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爱国主义为目标,以中学地理教学为载体,从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资源和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为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和所要实现的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以近代、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贯穿小、中、大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地理科学由于其独特的学科内容和学科特点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得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受教师、教学资源和地理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一、地理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具有导向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因此地理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自我,以便更好地向学生渗透、传递爱国主义思想和使学生产生爱国意识,并在地理教学中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
首先要求地理教师思想政治作风端正,行为举止、言谈仪表都要为人师表。其次教师要有一种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地理的思想感情,通过地理知识中对祖国大好河山、国情现状的描述能激起教师心中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意识,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思想情感和认知发展。再次,地理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地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严谨、规范的地理知识和情感。除此之外还要具备扎实的地理教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合理迁移、升华,融入学生感情中去,最终达到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目标。最后,教师要身体力行,要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体现对祖国的热爱[1]。
二、地理教学资源方面
(一)挖掘并深层开发地理教材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就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有关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祖国山河壮丽,资源丰富。(2)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团结统一的民族大家庭。(3)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4)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与周围邻国的和平相处[2]。
在进行中学地理的教学时,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用科学的地理知识来阐明现象,把握地理规律,并且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中国国情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地理观、人地观和因果观。如让学生只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等,而不强调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小的事实,就是一种片面的爱国,甚至容易使学生滋生自满自大的心理。
(二)注重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
课程开发包括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国家课程开发由于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各个地区的教学实际,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地理科学的区域性特点使得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具有特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的思想和“大一统”的民族传统使中国人思想中的“国”和“家”以及“民族”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开发乡土地理教材可以使学生在对世界和国家有所了解后,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也有更多认识,发现家乡美,并把对家乡的感情延伸到国家,使学生认识到国和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还能使学生获得受尊重的感觉,更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地区开发适合该区域的乡土地理,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意义重大,并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多种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地理资料的搜集和运用
地理资料要紧扣教材,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以达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留心,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体,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各种信息经过合理地筛选、提取和加工,使之有利于地理教学和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如关于湖泊的知识中提到堰塞湖,对于中学生来说显得抽象难懂,地理教师可以剪切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堰塞湖是怎样形成的,同时教师也必然要提到在唐家山堰塞湖形成中人民解放军为解救被围困群众的动人事迹。通过这样的视频资料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生动,还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三、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方面
(一)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教学活动中最高层次的目标,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目标。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地理教学的最高目标加以明确,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使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能真正融入到爱国主义的情感中。
(二)基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实现
1.行为主义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法强调学习的可观察性和模仿性。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尚未发育完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没有完全形成,中学地理教学要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前面提到的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而对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学习,通过对身边的地理的观察和思考来获得对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锻炼。如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区周围的河流进行观察,观察河流的污染情况并分析污染源都有哪些,以及污染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最后提出一些治理污染的措施。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使其了解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而且教师要推而广之,使学生明白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就是由这样的部分问题组成的,使学生明白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性。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亲力亲为,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懂得爱护身边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就是爱护我们的地球[3]。 2.认知主义教学方法:认知主义强调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较之行为主义更突出了个体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来对其进行爱国主义影响。如中学地理中讲到中国东海时,必然要提到现在备受争议的钓鱼岛事件。对于初中学生,由于其对地理知识的有限性,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钓鱼岛的地形及地貌,并着重从历史的角度向学生讲解中国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而对于高中生,除此之外可以重点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向学生讲解中国对钓鱼岛主权问题,以及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争锋相对的原因。并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性的法规是学生明白钓鱼岛对于中国不仅是领领土主权问题,更是关乎发展问题。使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事实问题的解决来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3.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强调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和建构[4]。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去思考探索,并在思考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情感教育。如在中国的铁路分布中讲到青藏铁路,关于青藏铁路选线问题的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最终选择了这样的线路,而没有选择川藏线或者新藏线?把学生带入这样的问题情境去中结合青藏铁路的具体实际去思考,使学生掌握在铁路选线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国家为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所做出的努力,明白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献身国家西部开发的民族热情。
(三)基于教学评价的实现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规范和对下一步教学的合理提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评价很多都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很少,这是因为其意识性而难以量化,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评价和总结应当体现在生活中和具体行为中,这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爱国主义渗透为常识性的东西,践行到每一个生活细节中。
总结: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整个地理教学中,将地理作为爱国主义思想的载体,从地理课堂出发来强化爱国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蒋海荣.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马新华.地理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探索[J].宿州师专学报,2001(4).
