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点、合唱声音的要求以及基础的合唱指挥法,在本文的后半部分,又就《黄水谣》这首乐曲的片段与情景音乐相结合对指挥法做了一些解释,以证明对于情景音乐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情景音乐;合唱;指挥法
一、合唱的定义及合唱的要求
1 合唱的定义
合唱作为一种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艺术形式,最需要的就是所有合唱队员之间相互的配合,需要指挥将众多个性的声音变成共性的、统一、和谐的声乐,而這就要求了“统一的发声方法、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清晰的语言、协调而均衡的音响以及丰富的音色变化”。
合唱作品之所以不同于齐唱作品就是因为其同时进行的不同声部,也就是两条旋律:一条是合唱作品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纵向旋律,也就是和声旋律,在这条旋律中,有主旋律的进行,也有配合主旋的和声声部,所以在处理纵向旋律的时候便要分清主次,同时,在保证主旋律稳定且突出的情况下还要重视和声声部的旋律以及音色,因为和声声部在推动整个乐曲情感走向和高潮的推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条就是旋律声部,旋律声部的横向和谐直接影响到了乐曲的进行是否和谐,是整个合唱团的音色是否统一的前提。所以,在整个合唱队的进行中作为指挥要同时兼顾这两条旋律线。
2 合唱的要求
在合唱队的日常训练中,我们需要做到齐、准、合,这三个字。
首先是“齐”:同时发声,做到起音齐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点是“准”。首先就是音准,音准训练其实是合唱队的基本训练。对于稍稍专业一些的合唱团来说,在追求音准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声的关系和融合度,要将和声色彩尽可能的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做到呼吸准,该连则连,该断则断,这就要求指挥在排练前的读谱过程中要准确的了解到作曲家的意图;最后,还要做到吐字咬字准。
第三点是“合”。这里的“合”以及不仅仅是指统一的发声状态(包括统一的起声、呼吸技巧、统一的发声和力度安排等),更多的指的是一种合唱队员与指挥之间的一种和谐,一种默契,即“在情感的表达与处理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上达到统一”。这种和谐是建立在每一次排练中指挥与合唱队队员的磨合之中的,在排练中,指挥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的调动合唱队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二、合唱指挥法
“现代指挥艺术是带有指挥个性色彩去诠释作品深刻内涵,具有二度创作的特性,它已不是过去音乐活动中起辅助作用的产物,而是在乐队或唱队中将静止的乐谱还原为生动音响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人物,是作品的解释者,是乐队、唱队的灵魂。由于指挥艺术的发展,在这一艺术领域形成了指挥特有的表达手段———指挥法,指挥法是指挥者运用上肢并辅以表情和呼吸,对音乐运动及其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提前预示出来,带领演唱、演奏者去艺术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方法。我们常常说: 指挥是预示的艺术,预示什么 预示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等等,众多队员需要指挥提前给予暗示,以便用统一的音乐表达方式去演唱、演奏乐谱。而能够准确、简练地传递指挥者的意图手段正是准确的指挥技法。所以说,指挥技法的掌握和指挥技巧的高低是指挥者能力的体现。
指挥法有着两个层面的功能作用: 一方面运用指挥法去引领演唱、演奏者呈示作品,音乐有基本的物理属性,如速度、力度等可量化参数,作为指挥就是要运用指挥技术去控制、把握好这些参数,按照作曲家谱写的乐谱去正确完成谱面的技术要求,并且预知和防止演员可能发生的错误,这是对符号化乐谱音响的还原,属于基本层面; 音乐还有不可量化的另一方面,那就是艺术的表现力。指挥必须上升到艺术表达的高度,运用符合艺术规律的指挥语言,形象再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即指挥者用外化、视觉化的技法让被指挥者感受到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指挥者个性的诠释,指挥法是指挥者与被指挥者信息传递的桥梁,要使信息传递通畅,需要指挥者既准确又艺术性地掌握并运用指挥法。
