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2
摘 要 本文从进城务工现存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作出归纳整理,其中问题归纳为政治参与,收入与消费问题,教育培训与文化生活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健康问题,法律维权问题,金融服务问题,住房问题,心理问题等9个方面,为今后继续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并且通过整理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进城人员且调查研究比较少,没有注意到农民工回流后对乡村的影响问题以及工作地点不同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 农民工 现存问题 研究趋向 回流 综述
从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来看,农民工的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大体有两类: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此类多是在本乡或本村的乡镇企业里或附近的工厂、商店、机关等地方劳动,住在家里的农民工;二是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城里的工厂、机关、商店及服务部门劳动。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是指跨地区流动的进城务工人员,即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因为进城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远比在乡农民工突出,故本文关注对象为狭义的农民工,即进城务工人员。
“改革25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化, 而巨大的流动人口和城市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核心内容。”(李强2004)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一批又一批的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对现代化、城市化建设有着重要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一类进城务工人员身上突显出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崔铭香,邹淑俐2011)。
进城务工人员问题分类和总结
政治参与问题
从政治学角度研究的有:廖艺萍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任中平等《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张丽红的《农民工的政治权利探析》。
周柏春,孔凡瑜在《推进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一文中总结了“经济弱势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意识薄弱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制度滞后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职业流动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文化素质过低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五点进城务工人员政治参与的难解之题(周柏春,孔凡瑜2010)。
农民工的政治境遇是不佳的,而且处于一种“集体漠然”的状态,农民工自身公民意识不足,也不太关心政治权利的拥有和行使,社会方面也基本“无视”农民工这方面的权利和需求(崔铭香,邹淑俐2011)。
收入与消费问题
当前农民工的消费层次仍然较低,收入的提高主要用来增加一些基本的消费项目支出。农民工的消费表现为一方面受到消费能力、消费机制的极大制约,另一方面也具有强烈的潜在消费欲望,消费水平提升空间巨大(叶萍 2010)。
我国大部分农民收入很低,而且数量巨大,客观上对于城镇化建设形成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即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分配市场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
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资水平低、增长缓慢、拖欠等方面,尤其是工资拖欠的问题一直存在特别令人困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国家传统的户籍制度和就业体制。由于体制的惯性,农民工既不能进入“首属劳动力市场”,也很难进入到城市的正式就业支体系中去,这就决定了农民工不可能获得较高的工资,并时时被业主拖欠。
教育培训与文化生活问题
李明华的课题组、李小劲、曾荣青、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吕莉敏、马建富、张红、《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李承志、俞雪琴、沙银芬等经过调查都认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但是,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较低的知识水平,愿意支出费用来获得正规的培训以提高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
农民工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偏弱,闲暇文化生活单调、质量不高,用于文化消费的比例偏低。并且,农民工文化消费质量明显偏低。
农民工求知欲望很强,但业余时间少、经济收入低是农民工阅读难的主要原因,而地理位置远等则是图书馆利用难的主要原因。大量的报告显示,农民工在空闲时间仍会渴望阅读杂志、仍旧希望可以多和社会进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因此兴办农民工图书馆可以使得这些农民工在阅读中放松心情,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城市中无人关心的无根漂泊者,还能够从阅读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农民工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文明进步,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农民工图书馆的兴起无疑是为农民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技术实力、竞争能力創造了条件。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群体的形成,他们不同于其父辈,有自我发展的要求,文化精神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
养老保险问题
国外关于养老模式选择的研究大多偏重于从老年人对养老居住地的选择进行分析。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正在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Lam 1998)
国内对于养老保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1.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归属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2.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养老意愿的研究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类研究。
健康问题
进城打工的农民大多在劳动保护措施较差的环境中工作,有相当的人在高温、噪音、易爆、有毒的环境中工作,加之劳动强度过大保护措施不力,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卢驰文认为:(1)我国与农民有关的社会保障项目目前也不少,但总体而言,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民消费需求扩大的空间较大。(2)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村消费,关键在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3)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覆盖率,能够大大降低农民工的储蓄倾向,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法律权益问题
从法学角度研究的有雷和涛等的《从法律视角看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张艳霞的《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现的法律思考》,明国正等《人权法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性问题》,宫晓霞的《农民工的权益维护与社会保障的构想》。
王艳红认为新时期农民工法律权益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用人单位忽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 不知道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三是农民工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部分农民工回到农村要求耕种原来的责任田, 导致农民工的土地纠纷和邻里纠纷增加。
