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媒体融合的趋势逐渐覆盖传媒市场,传媒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变,根据市场情况和大众的倾向来调整,企业的经营模式需要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时间。文章根据传媒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传媒企业现在的经营提出建议。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媒发展史;市场
1 媒体发展的研究意义
从未来的国际传媒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媒体融合速度也将加快,结合网络的发展,媒体融合更加受到重视,通过媒体融合的互动、整合和主题的规律分析,媒体融合与技术应用以及运行方式、产业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的形式从工具逐渐到了意识方面,媒体融合主要受到技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成本的影响,根据媒体的利益和发展策略有关学者进行了研究,对网络和媒体的关系以及传媒企业的盈利方式进行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制约传媒企业发展的因素,从文化、网络、经营和发展过程等多方面总结了传媒的进步和阻碍,根据传媒以往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对传媒企业的指导有着重要意义。
2 媒体史的三次变革
传媒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在传媒产品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传媒企业有着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从以往的结果来看,传媒企业通过技术的创新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扩大自身规模,而媒体的三次变革就是在无声电影、广播以及电视这三种形式中发生。
2.1 无声电影
由于无声电影的产生,媒体的形式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使传统戏剧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美国上映的无声电影导致戏剧演员退出竞争,新的电影院和片厂的诞生使老牌戏剧没有立足之地,戏剧票房也因此大大降低。日本的传统戏剧表演,歌舞伎团体由于无声电影的出现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所以他们对无声电影充满反对。无声电影这种成本低的媒体形式使电影时代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而后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这是媒体转变的重要时期。
无声电影的产生使许多剧院开始以播放无声电影为经营方式,在美国当时多数剧院以放映无声电影为盈利的手段,在影院建立前抢先获得机会,比如FOX剧院。戏剧逐渐被影像化,通过片厂的合作,将经典戏剧拍成了电影,在日本比如横田、福宝堂等纷纷如此,同时,日本无声电影接纳了戏剧表演者,将其在电影的发展中延续,融合了两者的存在。为了扩大范围,美国建立了戏剧联盟,收购大量剧院,结成相当强大的群体,对市场进行控制。日本的剧院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将小片厂购入自己旗下,将戏剧表演者通过无声电影来得到生存机会,转行进入电影行业,最终成功的成为传媒中的领先者。
2.2 广播
广播的影响是由于娱乐形式的家庭化,广播的出现使电影行业以及报纸行业分别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使美国的收音机的产量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几年间便获得巨大的收益,与广播签订合同的人数也突增,这使报纸的产量下降,逐渐衰落,广播不仅对报纸行业有着不良的影响,对无声电影和戏剧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娱乐形式上更加倾向于个人性,与无声电影的集体形式形式相比,更加受到欢迎,这对电影行业带来了威胁。
广播的发展使报纸的收益受到了影响,报纸主要通过国刊登广告获利,但是在传播新闻的功能上,广播更加具有优势,报纸行业选择引进广播,增强自身的优势,通过广播播放新闻,以及投资广播电台,收购广播电台等方式来实现,这使报纸扩大了自身的实力,同时让媒体的发展有了新的改变,却对广播形成了较强的控制。在美国这种现象成为普遍的表现。
广播的听觉体验与无声电影相比,具有更多的乐趣和创新性,在花费上也比无声电影要更小,这种娱乐方式更加受人们所喜爱,无声电影由于广播发展的威胁,开始致力于提高音视频同步的技术,逐渐研究出先进技术的应用,将电影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有声电影,这个变化使电影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可见,广播的出现给媒体时代带来巨大的变化,它的娱乐性和受欢迎程度也可以与其他媒体进行比较,无声电影和报纸都因为广播的出现产生了变化,这进一步说明广播具有很多的优点。
2.3 电视
电视的出现使音频和视频获得了结合,通过荧屏来进行欣赏,这使电影的魅力相对减少,在客厅进行娱乐成为更加受欢迎的方式,这也更加体现了家庭化和个体化的同步,电视的特点和广播相比更加具有吸引性,电视不仅能够传播新闻还可以从听觉视觉上同时带来体验,对电影、广播和报纸期刊都造成了影响。电影作为之前最佳具有魅力的媒体形式,因为电视的出现导致电影逐渐衰落,日本的观影人数和票房在电视出现之后都开始下降,美国的票房也大幅度下降,电影产业进入低靡状态。