[3]童竹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J]教育导刊,2000(5).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作者简介:郭丽霞,西藏大学师范学院2011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地理。)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和所要实现的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以近代、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贯穿小、中、大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地理科学由于其独特的学科内容和学科特点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得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受教师、教学资源和地理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一、地理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具有导向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因此地理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自我,以便更好地向学生渗透、传递爱国主义思想和使学生产生爱国意识,并在地理教学中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
首先要求地理教师思想政治作风端正,行为举止、言谈仪表都要为人师表。其次教师要有一种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地理的思想感情,通过地理知识中对祖国大好河山、国情现状的描述能激起教师心中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意识,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思想情感和认知发展。再次,地理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地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严谨、规范的地理知识和情感。除此之外还要具备扎实的地理教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合理迁移、升华,融入学生感情中去,最终达到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目标。最后,教师要身体力行,要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体现对祖国的热爱[1]。
二、地理教学资源方面
(一)挖掘并深层开发地理教材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就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有关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祖国山河壮丽,资源丰富。(2)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团结统一的民族大家庭。(3)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4)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与周围邻国的和平相处[2]。
在进行中学地理的教学时,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用科学的地理知识来阐明现象,把握地理规律,并且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中国国情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地理观、人地观和因果观。如让学生只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等,而不强调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小的事实,就是一种片面的爱国,甚至容易使学生滋生自满自大的心理。
(二)注重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
课程开发包括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国家课程开发由于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各个地区的教学实际,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地理科学的区域性特点使得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具有特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的思想和“大一统”的民族传统使中国人思想中的“国”和“家”以及“民族”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开发乡土地理教材可以使学生在对世界和国家有所了解后,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也有更多认识,发现家乡美,并把对家乡的感情延伸到国家,使学生认识到国和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还能使学生获得受尊重的感觉,更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地区开发适合该区域的乡土地理,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意义重大,并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多种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地理资料的搜集和运用
地理资料要紧扣教材,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以达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留心,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体,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各种信息经过合理地筛选、提取和加工,使之有利于地理教学和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如关于湖泊的知识中提到堰塞湖,对于中学生来说显得抽象难懂,地理教师可以剪切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堰塞湖是怎样形成的,同时教师也必然要提到在唐家山堰塞湖形成中人民解放军为解救被围困群众的动人事迹。通过这样的视频资料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生动,还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三、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方面
(一)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教学活动中最高层次的目标,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目标。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地理教学的最高目标加以明确,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使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能真正融入到爱国主义的情感中。
(二)基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实现
1.行为主义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法强调学习的可观察性和模仿性。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尚未发育完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没有完全形成,中学地理教学要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前面提到的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而对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学习,通过对身边的地理的观察和思考来获得对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锻炼。如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区周围的河流进行观察,观察河流的污染情况并分析污染源都有哪些,以及污染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最后提出一些治理污染的措施。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使其了解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而且教师要推而广之,使学生明白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就是由这样的部分问题组成的,使学生明白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性。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亲力亲为,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懂得爱护身边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就是爱护我们的地球[3]。 2.认知主义教学方法:认知主义强调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较之行为主义更突出了个体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来对其进行爱国主义影响。如中学地理中讲到中国东海时,必然要提到现在备受争议的钓鱼岛事件。对于初中学生,由于其对地理知识的有限性,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钓鱼岛的地形及地貌,并着重从历史的角度向学生讲解中国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而对于高中生,除此之外可以重点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向学生讲解中国对钓鱼岛主权问题,以及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争锋相对的原因。并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性的法规是学生明白钓鱼岛对于中国不仅是领领土主权问题,更是关乎发展问题。使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事实问题的解决来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3.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强调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和建构[4]。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去思考探索,并在思考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情感教育。如在中国的铁路分布中讲到青藏铁路,关于青藏铁路选线问题的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最终选择了这样的线路,而没有选择川藏线或者新藏线?把学生带入这样的问题情境去中结合青藏铁路的具体实际去思考,使学生掌握在铁路选线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国家为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所做出的努力,明白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献身国家西部开发的民族热情。
(三)基于教学评价的实现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规范和对下一步教学的合理提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评价很多都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很少,这是因为其意识性而难以量化,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评价和总结应当体现在生活中和具体行为中,这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爱国主义渗透为常识性的东西,践行到每一个生活细节中。
总结: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整个地理教学中,将地理作为爱国主义思想的载体,从地理课堂出发来强化爱国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蒋海荣.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马新华.地理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探索[J].宿州师专学报,2001(4).
[3]童竹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J]教育导刊,2000(5).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作者简介:郭丽霞,西藏大学师范学院2011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