金融服务问题
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项目很多,但是可真正为农民工所用的却很少。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收入带回家的方式选择。超过60%的农民工选择汇款方式。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仍有近25%的农民工选择自带现金回家;(二)资金借贷及使用情况。在借款来源上来看,亲戚朋友之间借贷占比近70%,超过25%的借款者紧急时向务工单位预借工资,不到10%的借款者曾经向信用社和银行借款,民间借贷的比例不超过5%。可见,信用社和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机构并没有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没有解决农民工对于资金的需求,资金借贷在城乡之间形成了显著的二元市场结构。(三)金融投资状况。购买过基金、股票和国债的仅分别约为12.5%、8.5%和6.9%。农民工的金融投资知识能力及意识等方面尚弱,开发农民工投资市场从而促进农村投资市场开发任重道远。
住房问题
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常年维持在4平方米的水准,与居民相比住房设施简陋、环境差(李斌、王晓京2006),住房的主要类型为工棚和单位宿舍。曹让宏(2009)指出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为农民工提供住房保障是国家履行其义务的重要举措。
为农民工提供廉租住房,一方面改善了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农民工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他们在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加了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朱建美(2007)住房问题是保障农民工生存权的重要方面,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房,必将影响到农民工的身心健康
心理问题
龚昊,朱考金,康来云,朱力,康洁、熊和平等都指出一方面,农民工向往城市,想成为城市的一分子,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他们的血汗和热情;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对于他们的残酷和冷漠,他们又对城市充满着不满和抱怨,甚至是仇恨的心理。而这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制度和政策。
康来云指出农民工在城市的内心感受主要是:1.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2.失衡心理和焦虑情绪;3.孤独和受挫心理。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历史由来有这较全面的总结研究,在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是总结,深入问卷调查研究的不多,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要加强。通过整理,发现对农民工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向新生代的农民工转变,以及农民工融入城市也是比较新的方面。通过对之前成果的总结,发现研究比较多的是关注进城人员的,没有关注到农民工回流后对乡村的影响,同时研究时定义较宽泛,但是实际研究的多是打工人员,没有区分具体的工种和工作范围,这些都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琳.农民工生存现状与和谐城市构建.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29-31.
[2]卢驰文.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农村经济.2008(7):73-76.
[3]李金花,周婷婷,胡福光,李放.农民工对廉租房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苏州、无锡、常州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46-50.
[4]吴兴陆,元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1):26-32.
[5]康来云.农民工心理与情绪问题调查及其调适对策.求实.2004(7):85-88.
[6]朱考金,吴磊.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9-32.
[7]胡银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考察及道德教育探索.湖南师范大学.2006.
摘 要 本文从进城务工现存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作出归纳整理,其中问题归纳为政治参与,收入与消费问题,教育培训与文化生活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健康问题,法律维权问题,金融服务问题,住房问题,心理问题等9个方面,为今后继续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并且通过整理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进城人员且调查研究比较少,没有注意到农民工回流后对乡村的影响问题以及工作地点不同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 农民工 现存问题 研究趋向 回流 综述
从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来看,农民工的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大体有两类: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此类多是在本乡或本村的乡镇企业里或附近的工厂、商店、机关等地方劳动,住在家里的农民工;二是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城里的工厂、机关、商店及服务部门劳动。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是指跨地区流动的进城务工人员,即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因为进城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远比在乡农民工突出,故本文关注对象为狭义的农民工,即进城务工人员。
“改革25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化, 而巨大的流动人口和城市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核心内容。”(李强2004)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一批又一批的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对现代化、城市化建设有着重要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一类进城务工人员身上突显出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崔铭香,邹淑俐2011)。
进城务工人员问题分类和总结
政治参与问题
从政治学角度研究的有:廖艺萍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任中平等《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张丽红的《农民工的政治权利探析》。
周柏春,孔凡瑜在《推进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一文中总结了“经济弱势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意识薄弱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制度滞后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职业流动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文化素质过低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五点进城务工人员政治参与的难解之题(周柏春,孔凡瑜2010)。
农民工的政治境遇是不佳的,而且处于一种“集体漠然”的状态,农民工自身公民意识不足,也不太关心政治权利的拥有和行使,社会方面也基本“无视”农民工这方面的权利和需求(崔铭香,邹淑俐2011)。
收入与消费问题
当前农民工的消费层次仍然较低,收入的提高主要用来增加一些基本的消费项目支出。农民工的消费表现为一方面受到消费能力、消费机制的极大制约,另一方面也具有强烈的潜在消费欲望,消费水平提升空间巨大(叶萍 2010)。
我国大部分农民收入很低,而且数量巨大,客观上对于城镇化建设形成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即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分配市场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
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资水平低、增长缓慢、拖欠等方面,尤其是工资拖欠的问题一直存在特别令人困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国家传统的户籍制度和就业体制。由于体制的惯性,农民工既不能进入“首属劳动力市场”,也很难进入到城市的正式就业支体系中去,这就决定了农民工不可能获得较高的工资,并时时被业主拖欠。
