋天,小区的银杏树那金色的叶片,如燃烧的火焰,秋风吹来,树叶就像金色的蝴蝶漫天飞舞,让人感觉到春华秋实的唯美;冬天,小区确有另外一番情景,雪花覆盖着大地,小区一片银装素裹,一些在冬季开放的花倔强地怒放着,令人感觉银色世界的绮丽。总而言之,小区的风光是随着季节变换的,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剑桥春天小区汇聚了众多的外地人。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叶麻店一带都是一片片农田的郊区,居民都是本乡本土的原住民,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片土地先后盖起高楼大厦,旅馆商铺,林林总总。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人,包括一些不同肤色的外国人也在这条街上谋生,本地人的房子拆迁后还建,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小楼房,一些外地的白领阶层凭着在光谷开发区的高新企业工作,没有几年也在剑桥春天购买了商品房。一些外国人则大部分来自周边的华中科技大学的高等院校,他们大部分人是租住一些酒店公寓,小小的剑桥春天,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里面汇聚了各色人种。他们尽管来自世界各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就是遵守纪律,做一个合法的社区居民。住在剑桥春天的中国人,他们大都信奉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那就是勤劳致富,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因此,无论春秋冬夏,小区的人总是行色匆匆,一些商贩总是天没亮就出摊,为生计奔波。很多人都经常见面,一来二往,邻里之间互相成了熟人,早上出门他们互相问好,一些在附近的科技园上班的白领阶层,出门缓缓地开着车,按照自己的生活道路各自奔波。小区居民的刻苦勤谨深深地感动了我,自此我开始读书学习,奋发图强。我由衷感谢剑桥春天的芳邻们,这个好习惯让我受用终生。
有一次我到洪山区文联去拜访一位好友,无意间谈到了叶麻店片区的城市发展,也谈到了这里历史文脉,他告诉我说,从鲁巷广场到叶麻店,乃至马鞍山树林公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据民间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立志成为诸侯霸主的楚庄王率兵与秦军在此会战,留下“擒贼擒王”、“百步穿杨”的故事。相传姜太公、赵子龙、朱元璋曾在这里留有足迹,我听到这些美丽的传说,感觉人世间的一切都像这块土地,经历着一次次的沧海桑田。
叶麻店的三十年,这个小型社区的人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们,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剑桥春天的春天常在,剑桥春天的精神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