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绿色金融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融资保障,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绿色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探究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主要从企业信誉、研发能力、内部控制、资源配置及自身效应五个方面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绿色金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服务对象存在局限、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等问题,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金融服务对象和提高企业披露频率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金融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融资保障,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绿色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探究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主要从企业信誉、研发能力、内部控制、资源配置及自身效应五个方面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绿色金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服务对象存在局限、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等问题,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金融服务对象和提高企业披露频率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十四五”时期应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更加关注质量发展问题,着力提升发展质量。习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微观层面高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企业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微观主体。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从投入到最终产出转化的整体效率,它与财务指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考虑了技术进步和创
资本市场大幅动荡会损害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行。中国A股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企业管理层长期隐瞒负面信息,导致信息不良囤积,进而引起股价剧烈波动,甚至崩盘。实践证明,股价崩盘与信息不恰当的披露和使用密切相关。从信息供给侧来看,企业要求较为稳健的会计信息可使管理层的行为更加自觉和长远化,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从信息需求侧来看,机构投资者作为大型的信息使用者,为获取长期利益可能偏向选择会计信
在企业全球化采购的背景下,供应链网络结构日益复杂且受到内外部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供应商中断风险发生频率在大幅提升,相应的诸多零售端企业纷纷建立多源采购的模式和严格的供应准入标准来应对中断风险,使得供应中断风险管理成为供应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且进一步加剧了供应商间的竞争与联盟意识。此外,中小型供应商在供应端企业中占据较大比例且其在供应中断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资金不足以及技术知识匮乏等诸多问题。因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模式已经难以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追求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价值逻辑,着重强调企业为顾客创造新价值而进行价值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创新,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在此情况下,企业从政府或自身关系网络中获取的制度资本,能否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倘若可行,企业又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部各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尽管如此,中部地区在技术创新上仍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明显差距,社会经济发展呈现缓慢增长态势,甚至出现“中部塌陷”等现象。为此,国家提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并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明确推进中部地区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意义。然而,区域转型
踝泵运动(ankle pump exercise, APE)作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措施之一,其简单、安全、易行等优势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目前关于APE的频率、时间、角度、体位及辅助运动等如何设定尚存争议。该文将围绕APE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血液流变学效应、临床应用现状及辅助APE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方法与指导。
近年来,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危害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员工绿色行为受到资源型企业、企业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员工绿色行为的提升成为提高企业绿色绩效、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响应绿色发展要求的有效手段。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要求企业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全面实现。资源型企业生态价值的实现既需要组织层面管理实践的开展,也需要个体层面员工绿色行为的提升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企业与投资者间的积极互动,不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非财务信息的重要载体,社会责任报告能够向外界披露增量信息,使得资本市场的信息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而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不足三分之一,多数企业仍未意识到社会责任信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2022年1月1日颁布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强调基础研究是我国一项战略需求,明确了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先导作用。同时,把企业视为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主体,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优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原始创新。然而现状是虽然企业已成为我国研发投入主体,但企业对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水平仍然偏低。长期以来,研发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却并未获得预期原始创新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