教育培训与文化生活问题
李明华的课题组、李小劲、曾荣青、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吕莉敏、马建富、张红、《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李承志、俞雪琴、沙银芬等经过调查都认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但是,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较低的知识水平,愿意支出费用来获得正规的培训以提高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
农民工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偏弱,闲暇文化生活单调、质量不高,用于文化消费的比例偏低。并且,农民工文化消费质量明显偏低。
农民工求知欲望很强,但业余时间少、经济收入低是农民工阅读难的主要原因,而地理位置远等则是图书馆利用难的主要原因。大量的报告显示,农民工在空闲时间仍会渴望阅读杂志、仍旧希望可以多和社会进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因此兴办农民工图书馆可以使得这些农民工在阅读中放松心情,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城市中无人关心的无根漂泊者,还能够从阅读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农民工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文明进步,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农民工图书馆的兴起无疑是为农民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技术实力、竞争能力創造了条件。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群体的形成,他们不同于其父辈,有自我发展的要求,文化精神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
养老保险问题
国外关于养老模式选择的研究大多偏重于从老年人对养老居住地的选择进行分析。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正在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Lam 1998)
国内对于养老保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1.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归属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2.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养老意愿的研究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类研究。
健康问题
进城打工的农民大多在劳动保护措施较差的环境中工作,有相当的人在高温、噪音、易爆、有毒的环境中工作,加之劳动强度过大保护措施不力,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卢驰文认为:(1)我国与农民有关的社会保障项目目前也不少,但总体而言,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民消费需求扩大的空间较大。(2)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村消费,关键在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3)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覆盖率,能够大大降低农民工的储蓄倾向,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法律权益问题
从法学角度研究的有雷和涛等的《从法律视角看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张艳霞的《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现的法律思考》,明国正等《人权法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性问题》,宫晓霞的《农民工的权益维护与社会保障的构想》。
王艳红认为新时期农民工法律权益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用人单位忽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 不知道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三是农民工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部分农民工回到农村要求耕种原来的责任田, 导致农民工的土地纠纷和邻里纠纷增加。
金融服务问题
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项目很多,但是可真正为农民工所用的却很少。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收入带回家的方式选择。超过60%的农民工选择汇款方式。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仍有近25%的农民工选择自带现金回家;(二)资金借贷及使用情况。在借款来源上来看,亲戚朋友之间借贷占比近70%,超过25%的借款者紧急时向务工单位预借工资,不到10%的借款者曾经向信用社和银行借款,民间借贷的比例不超过5%。可见,信用社和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机构并没有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没有解决农民工对于资金的需求,资金借贷在城乡之间形成了显著的二元市场结构。(三)金融投资状况。购买过基金、股票和国债的仅分别约为12.5%、8.5%和6.9%。农民工的金融投资知识能力及意识等方面尚弱,开发农民工投资市场从而促进农村投资市场开发任重道远。
住房问题
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常年维持在4平方米的水准,与居民相比住房设施简陋、环境差(李斌、王晓京2006),住房的主要类型为工棚和单位宿舍。曹让宏(2009)指出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为农民工提供住房保障是国家履行其义务的重要举措。
为农民工提供廉租住房,一方面改善了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农民工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他们在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加了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朱建美(2007)住房问题是保障农民工生存权的重要方面,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房,必将影响到农民工的身心健康
心理问题
龚昊,朱考金,康来云,朱力,康洁、熊和平等都指出一方面,农民工向往城市,想成为城市的一分子,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他们的血汗和热情;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对于他们的残酷和冷漠,他们又对城市充满着不满和抱怨,甚至是仇恨的心理。而这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制度和政策。
康来云指出农民工在城市的内心感受主要是:1.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2.失衡心理和焦虑情绪;3.孤独和受挫心理。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历史由来有这较全面的总结研究,在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是总结,深入问卷调查研究的不多,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要加强。通过整理,发现对农民工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向新生代的农民工转变,以及农民工融入城市也是比较新的方面。通过对之前成果的总结,发现研究比较多的是关注进城人员的,没有关注到农民工回流后对乡村的影响,同时研究时定义较宽泛,但是实际研究的多是打工人员,没有区分具体的工种和工作范围,这些都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琳.农民工生存现状与和谐城市构建.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29-31.
[2]卢驰文.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农村经济.2008(7):73-76.
[3]李金花,周婷婷,胡福光,李放.农民工对廉租房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苏州、无锡、常州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46-50.
[4]吴兴陆,元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1):26-32.
[5]康来云.农民工心理与情绪问题调查及其调适对策.求实.2004(7):85-88.
[6]朱考金,吴磊.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9-32.
[7]胡银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考察及道德教育探索.湖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