合唱指挥者在遵循基本的合唱指挥技法的同时,更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手势语言,来对作品进行情感和内容上的创新。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表现情绪,指挥者要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手势传递给合唱队员,达到基本情感上的统一。指挥者不仅是音乐作品的领导者更是作品的二度创作者。在遵循指挥技法的同时,
设计出不同的指挥方式。合唱作品的创作是极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不同和声的音效来表现人的内也情感的变化。在千变万化和声织体上,透漏出不同的情感、情绪。指挥的指挥技术必须服从于指挥者预先作品所持有的概念。各种对于作品的预见和理解,决定了指挥者所运用的指挥技术,并使这一技术与作品情感相适应。指挥者通过点、线手段来传达指挥的旨意。然而,点、线的运动,首先要符合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情绪,要从音乐出发,其指挥的过程要符合运动原理。构成图示,且能达到相应的视觉美和动态美。
三、“情景”在合唱指挥法中的运用
1 “挥拍”的几点要求
合唱指挥者在指挥一首作品的同时要有相应的手势动作的设计,而这些动作设计的依据是在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情绪上,要结合住作品的谱面内容,基本表情、速度、力度、节奏、段落、曲式、和声织体等上面做好充足的案头工作。在掌握一定的音乐线条上进行自己的设计,指挥的挥拍部合唱作品情感内容的表达如何更准确更完美,就要求指挥者有一定的手势动作设计水准。
指挥动作的设计决定着每一小节的击拍数目;决定击拍的方式;同时为度对击拍也有一定的影响;决定着声部的进入。挥拍的基本原则就是:准确、规范、自然、简练。准确:简单的说就是指挥者针对合唱队员来说,面对合唱团员的时候,要让团员们能够清楚准确的预判出指挥手势的走向,在符合作品情感线条的同时,让团员们能够准确的看清楚指挥者的手势。这样有助于将大家对音乐的表现力进行统一,完美的呈现音乐。规范:在合唱徘练和演出时,指挥者的手势动作一定要具有专业的规范性,有固定的基础标准,不要盲目的去挥拍,这样会让合唱队员处于摸不着头脑的状态,不利于指挥与合唱团的沟通和配合。自然:一个指挥的精神面貌是最重要的,无论在与团员沟通或者是排练的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体态端正自如。让团员们感觉很自然、放松,使整个合唱团也会被感染,有助于大家的演唱。简练:简单的说就是在挥拍的过程中要学会省,多余的动作不要挥,尽量简明扼要,一个线条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多加其他的无用的手势动作, 送样能让合唱团员很清晰的看明白。基础就是以点、线为主。点、线的应用又要根据作品的风格。抒情性、进行曲性、叙事性等不同风格的作品性质,要运用相应的手势动作设计,在遵循基本挥拍的基础上。挥拍的特征:也就是基本的图线轨迹,击拍线也称加速线、拍点、反射线。以点、线为主的基本挥拍动作,一部合唱作品音乐形象的呈现,要由指挥手势上的线条(直线式或曲线式)、点来表现出来。“点”与“线”的结合就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旋律形态。
“力度”对动作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音巧需要力度的变化,所以肯定会影响到指挥动作的设计变化。因此,一首作品内部的强和弱的地方,也就给指挥者提供了指挥动作幅度的大小,决定力度的高与低,同时还可以延伸到渐强和渐弱的手势设计。送样能使作品听起来不会那么单一没有流动性,有了力度的变化,也就给作品増加了音响上的色彩变化,极大的丰富了合唱作品的情感。
2“情景”在合唱指挥手势动作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以作品《黄水谣》的部分乐句为例
《黄水谣》是以歌谣式叙事风格三段体写成的,音调朴素,其首段的音乐情绪直接呈现出“喜”,不管是开头的“黄水奔流向东方”还是后面的“麦苗儿肥豆花儿香”都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唯美的乡村景象,作为指挥,在进行到这一段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是打拍子而已,要以愉快明朗的情绪、连绵流畅的指挥线条来处理这一段。这个乐段的旋律,就像连绵起伏的河水在不停流动,所以在这一段我会尽量弱化手臂的拍子的图示,将指挥图示中“点”的部分尽量抹去,而改用“线”性的动作,同时我还会在相应的段落用手势描绘出相近的景象来更好的帮助队员理解和诠释该段要表现的音乐情绪。
