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133-02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机械制图》课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这两段话精辟地指明了制图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即突出 “练”是为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其技能; “想”是为了使学生建立空间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这二者是相辅想成的.那么在制图教学中如何去体现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即如何突出一个 “练”字和“想”字呢?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着这一理论,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围绕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谈一谈制图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1 技能的形成及特点
技能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但各个不同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制图的教学过程来分析,学生掌握其技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作图技能形成阶段。作图技能是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它的特点是:活动形成是外观的,可能直接观察到的。与作图技能相关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图样的初步知识和图样的几何画法。在教法上应重视建立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示范,如制图工具的正确使用,图线的标准,正确作图方法如圆弧连接、线段连接等,作图的先后顺序和作图方法对提高作图技能有很大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示范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效果明显,学生反映很好。
1.2 空间概念,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阶段。空间概念,空间思维能力属形象思维的范畴,属于心智技能,它的特点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在教法上我运用表象与实质的内在联系的直观性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通过教具、模型,有时用简明语言配以手势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3 空间分析能力的形成阶段。空间分析能力的建立是空间概念,是借助投影原理平面图解法解决空间问题的一种能力。它的特点是动作技能,心智技能结合十分密切。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是相贯、截交线作图,组合体的画法及组合体的看图方法。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循序渐进,着重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的讲解和图解技巧等。
1.4 综合分析能力形成阶段。综合分析能力是指运用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的技能。它的特点是各种技能技巧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是:视图表达方案、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零件测绘,是课程的最重要环节。在教法上应抓住典型例图讲透,分析类比,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共性,分别对待个性问题。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图技能的培养
制图课中的作图技能是属动作技能范畴。是制图课程的一种基本功。如何培养学生的作图技能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心理学指出:“动作技能的培养要形成学生正确的视觉形象与动觉表象的结合,又要使其转化。”一般地动作技能的形成到掌握有以下三個过程:
①建立正确的视觉形象。
②视觉控制与动觉控制相结合。
③基本上有动觉控制。
以制图课程中的《2.6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法》为例,教学应体现三个过程:
①视觉形象,平面形是由线段、尺寸构成。
②动觉表象,线段定位、连接、画出图形、教师示范学生抄画,在制图作业中教师个别指导示范是十分必要的。
③通过多次练习形成动作控制,即掌握作图的基本技能。
3 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促进心智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心智活动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即内化过程。一般地也可有三个过程:
①活动定向,即预先熟悉和关于活动本身的性质、内容、结果等。
②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即借助实物、模型、图表为支柱的心智活动。
③不依赖物质而借助内部语言——思维,进行心智活动,即从表象到抽象的转化。
从制图课中《组合体识读》为例,教学中应体现这三个过程:
①了解组合体的分类,组合形式、位置尺寸关系。活动目的是看三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
②借助模型、轴测图,对照分析引出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两种方法,即强调直观性。
③不依赖直观,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分析三视图,想象组合体的空间形状,即完全脱离直观通过空间分析想象力来完成组合体的识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按从表象——抽象——运用到具体这个心理过程组织教学。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完成组合体训读的法宝,是空间分析、空间想象的有效方法。应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反复讲解。在教学实践中我还让掌握这两种方法比较好的同学当小教员来指导其它同学(当然,必要时给与提前指导)。
总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符合心智发展的过程。下面以组合体识读为例,谈谈二者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讲清《组合体识读》的内容,目的,任务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
心智发展过程1:活动定向,熟悉任务,学习目的,活动性质和结果,从心理上解决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的问题。
教学过程2:借助模型,实物或轴测图、画出组合体三视图,总结出形体与视图之间的线面对应关系和方位关系的普遍规律。
心智发展过程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过程,借助模型,实物以形象的物质进行活动,解决形象与表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学会心智活动的内部语言。
教学过程3:应用线面对应关系和普遍规律,根据三视图画出轴测图,完成组合体识读中的形体想象问题。
心智发展过程3:不依赖实物而借助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内部语言)进行心智活动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完成由表象——抽象的心智活动。
