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当成重要的教育目标,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让学生具备学习语文以及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品质。深度学习是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本文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进行探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85
小学班级区别于幼儿园班级的散漫随意、中学班级的纪律严明,在班级管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天性幼稚、顽皮贪玩以及不爱学习等方面。在此阶段,班主任老师如何发挥一个班级的领头人物的作用,进行有效班级管理的同时,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班主任可以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作为改善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实现班级良好教育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指向学生的人格。人之为人,其心需正,《礼记·大学》中“正心诚意”四个字,是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最好注解。“正心”指的是端正思想,“诚意”指的是诚恳的心意,不自欺,也不欺人。学生需要端正态度,才能遵从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才能走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学生若能端正心态,以真诚之心学习,就意味着其内在有一股正向的推动力不断地推动其向前发展,也就是说,“正心诚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人格修养需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教育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有了“正心诚意”的观念,便会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接受积极的思想,并将之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身的修养,这也是所谓的知行合一。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传播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贯通课堂内外,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凸显语文知识的实用性,贯通课堂和课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应用提供良好的途径。课堂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当前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当成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然后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促进知识迁移运用。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将阅读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主旨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还能够从中归纳出阅读的有效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利用课堂上掌握的阅读方法来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将课堂中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课外,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化,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阅读形式的丰富性培养良好语文阅读习惯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大多以图画、插画的形式辅以文字进行简单的阅读。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以中长篇课文的形式进行阅读理解,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对长篇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等进行集中阅读。在当下普遍心浮气躁的阅读风气下,语文老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专属于学生的阅读时间。如在班级内部建立读书角的形式,不限类型、不限题材,通过丰富的阅读资料来充实小学生的课堂,并在班级中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周由学生自发地组织好书推荐,让好书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广泛而全面的阅读,交流心得的同时也会增加大家再次阅读的时间。一本好书需要一读再读,反复阅读,这样才能深刻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个培养过程往往是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有所体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活动,强化阅读思维,强调从形象思维慢慢过度到抽象思维,最终促成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首先,注重阅读活动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书籍或其他阅读内容,一方面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之拥有多维度的知识吸收途径;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也增强个人语感。
其次,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营造思考环境,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这样的环境,学生很难理解古诗文当中的韵味,感受不到作者赋予文字当中的真情实感和家国情怀,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此部分教学时,要将背景解读置于重要的位置,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有所提升。比如,在学习到《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一棵树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者还在文章当中表达了这样一种主题: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树木,相当于爱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保护我们所能拥有的生活。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并在表演的过程中传达个人的情感和观念,对原有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丰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全面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和学生对话、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知识、成长以及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的需求,让他们能够爱上语文、有所成长,不断进步。当然,这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本质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耐心,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方法,互相交流,以便为后续的教学过程做出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夏燕.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00287-00287.
[2] 李作芳.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037(014):60-61.
[3] 周翔. 农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引领的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 479(05):24.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385
小学班级区别于幼儿园班级的散漫随意、中学班级的纪律严明,在班级管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天性幼稚、顽皮贪玩以及不爱学习等方面。在此阶段,班主任老师如何发挥一个班级的领头人物的作用,进行有效班级管理的同时,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班主任可以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作为改善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实现班级良好教育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指向学生的人格。人之为人,其心需正,《礼记·大学》中“正心诚意”四个字,是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最好注解。“正心”指的是端正思想,“诚意”指的是诚恳的心意,不自欺,也不欺人。学生需要端正态度,才能遵从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才能走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学生若能端正心态,以真诚之心学习,就意味着其内在有一股正向的推动力不断地推动其向前发展,也就是说,“正心诚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人格修养需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教育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有了“正心诚意”的观念,便会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接受积极的思想,并将之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身的修养,这也是所谓的知行合一。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传播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贯通课堂内外,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凸显语文知识的实用性,贯通课堂和课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应用提供良好的途径。课堂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当前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当成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然后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促进知识迁移运用。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将阅读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主旨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还能够从中归纳出阅读的有效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利用课堂上掌握的阅读方法来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将课堂中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课外,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化,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阅读形式的丰富性培养良好语文阅读习惯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大多以图画、插画的形式辅以文字进行简单的阅读。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以中长篇课文的形式进行阅读理解,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对长篇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等进行集中阅读。在当下普遍心浮气躁的阅读风气下,语文老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专属于学生的阅读时间。如在班级内部建立读书角的形式,不限类型、不限题材,通过丰富的阅读资料来充实小学生的课堂,并在班级中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周由学生自发地组织好书推荐,让好书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广泛而全面的阅读,交流心得的同时也会增加大家再次阅读的时间。一本好书需要一读再读,反复阅读,这样才能深刻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个培养过程往往是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有所体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活动,强化阅读思维,强调从形象思维慢慢过度到抽象思维,最终促成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首先,注重阅读活动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书籍或其他阅读内容,一方面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之拥有多维度的知识吸收途径;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也增强个人语感。
其次,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营造思考环境,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这样的环境,学生很难理解古诗文当中的韵味,感受不到作者赋予文字当中的真情实感和家国情怀,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此部分教学时,要将背景解读置于重要的位置,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有所提升。比如,在学习到《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一棵树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者还在文章当中表达了这样一种主题: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树木,相当于爱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保护我们所能拥有的生活。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并在表演的过程中传达个人的情感和观念,对原有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丰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全面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和学生对话、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知识、成长以及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的需求,让他们能够爱上语文、有所成长,不断进步。当然,这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本质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耐心,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方法,互相交流,以便为后续的教学过程做出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夏燕.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00287-00287.
[2] 李作芳.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037(014):60-61.
[3] 周翔. 农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引领的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 47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