电影行业为了挽救这个局面,选择在电视上播放电影,这使电影行业获得了生存的转机,给演员和导演等职业带来了机会,也更加趋向于家庭式娱乐,电影的展现形式由电影银幕变成了电视机屏幕,在播放的画质等技术上也进行了改善,电影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利润,哥伦比亚公司将旧片子改编为电视播放片,还有著名的迪士尼也通过电视传播向人群。电影行业未来更多的利益,开始进行电视剧的投入,将电影形式转变为电视剧,与电视更加契合,这种转变使电影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收获了理想的收益。
广播由于电视的出现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的优势,也选择向电视靠拢,申请电视媒体形式,将广播转变成广播电视网,通过技术审批之后转型成功,现在很多的美国电视节目由广播衍生,包括音乐节目和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的呈现使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广播也获得了新生,这种音视频结合的媒体方式更加受到大众喜爱。
3 对我国现阶段媒体融合发展的启示
3.1 传统媒体应有序吸收数字移动互联网技术
3.1.1 以内容数字化为基础,进入互联网生态系统。内容的跨媒介跃迁是传统内容资源的再编码过程,它正在为传统内容资源与高阶传播渠道的融合打开口子。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将帮助传统媒体获得进入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入口”,从而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提供了最基本的舞台。要顺应消费者向移动端迁徙的基本趋势,以书刊、视频、声频等传统内容形态的数字化为手段,逐步融入互联网经濟生态,实现价值放大。 3.1.2 以产品线延伸为主攻方向,拓展企业价值链。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传媒企业有条件由内容产品生产商向衍生产品及服务提供商转变,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不断向价值链的高端演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出版、报刊、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只能立足于内容资源,找准主业与新技术融合的最佳切入点,以产品为依托,通过IP经营等方式,延展专业化服务,形成单一内容、单一产品派生多种创意、多种产品服务形态的良性循环,而不能全盘放弃内容生产这一核心竞争力,陷入与专业技术提供商之间漫无目的又毫无胜算的盲目竞争当中。
3.2 企业内部投融资机制的创新
3.2.1 加速向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身份转变。对于传媒企业而言,成为战略投资者意味着从传统产业经营者蜕变为新兴业态的参与者和孵化者,并成为高阶媒体时代新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利益攸关方乃至模式建构者。因此,应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政策红利期,加速向战略投资者身份转变,通过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实现由内容生产向内容运营的转变。
3.2.2 加速探索新型投融资模式。传媒企业可广泛利用项目制、员工持股、“黄金股”等全新的管理及业务运作模式,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针对我国传媒领域国有企业较为集中的特点,应在国有资产安全性和资本运营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开展经营。特别是应紧抓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深化国有、非国有资本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项目经营质量和效益。
3.3 企业管理制度的适应性调整
3.3.1 调整考核模式,采取差异化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在设计企业考核体系时,一方面应给予新业务板块一定的市场培育期,而非强求其与传统业务板块一样,实现立竿见影的增效增收。另一方面还应充分考虑新业态与传统业态之间的特征差异,制定相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杜绝“一杆尺量到底”的粗放考核模式。
3.3.2 优化“产-研”互促模式,重视研究部门地位和作用。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传媒企业应重视战略规划部门,充分整合管理机制、行业动态、经营策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环节,不断充实相关力量,确保企业重要战略的有机性和协调性;其次,面对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应着眼于消化核心技术,整合企业各模块研发人员,积极利用高校、研究所等社会力量,保证新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链条的通畅。
3.3.3 适时开展文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实施生产经营单元的公司化改革,以解决国有资产安全与决策时效性之间的矛盾。将事业部、项目组、班组等传统媒体中层级较低但肩负实际业务运作的一线生產单元等单位改制为子公司,鼓励员工入股,形成正向激励,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逐步适应互联网时代商业文化,提高决策运营效率;二是鼓励传统媒体企业在新并购的新媒体分(子)公司试行股权激励,以锁定核心技术团队和业务骨干。釜底抽薪地化解对赌期过后可能出现的业绩下滑风险,同时实现对新媒体团队的整合,使新技术基因真正植入企业机体。
3.4 多阶段、全方位的人才队伍
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化人才队伍的保障,特别是在媒体融合时代,传媒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各类人才的参与。有鉴于此,传媒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为未来竞争储备人才。