这首乐曲的主要描绘对象是黄河。而此乐章的黄河是温柔的、平静的黄河,与我们心目中所谓“怒吼的黄河”的形象不一样,所以,从节奏上来说,这首乐曲的整体节奏相对较缓,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与歌词相对应的的变化的节奏。“奔腾叫嚣如虎狼”的旋律进行与“浪又高”处的旋律进行相似,都呈“波浪形”以配合歌词进行;在第二、第三个绿圈中,节奏配合“开河渠”、“筑堤防”的意义,运用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来使其富有动感,更加生动。“麦苗肥啊豆花香”表现的是人民在收获后的幸福、满足的心情,音高逐渐递增,并且在“豆花香”處达到高峰,并且在最高音的“香”处做了节奏上的延长,表现出了人民溢于言表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从指挥法上来说,在音乐进行到“黄水奔流向东流”时我会尽量减少小臂和手腕的动作,而尽量用大臂来完成这一乐句,并相应的作出推动的样式,以所谓“情景”的方式来表现黄河的流动涌动。
在音乐进行到“水又急 浪又高”时,不同于之前刻意弱化指挥图示中的拍点的做法,主要拍在“水”和“浪”字上,尤其“浪”字开始进入渐强,手势要强有力并且增加弹性,弧度变小,后一句顿音的地方,我会直接采用直线加捶打的手势以期达到我心中此处音乐应有的力度和情绪。
在音乐进行到“奔腾叫嚣如虎狼”时,我会采用一种类似“捞”的手法来达到我心中所预期的音乐效果,而这个“捞”的手势和之前“黄水奔流向东方”“推”的手势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来此处“如虎狼”的流水之急。
总结:
通过将“情景音乐”与合唱指挥专业的指挥图示做了一点简单的比对后,我发现“情景音乐”其实在我们常见的音乐艺术形式中都有相应的体现,“情景”也作为一种相较之音乐来说更具“可视性”的艺术形态可以更好的传递无论是合唱指挥、乐队指挥对于合唱团或乐队还是演奏者对于听众的音乐思考。
参考文献:
[1] 郝世录. 合唱指挥的手势动作设计与作品情感对应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5.
[2]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 2011 年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 2011XWD - S1302。作者简介: 陈波 ( 1973 - ) ,男,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学院 2010 级音乐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3] 反思指挥法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与地位 陈波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傅汀翎(1995.4-),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硕士在读。
【关键词】情景音乐;合唱;指挥法
一、合唱的定义及合唱的要求
1 合唱的定义
合唱作为一种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艺术形式,最需要的就是所有合唱队员之间相互的配合,需要指挥将众多个性的声音变成共性的、统一、和谐的声乐,而這就要求了“统一的发声方法、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清晰的语言、协调而均衡的音响以及丰富的音色变化”。
合唱作品之所以不同于齐唱作品就是因为其同时进行的不同声部,也就是两条旋律:一条是合唱作品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纵向旋律,也就是和声旋律,在这条旋律中,有主旋律的进行,也有配合主旋的和声声部,所以在处理纵向旋律的时候便要分清主次,同时,在保证主旋律稳定且突出的情况下还要重视和声声部的旋律以及音色,因为和声声部在推动整个乐曲情感走向和高潮的推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条就是旋律声部,旋律声部的横向和谐直接影响到了乐曲的进行是否和谐,是整个合唱团的音色是否统一的前提。所以,在整个合唱队的进行中作为指挥要同时兼顾这两条旋律线。
2 合唱的要求
在合唱队的日常训练中,我们需要做到齐、准、合,这三个字。
首先是“齐”:同时发声,做到起音齐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点是“准”。首先就是音准,音准训练其实是合唱队的基本训练。对于稍稍专业一些的合唱团来说,在追求音准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声的关系和融合度,要将和声色彩尽可能的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做到呼吸准,该连则连,该断则断,这就要求指挥在排练前的读谱过程中要准确的了解到作曲家的意图;最后,还要做到吐字咬字准。
第三点是“合”。这里的“合”以及不仅仅是指统一的发声状态(包括统一的起声、呼吸技巧、统一的发声和力度安排等),更多的指的是一种合唱队员与指挥之间的一种和谐,一种默契,即“在情感的表达与处理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上达到统一”。这种和谐是建立在每一次排练中指挥与合唱队队员的磨合之中的,在排练中,指挥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的调动合唱队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二、合唱指挥法