以上就制图教学过程中围绕制图教学的各个环节,着眼于技工的培养问题,作了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性探讨与实践,更行之有效的做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探讨、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制图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心理学特点。运用其规律,掌握其特点就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使用制图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德本主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建议书》,高等教育出版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机械制图》课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这两段话精辟地指明了制图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即突出 “练”是为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其技能; “想”是为了使学生建立空间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这二者是相辅想成的.那么在制图教学中如何去体现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即如何突出一个 “练”字和“想”字呢?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着这一理论,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围绕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谈一谈制图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1 技能的形成及特点
技能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但各个不同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制图的教学过程来分析,学生掌握其技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作图技能形成阶段。作图技能是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它的特点是:活动形成是外观的,可能直接观察到的。与作图技能相关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图样的初步知识和图样的几何画法。在教法上应重视建立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示范,如制图工具的正确使用,图线的标准,正确作图方法如圆弧连接、线段连接等,作图的先后顺序和作图方法对提高作图技能有很大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示范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效果明显,学生反映很好。
1.2 空间概念,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阶段。空间概念,空间思维能力属形象思维的范畴,属于心智技能,它的特点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在教法上我运用表象与实质的内在联系的直观性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通过教具、模型,有时用简明语言配以手势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3 空间分析能力的形成阶段。空间分析能力的建立是空间概念,是借助投影原理平面图解法解决空间问题的一种能力。它的特点是动作技能,心智技能结合十分密切。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是相贯、截交线作图,组合体的画法及组合体的看图方法。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循序渐进,着重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的讲解和图解技巧等。
1.4 综合分析能力形成阶段。综合分析能力是指运用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的技能。它的特点是各种技能技巧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是:视图表达方案、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零件测绘,是课程的最重要环节。在教法上应抓住典型例图讲透,分析类比,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共性,分别对待个性问题。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图技能的培养
制图课中的作图技能是属动作技能范畴。是制图课程的一种基本功。如何培养学生的作图技能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心理学指出:“动作技能的培养要形成学生正确的视觉形象与动觉表象的结合,又要使其转化。”一般地动作技能的形成到掌握有以下三個过程:
①建立正确的视觉形象。
②视觉控制与动觉控制相结合。
③基本上有动觉控制。
以制图课程中的《2.6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法》为例,教学应体现三个过程:
①视觉形象,平面形是由线段、尺寸构成。
②动觉表象,线段定位、连接、画出图形、教师示范学生抄画,在制图作业中教师个别指导示范是十分必要的。
③通过多次练习形成动作控制,即掌握作图的基本技能。
3 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促进心智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心智活动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即内化过程。一般地也可有三个过程:
①活动定向,即预先熟悉和关于活动本身的性质、内容、结果等。
②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即借助实物、模型、图表为支柱的心智活动。
③不依赖物质而借助内部语言——思维,进行心智活动,即从表象到抽象的转化。
从制图课中《组合体识读》为例,教学中应体现这三个过程:
①了解组合体的分类,组合形式、位置尺寸关系。活动目的是看三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
②借助模型、轴测图,对照分析引出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两种方法,即强调直观性。
③不依赖直观,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分析三视图,想象组合体的空间形状,即完全脱离直观通过空间分析想象力来完成组合体的识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按从表象——抽象——运用到具体这个心理过程组织教学。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完成组合体训读的法宝,是空间分析、空间想象的有效方法。应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反复讲解。在教学实践中我还让掌握这两种方法比较好的同学当小教员来指导其它同学(当然,必要时给与提前指导)。
总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符合心智发展的过程。下面以组合体识读为例,谈谈二者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讲清《组合体识读》的内容,目的,任务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
心智发展过程1:活动定向,熟悉任务,学习目的,活动性质和结果,从心理上解决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的问题。
教学过程2:借助模型,实物或轴测图、画出组合体三视图,总结出形体与视图之间的线面对应关系和方位关系的普遍规律。
心智发展过程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过程,借助模型,实物以形象的物质进行活动,解决形象与表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学会心智活动的内部语言。
教学过程3:应用线面对应关系和普遍规律,根据三视图画出轴测图,完成组合体识读中的形体想象问题。
心智发展过程3:不依赖实物而借助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内部语言)进行心智活动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完成由表象——抽象的心智活动。
以上就制图教学过程中围绕制图教学的各个环节,着眼于技工的培养问题,作了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性探讨与实践,更行之有效的做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探讨、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制图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心理学特点。运用其规律,掌握其特点就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使用制图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德本主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建议书》,高等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