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各类培训也参加过不少。但面对新的课堂教学,常感到有些困惑、彷徨。虽然理论没少学,也常常尝试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但是效果并非理想,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下面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低)效产生的原因,并就改变无(低)效现状谈几点做法。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低)效产生的原因
1.没有用足够时间认真备课。有时课前匆匆忙忙看一下教材就进课堂,如此做法,出现无效和低效也就不难理解。
2.淡化了学习主体。有时为了扩大参与面,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使课堂变成了“满堂问、满堂动”,问题不分主次一一讨论,致使简单的知识重复率高,教学重点不突出。
3.自主学习缺少能力,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以致有的学生不是积极参与,而是凑凑热闹便了事。
4.缺乏调控能力。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课堂氛围也较以往活跃了,但对课堂局面的调控能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强。如:学生的问题增多,教师不予理会,不会评价;遇到意外情况,教师缺少应变能力;一些好学生总是被频繁点名回答问题,角落里的学生往往受冷落。
二、改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低)效的几点做法:
(一)高度重视备课,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农村教师往往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成天忙于批改学生的各类作业,认为只要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就是有效的教学;至于备课,有的直接参考现有的教案,还有的根本没有时间备课,只按照自己在课中的临时发挥进行教学,这就造成课堂教学的机械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实践证明:成功的的课堂教学在于成功的有效备课。
2.备好课的基本要求。第一,重视课标思想的渗透。课标是我们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判断我们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本学段的课程目标有清楚的了解,然后根据主题单元和课文类型分解课程目标到一本教材、到一个单元、到一篇课文,再到一个课时,使课程目标真正逐步落实,从而为有效课堂导航。《教师教学用书》是我们在备课前必读的参考书,它对文本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了具体的介绍,并给我们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使我们的备课更具针对性、更具科学性。第二,重视文本内容的研读。研读文本是我们备课的必要内容。只有认真细致的研读文本,才能深刻了解文本内函,准确把握作者写作目的和思想,才能较好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文本主旨传授给学生。在研读文本时,一是以一般的阅读者身份来品读文本,这样就能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进行自由对话,就会被文中的人物、事件与情景所感动,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激情饱满;二是以教师身份来研读文本,周密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解读,什么地方是重点,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真切感悟等,这样就能做到教学的个性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以学生身份来研读文本,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内容的已知、未知及难易程度,对什么地方才最感兴趣,怎样学才有效等。然后教师将各种身份品读的结果进行整合协调,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首先,要完成好“识字”和“读书”等基本任务,扎实地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一, 用好“在学文中识字”的方法。低学段课文教学要完成好识字任务,识字以运用“在学文中识字”的方法为宜。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这一重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把生字的音读准、读正,特别要纠正方言土语。第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书读好。课程标准中对“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看出这是把“读”分成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读得正确,这是读通的问题,第二 层次是读得流利,这是读熟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有感情地读,这是读懂的问题,因为只有读懂了,才能读出感情来。进行教学时,这三个层次不是截然分开的,但是应该有层次的,如果没有前一个层次的铺垫,那么后一个层次的读就进行不下去。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走完从会读到读流利再到读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而不是让学生干巴巴地“读两遍,再读两遍”。
其次,注重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具的合理利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因此,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学方法。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另外,教师在利用教具时,必须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出发,全面考察教具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要不要使用教具,使用什么教具,何处何时使用教具,真正发挥教具的优势,不要信手拈来乱用,也不要面面俱到的滥用。
再次,让多形式的语文活动接近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内容和生活联系的各种要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课堂,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具体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树立“语文就是生活”的意识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老师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预设,用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低)效产生的原因
1.没有用足够时间认真备课。有时课前匆匆忙忙看一下教材就进课堂,如此做法,出现无效和低效也就不难理解。
2.淡化了学习主体。有时为了扩大参与面,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使课堂变成了“满堂问、满堂动”,问题不分主次一一讨论,致使简单的知识重复率高,教学重点不突出。
3.自主学习缺少能力,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以致有的学生不是积极参与,而是凑凑热闹便了事。
4.缺乏调控能力。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课堂氛围也较以往活跃了,但对课堂局面的调控能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强。如:学生的问题增多,教师不予理会,不会评价;遇到意外情况,教师缺少应变能力;一些好学生总是被频繁点名回答问题,角落里的学生往往受冷落。
二、改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低)效的几点做法:
(一)高度重视备课,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农村教师往往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成天忙于批改学生的各类作业,认为只要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就是有效的教学;至于备课,有的直接参考现有的教案,还有的根本没有时间备课,只按照自己在课中的临时发挥进行教学,这就造成课堂教学的机械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实践证明:成功的的课堂教学在于成功的有效备课。
2.备好课的基本要求。第一,重视课标思想的渗透。课标是我们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判断我们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本学段的课程目标有清楚的了解,然后根据主题单元和课文类型分解课程目标到一本教材、到一个单元、到一篇课文,再到一个课时,使课程目标真正逐步落实,从而为有效课堂导航。《教师教学用书》是我们在备课前必读的参考书,它对文本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了具体的介绍,并给我们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使我们的备课更具针对性、更具科学性。第二,重视文本内容的研读。研读文本是我们备课的必要内容。只有认真细致的研读文本,才能深刻了解文本内函,准确把握作者写作目的和思想,才能较好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文本主旨传授给学生。在研读文本时,一是以一般的阅读者身份来品读文本,这样就能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进行自由对话,就会被文中的人物、事件与情景所感动,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激情饱满;二是以教师身份来研读文本,周密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解读,什么地方是重点,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真切感悟等,这样就能做到教学的个性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以学生身份来研读文本,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内容的已知、未知及难易程度,对什么地方才最感兴趣,怎样学才有效等。然后教师将各种身份品读的结果进行整合协调,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首先,要完成好“识字”和“读书”等基本任务,扎实地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一, 用好“在学文中识字”的方法。低学段课文教学要完成好识字任务,识字以运用“在学文中识字”的方法为宜。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这一重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把生字的音读准、读正,特别要纠正方言土语。第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书读好。课程标准中对“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看出这是把“读”分成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读得正确,这是读通的问题,第二 层次是读得流利,这是读熟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有感情地读,这是读懂的问题,因为只有读懂了,才能读出感情来。进行教学时,这三个层次不是截然分开的,但是应该有层次的,如果没有前一个层次的铺垫,那么后一个层次的读就进行不下去。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走完从会读到读流利再到读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而不是让学生干巴巴地“读两遍,再读两遍”。
其次,注重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具的合理利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因此,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学方法。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另外,教师在利用教具时,必须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出发,全面考察教具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要不要使用教具,使用什么教具,何处何时使用教具,真正发挥教具的优势,不要信手拈来乱用,也不要面面俱到的滥用。
再次,让多形式的语文活动接近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内容和生活联系的各种要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课堂,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具体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树立“语文就是生活”的意识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老师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预设,用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