“现代指挥艺术是带有指挥个性色彩去诠释作品深刻内涵,具有二度创作的特性,它已不是过去音乐活动中起辅助作用的产物,而是在乐队或唱队中将静止的乐谱还原为生动音响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人物,是作品的解释者,是乐队、唱队的灵魂。由于指挥艺术的发展,在这一艺术领域形成了指挥特有的表达手段———指挥法,指挥法是指挥者运用上肢并辅以表情和呼吸,对音乐运动及其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提前预示出来,带领演唱、演奏者去艺术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方法。我们常常说: 指挥是预示的艺术,预示什么 预示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等等,众多队员需要指挥提前给予暗示,以便用统一的音乐表达方式去演唱、演奏乐谱。而能够准确、简练地传递指挥者的意图手段正是准确的指挥技法。所以说,指挥技法的掌握和指挥技巧的高低是指挥者能力的体现。
指挥法有着两个层面的功能作用: 一方面运用指挥法去引领演唱、演奏者呈示作品,音乐有基本的物理属性,如速度、力度等可量化参数,作为指挥就是要运用指挥技术去控制、把握好这些参数,按照作曲家谱写的乐谱去正确完成谱面的技术要求,并且预知和防止演员可能发生的错误,这是对符号化乐谱音响的还原,属于基本层面; 音乐还有不可量化的另一方面,那就是艺术的表现力。指挥必须上升到艺术表达的高度,运用符合艺术规律的指挥语言,形象再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即指挥者用外化、视觉化的技法让被指挥者感受到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指挥者个性的诠释,指挥法是指挥者与被指挥者信息传递的桥梁,要使信息传递通畅,需要指挥者既准确又艺术性地掌握并运用指挥法。
合唱指挥者在遵循基本的合唱指挥技法的同时,更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手势语言,来对作品进行情感和内容上的创新。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表现情绪,指挥者要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手势传递给合唱队员,达到基本情感上的统一。指挥者不仅是音乐作品的领导者更是作品的二度创作者。在遵循指挥技法的同时,
设计出不同的指挥方式。合唱作品的创作是极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不同和声的音效来表现人的内也情感的变化。在千变万化和声织体上,透漏出不同的情感、情绪。指挥的指挥技术必须服从于指挥者预先作品所持有的概念。各种对于作品的预见和理解,决定了指挥者所运用的指挥技术,并使这一技术与作品情感相适应。指挥者通过点、线手段来传达指挥的旨意。然而,点、线的运动,首先要符合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情绪,要从音乐出发,其指挥的过程要符合运动原理。构成图示,且能达到相应的视觉美和动态美。
三、“情景”在合唱指挥法中的运用
1 “挥拍”的几点要求
合唱指挥者在指挥一首作品的同时要有相应的手势动作的设计,而这些动作设计的依据是在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情绪上,要结合住作品的谱面内容,基本表情、速度、力度、节奏、段落、曲式、和声织体等上面做好充足的案头工作。在掌握一定的音乐线条上进行自己的设计,指挥的挥拍部合唱作品情感内容的表达如何更准确更完美,就要求指挥者有一定的手势动作设计水准。
指挥动作的设计决定着每一小节的击拍数目;决定击拍的方式;同时为度对击拍也有一定的影响;决定着声部的进入。挥拍的基本原则就是:准确、规范、自然、简练。准确:简单的说就是指挥者针对合唱队员来说,面对合唱团员的时候,要让团员们能够清楚准确的预判出指挥手势的走向,在符合作品情感线条的同时,让团员们能够准确的看清楚指挥者的手势。这样有助于将大家对音乐的表现力进行统一,完美的呈现音乐。规范:在合唱徘练和演出时,指挥者的手势动作一定要具有专业的规范性,有固定的基础标准,不要盲目的去挥拍,这样会让合唱队员处于摸不着头脑的状态,不利于指挥与合唱团的沟通和配合。自然:一个指挥的精神面貌是最重要的,无论在与团员沟通或者是排练的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体态端正自如。让团员们感觉很自然、放松,使整个合唱团也会被感染,有助于大家的演唱。简练:简单的说就是在挥拍的过程中要学会省,多余的动作不要挥,尽量简明扼要,一个线条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多加其他的无用的手势动作, 送样能让合唱团员很清晰的看明白。基础就是以点、线为主。点、线的应用又要根据作品的风格。抒情性、进行曲性、叙事性等不同风格的作品性质,要运用相应的手势动作设计,在遵循基本挥拍的基础上。挥拍的特征:也就是基本的图线轨迹,击拍线也称加速线、拍点、反射线。以点、线为主的基本挥拍动作,一部合唱作品音乐形象的呈现,要由指挥手势上的线条(直线式或曲线式)、点来表现出来。“点”与“线”的结合就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旋律形态。