3.4.1 广泛延揽科技人才,保持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和预测力。作为传媒企业的短板,专业领域的科技人才应当按照需要尽量予以大力配置。一方面,面对一系列新兴技术对传统媒体产业的冲击,无论是内容的跨媒介跃迁,还是以此为基础的产品线延展,都需要一支专业化的科技人才队伍加以支撑。为此,应大力延揽专业科技人才,籍此获得业务支撑和技术前瞻性,便于预测技术市场发展动向,实现最佳的业态布局;另一方面,应当敢于打破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以学历文凭作为应聘前置条件的错误认识,不拘一格吸纳人才。除管理岗位应当配置研究生、本科生之外,数字内容编辑等岗位可以配置在校期间以实操为主要培养模式的高职和技校毕业生,最终形成学历结构梯队化、学缘结构合理化的人才队伍。
3.4.2 精心选拔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经营管理岗位作为传媒企业重要的决策中枢,人才的选拔又有不同于技术实操岗位的要求。一方面,并购重组的大规模开展,需要大量精通经济、金融、法务的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当下金融行业话语较为强势的时代,不同业态间的话语体系融合离不开大批既了解传媒娱乐产业,又了解资本运作方式的复合型人才加盟。因此,应将此类人才配置在关键的决策中枢,促进传媒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并购的完成意味着内部融合的正式开始,后续的经营过程更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深度参与。
4 结束语
中国传媒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发生了变化,由于媒体融合的趋势逐渐强烈,考虑到历史的发展特点,利用互联网和新型媒体的冲击进行融合,共同展示出来,根据科学的指导来提升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新媒体形式巧妙的融合,提升传媒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加扩大传媒企业的发展空间,抓住时代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易旭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产业规制转型——基于互联网媒体与电视规制效果比较的视角[J].新闻大学,2017(5):112-119.
[2]明雪.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分析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289-290.
[3]隗建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人才管理战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79-79.
作者简介:张文婷,身份证号:412827198811040021。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媒发展史;市场
1 媒体发展的研究意义
从未来的国际传媒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媒体融合速度也将加快,结合网络的发展,媒体融合更加受到重视,通过媒体融合的互动、整合和主题的规律分析,媒体融合与技术应用以及运行方式、产业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的形式从工具逐渐到了意识方面,媒体融合主要受到技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成本的影响,根据媒体的利益和发展策略有关学者进行了研究,对网络和媒体的关系以及传媒企业的盈利方式进行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制约传媒企业发展的因素,从文化、网络、经营和发展过程等多方面总结了传媒的进步和阻碍,根据传媒以往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对传媒企业的指导有着重要意义。
2 媒体史的三次变革
传媒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在传媒产品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传媒企业有着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从以往的结果来看,传媒企业通过技术的创新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扩大自身规模,而媒体的三次变革就是在无声电影、广播以及电视这三种形式中发生。
2.1 无声电影
由于无声电影的产生,媒体的形式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使传统戏剧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美国上映的无声电影导致戏剧演员退出竞争,新的电影院和片厂的诞生使老牌戏剧没有立足之地,戏剧票房也因此大大降低。日本的传统戏剧表演,歌舞伎团体由于无声电影的出现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所以他们对无声电影充满反对。无声电影这种成本低的媒体形式使电影时代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而后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这是媒体转变的重要时期。
