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它在农历中没有确定的日期,但以太阳到达黄经15度为准,冬至过后105天即为"清明节"。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变暖、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柳绿桃红,自然界出现一片清朗明艳的景象。
一、清明节的由来
古人的《岁时百问》中也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的解释。作为节日,节期只有一天;作为"节气",节期较长,则有"前后十日"之说。宋代史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饰浓抹,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萧鼓,终日不绝。"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被金人张著命名为《清明上河图》,这里的"清明"如果按"时令说",应该指"前后十日"这段时间。
二、民俗文化与传承
《荆楚岁时记》有:"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所以,这一天又称"寒食节"。此节最初是为纪念介子推设立的。春秋时期,介子推辅佐流亡他国的晋公子重耳,曾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征聘介子推出仕为官,介子推不从,便和母亲一起隐居绵山。晋文公让人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愿为官,撞树而死。晋文公对此十分悲悔,于是将介子推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建庙祀之,并下令每年到这一天"禁火三日",以吃冷食寄托哀思。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再后来,这一天演变为皇家祭陵、庶民上坟的祭日。各个家庭都要必备供献、冥纸钱币、香蜡火烛上坟扫墓祭祖,已流传至今。
四、民俗文化与诗歌的发展
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份,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就是清明节家人祭祖的盛况。
五、地方民俗节日活动习惯
今天我们礼县桥头镇人则把"清明"和"寒食"分割开来,认为这是两个祭祖节,清明要早祭,寒食要晚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儿有女早上坟,无儿无女等清明"。意思是要在清明前两三天上坟祭祖,彰显人丁兴旺,富贵腾达,弘扬祭祖敬老的传统美德。
六、党和政府的伟大举措
现如今,这一节日习俗又被国家正式列为纪念先祖和英烈的法定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与传统文明的节日祭祀活动日。
综上所述,在語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了解我国民俗文化与人文历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启蒙和导向作用,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继承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清明节的由来
古人的《岁时百问》中也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的解释。作为节日,节期只有一天;作为"节气",节期较长,则有"前后十日"之说。宋代史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饰浓抹,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萧鼓,终日不绝。"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被金人张著命名为《清明上河图》,这里的"清明"如果按"时令说",应该指"前后十日"这段时间。
二、民俗文化与传承
《荆楚岁时记》有:"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所以,这一天又称"寒食节"。此节最初是为纪念介子推设立的。春秋时期,介子推辅佐流亡他国的晋公子重耳,曾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征聘介子推出仕为官,介子推不从,便和母亲一起隐居绵山。晋文公让人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愿为官,撞树而死。晋文公对此十分悲悔,于是将介子推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建庙祀之,并下令每年到这一天"禁火三日",以吃冷食寄托哀思。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再后来,这一天演变为皇家祭陵、庶民上坟的祭日。各个家庭都要必备供献、冥纸钱币、香蜡火烛上坟扫墓祭祖,已流传至今。
四、民俗文化与诗歌的发展
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份,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就是清明节家人祭祖的盛况。
五、地方民俗节日活动习惯
今天我们礼县桥头镇人则把"清明"和"寒食"分割开来,认为这是两个祭祖节,清明要早祭,寒食要晚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儿有女早上坟,无儿无女等清明"。意思是要在清明前两三天上坟祭祖,彰显人丁兴旺,富贵腾达,弘扬祭祖敬老的传统美德。
六、党和政府的伟大举措
现如今,这一节日习俗又被国家正式列为纪念先祖和英烈的法定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与传统文明的节日祭祀活动日。
综上所述,在語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了解我国民俗文化与人文历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启蒙和导向作用,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继承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