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贫困生工作一直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由于贫困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贫困生的解困、帮困难度也随之增大,高校辅导员作为这一特殊群体的引路者和知心人,肩负着引导和教育的重要责任,为了进一步将贫困生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探求有效的工作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辅导员;贫困生;贫困生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全面实行并轨招生,实行学生缴费上学政策开始,我国高校的贫困生逐年增多。并且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将会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存在着,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生更多。在这一群体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相继各种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者中的主力军,在日常工作中肩负着学生学业的辅导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监督者、纪律的管理者等多种角色。其中,在众多角色中,对经济困难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引导更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们朝夕相处,成为亲密的伙伴,这恰到好处地为辅导员了解贫困生的生活现状和思想动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对贫困生的帮扶和教育工作。
一、贫困生面临的困难
做好贫困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要切实掌握贫困生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分析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经济困难、心理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和学业困难等。
(一)贫困生面临的经济困难
贫困生家庭普遍存在收入低、没存款,有的甚至欠债的现实情况。据了解,有的贫困生家长为了给孩子凑足学费和生活费,把家里的耕牛卖掉;有的为借款把自家的房子抵押出去;有的家长一年里多次卖血。自从国家针对贫困生制定了“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政策以来,虽情况稍有好转,但由于申请名额有限,还款也有一定的压力,大部分贫困生及其家庭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多数贫困生为了节省花销,从不参加同学聚会,服装、用品能省则省,在吃饭上也精打细算,常以吃主食为主,舍不得买炒菜,这种不良的消费结构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身心发育,很多贫困生处于身体素质较弱、营养不良的状态。
(二)贫困生面临的心理困难
由于经济上的窘迫,贫困生心理经常抱有自卑感。有时候,他们可以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某方面特长所取得的成功来弥补金钱方面的劣势,可是一旦这种成功没有实现或成功的光环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无限的挫败感,进而导致焦虑和抑郁。贫困生一般在心理上很敏感,自尊心较强,在与同学交往中,他们害怕别人了解自己的家庭状况而被嘲笑,故刻意隐瞒,有的甚至用奢侈消费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然而想到父母,他们又在良心上受到极大地谴责,感到痛苦万分,更增加了心理上的负担。
(三)贫困生面临的人际交往困难
大多数贫困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兼职占去,这种繁忙和疲惫的状态让他们失去了和同学相处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剥夺了他们参加班级活动的自由。此外,同学交往也常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互邀吃饭、互赠礼物也算平常事,而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对于这种情况也只能敬而远之。长此以往,贫困生处于了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也就不愿再与别人交往了。
(四)贫困生面临的学业困难
大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于高中,贫困生习惯于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显然在大学并不适用,因此他们经常感到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另外,在大学学习中更多注重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平日里对计算机接触较少,在英语口语方面缺乏训练的贫困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免吃力,故缺乏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若学习情况没有改善,就会导致他们放纵自己、自暴自弃,躲在寝室睡觉逃课,更有甚者就此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进而学业荒废。
二、辅导员开展贫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经济困难是困扰贫困生最大的问题。因此,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作为辅导员可以为每位贫困生建立一份电子档案,便于有针对性地利用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来开展经济救助工作,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要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定期找他们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解决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贫困生由于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人交流,来避免被他人嘲笑。作为辅导员要经常鼓励他们参加学生活动,集体活动,注重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活动,他们与同学之间建立友谊,成为朋友,从而学会了与人交流、相处。
(四)解决贫困生的学业问题
学业问题也是困扰贫困生的重要问题,作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贫困生所在的班级、寝室等因素的教育功能,在学业上对他们进行帮助。同时,对于薄弱科目,还可以和任课教师沟通,在课上对贫困生给予关注,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做好贫困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摆脱传统贫困生教育的误区,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强品格,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打破贫困生的交往障碍,提高交际能力,解除贫困生们的职业迷茫,增强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赵 桐(1986-),女,助教,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辅导员;贫困生;贫困生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全面实行并轨招生,实行学生缴费上学政策开始,我国高校的贫困生逐年增多。并且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将会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存在着,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生更多。在这一群体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相继各种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者中的主力军,在日常工作中肩负着学生学业的辅导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监督者、纪律的管理者等多种角色。其中,在众多角色中,对经济困难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引导更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们朝夕相处,成为亲密的伙伴,这恰到好处地为辅导员了解贫困生的生活现状和思想动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对贫困生的帮扶和教育工作。
一、贫困生面临的困难
做好贫困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要切实掌握贫困生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分析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经济困难、心理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和学业困难等。
(一)贫困生面临的经济困难
贫困生家庭普遍存在收入低、没存款,有的甚至欠债的现实情况。据了解,有的贫困生家长为了给孩子凑足学费和生活费,把家里的耕牛卖掉;有的为借款把自家的房子抵押出去;有的家长一年里多次卖血。自从国家针对贫困生制定了“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政策以来,虽情况稍有好转,但由于申请名额有限,还款也有一定的压力,大部分贫困生及其家庭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多数贫困生为了节省花销,从不参加同学聚会,服装、用品能省则省,在吃饭上也精打细算,常以吃主食为主,舍不得买炒菜,这种不良的消费结构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身心发育,很多贫困生处于身体素质较弱、营养不良的状态。
(二)贫困生面临的心理困难
由于经济上的窘迫,贫困生心理经常抱有自卑感。有时候,他们可以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某方面特长所取得的成功来弥补金钱方面的劣势,可是一旦这种成功没有实现或成功的光环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无限的挫败感,进而导致焦虑和抑郁。贫困生一般在心理上很敏感,自尊心较强,在与同学交往中,他们害怕别人了解自己的家庭状况而被嘲笑,故刻意隐瞒,有的甚至用奢侈消费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然而想到父母,他们又在良心上受到极大地谴责,感到痛苦万分,更增加了心理上的负担。
(三)贫困生面临的人际交往困难
大多数贫困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兼职占去,这种繁忙和疲惫的状态让他们失去了和同学相处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剥夺了他们参加班级活动的自由。此外,同学交往也常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互邀吃饭、互赠礼物也算平常事,而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对于这种情况也只能敬而远之。长此以往,贫困生处于了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也就不愿再与别人交往了。
(四)贫困生面临的学业困难
大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于高中,贫困生习惯于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显然在大学并不适用,因此他们经常感到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另外,在大学学习中更多注重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平日里对计算机接触较少,在英语口语方面缺乏训练的贫困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免吃力,故缺乏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若学习情况没有改善,就会导致他们放纵自己、自暴自弃,躲在寝室睡觉逃课,更有甚者就此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进而学业荒废。
二、辅导员开展贫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经济困难是困扰贫困生最大的问题。因此,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作为辅导员可以为每位贫困生建立一份电子档案,便于有针对性地利用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来开展经济救助工作,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要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定期找他们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解决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贫困生由于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人交流,来避免被他人嘲笑。作为辅导员要经常鼓励他们参加学生活动,集体活动,注重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活动,他们与同学之间建立友谊,成为朋友,从而学会了与人交流、相处。
(四)解决贫困生的学业问题
学业问题也是困扰贫困生的重要问题,作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贫困生所在的班级、寝室等因素的教育功能,在学业上对他们进行帮助。同时,对于薄弱科目,还可以和任课教师沟通,在课上对贫困生给予关注,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做好贫困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摆脱传统贫困生教育的误区,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强品格,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打破贫困生的交往障碍,提高交际能力,解除贫困生们的职业迷茫,增强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赵 桐(1986-),女,助教,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