无声电影的产生使许多剧院开始以播放无声电影为经营方式,在美国当时多数剧院以放映无声电影为盈利的手段,在影院建立前抢先获得机会,比如FOX剧院。戏剧逐渐被影像化,通过片厂的合作,将经典戏剧拍成了电影,在日本比如横田、福宝堂等纷纷如此,同时,日本无声电影接纳了戏剧表演者,将其在电影的发展中延续,融合了两者的存在。为了扩大范围,美国建立了戏剧联盟,收购大量剧院,结成相当强大的群体,对市场进行控制。日本的剧院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将小片厂购入自己旗下,将戏剧表演者通过无声电影来得到生存机会,转行进入电影行业,最终成功的成为传媒中的领先者。
2.2 广播
广播的影响是由于娱乐形式的家庭化,广播的出现使电影行业以及报纸行业分别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使美国的收音机的产量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几年间便获得巨大的收益,与广播签订合同的人数也突增,这使报纸的产量下降,逐渐衰落,广播不仅对报纸行业有着不良的影响,对无声电影和戏剧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娱乐形式上更加倾向于个人性,与无声电影的集体形式形式相比,更加受到欢迎,这对电影行业带来了威胁。
广播的发展使报纸的收益受到了影响,报纸主要通过国刊登广告获利,但是在传播新闻的功能上,广播更加具有优势,报纸行业选择引进广播,增强自身的优势,通过广播播放新闻,以及投资广播电台,收购广播电台等方式来实现,这使报纸扩大了自身的实力,同时让媒体的发展有了新的改变,却对广播形成了较强的控制。在美国这种现象成为普遍的表现。
广播的听觉体验与无声电影相比,具有更多的乐趣和创新性,在花费上也比无声电影要更小,这种娱乐方式更加受人们所喜爱,无声电影由于广播发展的威胁,开始致力于提高音视频同步的技术,逐渐研究出先进技术的应用,将电影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有声电影,这个变化使电影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可见,广播的出现给媒体时代带来巨大的变化,它的娱乐性和受欢迎程度也可以与其他媒体进行比较,无声电影和报纸都因为广播的出现产生了变化,这进一步说明广播具有很多的优点。
2.3 电视
电视的出现使音频和视频获得了结合,通过荧屏来进行欣赏,这使电影的魅力相对减少,在客厅进行娱乐成为更加受欢迎的方式,这也更加体现了家庭化和个体化的同步,电视的特点和广播相比更加具有吸引性,电视不仅能够传播新闻还可以从听觉视觉上同时带来体验,对电影、广播和报纸期刊都造成了影响。电影作为之前最佳具有魅力的媒体形式,因为电视的出现导致电影逐渐衰落,日本的观影人数和票房在电视出现之后都开始下降,美国的票房也大幅度下降,电影产业进入低靡状态。
电影行业为了挽救这个局面,选择在电视上播放电影,这使电影行业获得了生存的转机,给演员和导演等职业带来了机会,也更加趋向于家庭式娱乐,电影的展现形式由电影银幕变成了电视机屏幕,在播放的画质等技术上也进行了改善,电影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利润,哥伦比亚公司将旧片子改编为电视播放片,还有著名的迪士尼也通过电视传播向人群。电影行业未来更多的利益,开始进行电视剧的投入,将电影形式转变为电视剧,与电视更加契合,这种转变使电影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收获了理想的收益。
广播由于电视的出现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的优势,也选择向电视靠拢,申请电视媒体形式,将广播转变成广播电视网,通过技术审批之后转型成功,现在很多的美国电视节目由广播衍生,包括音乐节目和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的呈现使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广播也获得了新生,这种音视频结合的媒体方式更加受到大众喜爱。
3 对我国现阶段媒体融合发展的启示
3.1 传统媒体应有序吸收数字移动互联网技术
3.1.1 以内容数字化为基础,进入互联网生态系统。内容的跨媒介跃迁是传统内容资源的再编码过程,它正在为传统内容资源与高阶传播渠道的融合打开口子。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将帮助传统媒体获得进入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入口”,从而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提供了最基本的舞台。要顺应消费者向移动端迁徙的基本趋势,以书刊、视频、声频等传统内容形态的数字化为手段,逐步融入互联网经濟生态,实现价值放大。 3.1.2 以产品线延伸为主攻方向,拓展企业价值链。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传媒企业有条件由内容产品生产商向衍生产品及服务提供商转变,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不断向价值链的高端演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出版、报刊、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只能立足于内容资源,找准主业与新技术融合的最佳切入点,以产品为依托,通过IP经营等方式,延展专业化服务,形成单一内容、单一产品派生多种创意、多种产品服务形态的良性循环,而不能全盘放弃内容生产这一核心竞争力,陷入与专业技术提供商之间漫无目的又毫无胜算的盲目竞争当中。
3.2 企业内部投融资机制的创新
3.2.1 加速向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身份转变。对于传媒企业而言,成为战略投资者意味着从传统产业经营者蜕变为新兴业态的参与者和孵化者,并成为高阶媒体时代新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利益攸关方乃至模式建构者。因此,应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政策红利期,加速向战略投资者身份转变,通过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实现由内容生产向内容运营的转变。