“力度”对动作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音巧需要力度的变化,所以肯定会影响到指挥动作的设计变化。因此,一首作品内部的强和弱的地方,也就给指挥者提供了指挥动作幅度的大小,决定力度的高与低,同时还可以延伸到渐强和渐弱的手势设计。送样能使作品听起来不会那么单一没有流动性,有了力度的变化,也就给作品増加了音响上的色彩变化,极大的丰富了合唱作品的情感。
2“情景”在合唱指挥手势动作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以作品《黄水谣》的部分乐句为例
《黄水谣》是以歌谣式叙事风格三段体写成的,音调朴素,其首段的音乐情绪直接呈现出“喜”,不管是开头的“黄水奔流向东方”还是后面的“麦苗儿肥豆花儿香”都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唯美的乡村景象,作为指挥,在进行到这一段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是打拍子而已,要以愉快明朗的情绪、连绵流畅的指挥线条来处理这一段。这个乐段的旋律,就像连绵起伏的河水在不停流动,所以在这一段我会尽量弱化手臂的拍子的图示,将指挥图示中“点”的部分尽量抹去,而改用“线”性的动作,同时我还会在相应的段落用手势描绘出相近的景象来更好的帮助队员理解和诠释该段要表现的音乐情绪。
这首乐曲的主要描绘对象是黄河。而此乐章的黄河是温柔的、平静的黄河,与我们心目中所谓“怒吼的黄河”的形象不一样,所以,从节奏上来说,这首乐曲的整体节奏相对较缓,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与歌词相对应的的变化的节奏。“奔腾叫嚣如虎狼”的旋律进行与“浪又高”处的旋律进行相似,都呈“波浪形”以配合歌词进行;在第二、第三个绿圈中,节奏配合“开河渠”、“筑堤防”的意义,运用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来使其富有动感,更加生动。“麦苗肥啊豆花香”表现的是人民在收获后的幸福、满足的心情,音高逐渐递增,并且在“豆花香”處达到高峰,并且在最高音的“香”处做了节奏上的延长,表现出了人民溢于言表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从指挥法上来说,在音乐进行到“黄水奔流向东流”时我会尽量减少小臂和手腕的动作,而尽量用大臂来完成这一乐句,并相应的作出推动的样式,以所谓“情景”的方式来表现黄河的流动涌动。
在音乐进行到“水又急 浪又高”时,不同于之前刻意弱化指挥图示中的拍点的做法,主要拍在“水”和“浪”字上,尤其“浪”字开始进入渐强,手势要强有力并且增加弹性,弧度变小,后一句顿音的地方,我会直接采用直线加捶打的手势以期达到我心中此处音乐应有的力度和情绪。
在音乐进行到“奔腾叫嚣如虎狼”时,我会采用一种类似“捞”的手法来达到我心中所预期的音乐效果,而这个“捞”的手势和之前“黄水奔流向东方”“推”的手势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来此处“如虎狼”的流水之急。
总结:
通过将“情景音乐”与合唱指挥专业的指挥图示做了一点简单的比对后,我发现“情景音乐”其实在我们常见的音乐艺术形式中都有相应的体现,“情景”也作为一种相较之音乐来说更具“可视性”的艺术形态可以更好的传递无论是合唱指挥、乐队指挥对于合唱团或乐队还是演奏者对于听众的音乐思考。
参考文献:
[1] 郝世录. 合唱指挥的手势动作设计与作品情感对应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5.
[2]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 2011 年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 2011XWD - S1302。作者简介: 陈波 ( 1973 - ) ,男,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学院 2010 级音乐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3] 反思指挥法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与地位 陈波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傅汀翎(1995.4-),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