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和培养核心素养观念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再难满足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并逐渐退出教学历史舞台。那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该如何构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语言构建和运用、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文化传承和理解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该如何构建高中语文课堂,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构建;熟读;类比;重演
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指学生在学习语文之后所形成的、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能集中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具体内容包括语言的建构、文化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因而,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改变原来“灌输式”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本,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熟读成诵,培养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是指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所以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熟读、诵读”的方式大量积累语言材料,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和对文本意蕴的探索构建语言系统并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进而运用规律高效完成交际活动。
例如:在教学《醉花阴》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首唯美的词,我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并找出其中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和背诵。如:“莫道不消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瘦”在这里是一种病态的体现,是李清照生活无助的反应,本来很是悲凉;但是,作者的一句“人比黄花瘦”却消弭了这种病态感反而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以黄花设喻使读者联想到李清照的风姿秀美。通过这种熟读文本,品味背诵佳句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语感,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通过“熟读成诵”的方式,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语言运用动力,从而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二、 类比分析,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力
“审美鉴赏和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展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够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情感和语言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我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了类比分析的方法,通过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分析来体会汉语汉字独特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手法,从而丰盈自己的知识宝库,提高鉴赏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鉴赏能力,我选取了《囚绿记》来和它对比讲解。首先,我让学生通读两篇文章,然后谈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同是景物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目的;之后,我选取兩篇文章描写景物的两段文字让学生对比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并谈一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该如何服务于文本,不同的写作手法该如何用;最后我让同学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两篇关于“荷塘”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通过“类比分析”可以体验丰富的情感,感受思维魅力,了解语言的美,从而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三、 重演再现,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重演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演绎再现文本情景,体会当时的文化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自觉,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当时的文化,我要求同学们演绎这一段内容。首先,我让同学们去观看《红楼梦》相关的影视作品和书籍资料;其次针对文本中的任务进行角色分配,角色分配之后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文中的语言对话。通过这样妙趣横生的课堂演绎,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掌握了文中语言的精妙,学习了当时的文化。由此可见,“重演再现”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气氛,还可以在演绎中理解中国的语言和历史,爱上中华文化,从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新课改下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立足于学生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审美鉴赏和文化思维这四个方面,以学生为本,构建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构成,培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艺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分析[J].文存阅刊,2018(1).
[2]刘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发现,2017(8).
作者简介:
王亚红,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杨陵高级中学。
ment--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构建;熟读;类比;重演
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指学生在学习语文之后所形成的、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能集中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具体内容包括语言的建构、文化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因而,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改变原来“灌输式”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本,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熟读成诵,培养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是指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所以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熟读、诵读”的方式大量积累语言材料,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和对文本意蕴的探索构建语言系统并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进而运用规律高效完成交际活动。
例如:在教学《醉花阴》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首唯美的词,我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并找出其中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和背诵。如:“莫道不消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瘦”在这里是一种病态的体现,是李清照生活无助的反应,本来很是悲凉;但是,作者的一句“人比黄花瘦”却消弭了这种病态感反而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以黄花设喻使读者联想到李清照的风姿秀美。通过这种熟读文本,品味背诵佳句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语感,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通过“熟读成诵”的方式,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语言运用动力,从而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二、 类比分析,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力
“审美鉴赏和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展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够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情感和语言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我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了类比分析的方法,通过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分析来体会汉语汉字独特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手法,从而丰盈自己的知识宝库,提高鉴赏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鉴赏能力,我选取了《囚绿记》来和它对比讲解。首先,我让学生通读两篇文章,然后谈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同是景物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目的;之后,我选取兩篇文章描写景物的两段文字让学生对比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并谈一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该如何服务于文本,不同的写作手法该如何用;最后我让同学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两篇关于“荷塘”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通过“类比分析”可以体验丰富的情感,感受思维魅力,了解语言的美,从而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三、 重演再现,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重演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演绎再现文本情景,体会当时的文化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自觉,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当时的文化,我要求同学们演绎这一段内容。首先,我让同学们去观看《红楼梦》相关的影视作品和书籍资料;其次针对文本中的任务进行角色分配,角色分配之后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文中的语言对话。通过这样妙趣横生的课堂演绎,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掌握了文中语言的精妙,学习了当时的文化。由此可见,“重演再现”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气氛,还可以在演绎中理解中国的语言和历史,爱上中华文化,从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新课改下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立足于学生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审美鉴赏和文化思维这四个方面,以学生为本,构建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构成,培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艺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分析[J].文存阅刊,2018(1).
[2]刘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发现,2017(8).
作者简介:
王亚红,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杨陵高级中学。
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