3.2.2 加速探索新型投融资模式。传媒企业可广泛利用项目制、员工持股、“黄金股”等全新的管理及业务运作模式,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针对我国传媒领域国有企业较为集中的特点,应在国有资产安全性和资本运营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开展经营。特别是应紧抓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深化国有、非国有资本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项目经营质量和效益。
3.3 企业管理制度的适应性调整
3.3.1 调整考核模式,采取差异化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在设计企业考核体系时,一方面应给予新业务板块一定的市场培育期,而非强求其与传统业务板块一样,实现立竿见影的增效增收。另一方面还应充分考虑新业态与传统业态之间的特征差异,制定相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杜绝“一杆尺量到底”的粗放考核模式。
3.3.2 优化“产-研”互促模式,重视研究部门地位和作用。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传媒企业应重视战略规划部门,充分整合管理机制、行业动态、经营策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环节,不断充实相关力量,确保企业重要战略的有机性和协调性;其次,面对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应着眼于消化核心技术,整合企业各模块研发人员,积极利用高校、研究所等社会力量,保证新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链条的通畅。
3.3.3 适时开展文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实施生产经营单元的公司化改革,以解决国有资产安全与决策时效性之间的矛盾。将事业部、项目组、班组等传统媒体中层级较低但肩负实际业务运作的一线生產单元等单位改制为子公司,鼓励员工入股,形成正向激励,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逐步适应互联网时代商业文化,提高决策运营效率;二是鼓励传统媒体企业在新并购的新媒体分(子)公司试行股权激励,以锁定核心技术团队和业务骨干。釜底抽薪地化解对赌期过后可能出现的业绩下滑风险,同时实现对新媒体团队的整合,使新技术基因真正植入企业机体。
3.4 多阶段、全方位的人才队伍
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化人才队伍的保障,特别是在媒体融合时代,传媒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各类人才的参与。有鉴于此,传媒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为未来竞争储备人才。
3.4.1 广泛延揽科技人才,保持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和预测力。作为传媒企业的短板,专业领域的科技人才应当按照需要尽量予以大力配置。一方面,面对一系列新兴技术对传统媒体产业的冲击,无论是内容的跨媒介跃迁,还是以此为基础的产品线延展,都需要一支专业化的科技人才队伍加以支撑。为此,应大力延揽专业科技人才,籍此获得业务支撑和技术前瞻性,便于预测技术市场发展动向,实现最佳的业态布局;另一方面,应当敢于打破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以学历文凭作为应聘前置条件的错误认识,不拘一格吸纳人才。除管理岗位应当配置研究生、本科生之外,数字内容编辑等岗位可以配置在校期间以实操为主要培养模式的高职和技校毕业生,最终形成学历结构梯队化、学缘结构合理化的人才队伍。
3.4.2 精心选拔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经营管理岗位作为传媒企业重要的决策中枢,人才的选拔又有不同于技术实操岗位的要求。一方面,并购重组的大规模开展,需要大量精通经济、金融、法务的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当下金融行业话语较为强势的时代,不同业态间的话语体系融合离不开大批既了解传媒娱乐产业,又了解资本运作方式的复合型人才加盟。因此,应将此类人才配置在关键的决策中枢,促进传媒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并购的完成意味着内部融合的正式开始,后续的经营过程更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深度参与。
4 结束语
中国传媒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发生了变化,由于媒体融合的趋势逐渐强烈,考虑到历史的发展特点,利用互联网和新型媒体的冲击进行融合,共同展示出来,根据科学的指导来提升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新媒体形式巧妙的融合,提升传媒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加扩大传媒企业的发展空间,抓住时代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易旭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产业规制转型——基于互联网媒体与电视规制效果比较的视角[J].新闻大学,2017(5):112-119.
[2]明雪.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分析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289-290.
[3]隗建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人才管理战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79-79.
作者简介:张文婷,身份证号:41282719881104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