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不可能脱离英语文化而单独存在。如何秉承“文化之间只有区别,没有高下”的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作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优雅的双手(Graceful hands)”作为例证,具体说明该课堂可以开展的死亡教育、与他人及与自然的关系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大学英语;死亡教育
  一、引言
  1.德育教育的基本概念。我国唐代的学者、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克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王平丽,2007.9,今日科苑)。《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2010-2020)》在战略主题中提到“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2010-2020)》,2010)。
  2.大学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教育必须有载体或者媒介,言传身教的言与身就是媒介之所在,同理文化的传播必然以语言作为重要的媒介。反过来讲,任何语言学习和教学也不可能脱离母语文化而单独存在,曾经热热闹闹的世界语(Esperanto)的推广正是因为没有文化根基而只能风光一时。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时、学分占比很高的课程,总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英语国家的文化,忽略也罢,重视也好,她总是在那里。
  然而,决策层和学术界对于此问题的关注度还明显不够。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描述教学目标时与德育教育有关的措词是“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该文件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成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各层次分别对听力、口语、阅读、书面表达、翻译和词汇量作了规定,对于德育教育没有明确提及。从文本可以解读出目标的设定侧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对于文华素养的培养关注不够,偏重于“术”而不是“道”。
  在中国知网(CNKI)以德育教育为关键词,包含大学英语进行搜索得到的相关论文有84篇。宏观论述居多,具体事例较少。
  3.实现途径(文化对比)。作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通过文化的对比来实现。在语言学习中涉及文化内容时坚持文化之间只有异同、没有高下的原则,坚持观察而不评判的原则,基于现代文明所形成的基本共识,探究不同文明在对待自然、自我和他人时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异同,力争取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二、优雅的双手(Graceful hands)一文中的德育教育
  优雅的双手(Graceful hands)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的A篇课文,作者从专业护理人员的角度讲述了自己与濒死的克拉克夫人相处最后一夜的故事。故事中,克拉克夫人坦然谈论自己的死亡;为了避免家人难过而打发他们离开;将自己在人世弥留的最后一夜与作者一起度过。读者如果对东西方文化没有深入思考,不熟悉文章来龙去脉也许并不会觉得文章有任何感人之处,激发的最多只是同情和悲悯之情而已。然而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节选时被删除的内容,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打造一道文化大餐。
  1.对待死亡。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未知生,焉知死”,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民间文化追求以各种方法延长生命,直至长生。尽管在历史上出现过庄子这样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的智者,但是汉文化的主流是把谈论死亡看作一种禁忌(taboo),担心公开地谈论死亡会带来死亡。在中国文化长期的历史中,“视死如视生”的观点促使人们追求厚葬,墓穴与陪葬品高度追求与生人相似。
  本篇文章中克拉克夫人坦然面对自己死亡的事例可以作为极好的契机进行启迪性的死亡教育。教学过程可以结合耶鲁关于死亡的公开课,BBC纪录片“人体漫游”的第七集(死亡)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方主流观点对待死亡的态度。耶鲁关于死亡的公开课主要从学术角度阐释死亡的定义,过程等等,BBC“人体漫游”的第七集(死亡)讲述了主人公Herbie同意BBC拍摄自己从患癌症到死亡将近一年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了知自己的疾病时的淡定与从容以及面对死亡来去自如的态度。Herbie去世后他的妻子和亲朋按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他生前种植的玫瑰花丛,一位朋友唱起“如果你走了,我们一起注视你离开”(If you go,let’s see you go)。这些内容可以拿来和中国文化对于死亡的态度相比较,和我们的厚葬之风相比较,倡导陶渊明所提倡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河”,同时也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生态文明不谋而合。
  2.对待家人。中国文化一直高度期待去世时家人、特别是子女,尤其是儿子的陪伴,传统的算命先生都会说上“生有几子,几子送终”的话,所以临终前的陪伴和人死后的嚎哭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事。优雅的双手(Graceful hands)一文中主人公克拉克夫人在和作者不多的交流中断续提到“我把家人都打发回家了,不想让他们看到……”(I sent… my family … home … tonight … didn’t want … them … to see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说明克拉克夫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淡定与从容,同时也说明她为家人所作的种种考虑。
  3.对待他人。今天的中国社会,医患关系高度紧张,彼此之间互不信任,“医闹”流行直至伤医、杀医等事件频繁发生。如何重构医患之间的信任,优雅的双手(Graceful hands)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故事中,克拉克夫人谈到打发全家人离开,却让作者留下(You … stay…)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表面看来这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从省略掉的头尾发现作者其实是一个由于病人投诉正处于留岗查看的看护者,克拉克夫人也一定了解作者的处境,所以在生前安排了为作者“正名”。一方面她让作者陪伴走完人生的末路,体现出对作者高度的信任,另一方面在她死后的讣告中专门对作者的护理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从而在作为钢琴教师育人无数的基础上又在生命的终结之时,为另一个正处于麻烦之中的生命提供了一只援助之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为师者自身具备较高的东西方文化素养,具备为事业投入的精神,刻苦钻研,勤于积累,大学英语的教学完全可以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之外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平丽.德育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今日科苑,2007,9:260.
  [2]陆月华.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人文社科,2005,7:115.
  [3]陈爽.大学英语教学渗透思想道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25-26.
  [4]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2010-2020)[S].2010.
  [5]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2007.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基础部)
其他文献
摘 要:CDN技术的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机制研究有着广泛的研究意义,通过提出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的过程模型,分析了新媒体思政教育交流的优势,指出了思政教育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接着对CDN技术下新媒体思政教育过程模型进行概述,对新媒体思政教育交流过程模型概述分解分析。最后对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交流平台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CDN;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型  一、研究意义  CDN
期刊
摘 要:2015年10月,河南X市中德机电职业学校正式揭牌,这为该市培育现代工人打造了一个新平台,也标志着该市职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探寻研究X市中德机电职业学校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对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具有典型案例的推动意义,尤其是在国家推进“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该中德职业学校的成立标引领着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方向,这也是基层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全球化时代凸显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输出之于一个国家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文化翻译思维是当前推进河北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翻译思维。同时,在文化传播翻译实践中应该在归化和异化策略并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异化策略的作用。  关键词:河北文化输出;文化翻译思维;异化策略  一、前言  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对国家或区域文化传承、发展以及文化输出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然而,文化翻译思维的欠缺以及在翻译实践中对
期刊
摘 要:我们的中学生现今正面临着三观教育的关键年年龄,三观教育将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同时面临着三大问题三观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它不强调教育,更多的在于引导。任何事物都可能会对学生的三观造成影响,一草一木,一言一语都有可能造成蝴蝶效应般的作用:对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思想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五爱”教育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存在依赖于合理定位和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的合理性和特色性体现于独具特色和切实可行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能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构建学生完备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在国家倡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探索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国家政策导向及区域发展状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期刊
摘 要:古典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夏完淳是明末诗坛一颗闪亮的巨星,通过对夏完淳诗歌的学习,既能够使学生从年纪相仿的夏完淳身上学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能品味其诗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语文课;诗歌教学;夏完淳诗歌  我国是诗的王国,诗歌几千年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而,对于诗歌的教学是语
期刊
摘 要:本论文基于两个课例分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差异与脱节现象,从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上提出笔者个人观点:中小学六七教师必须要同时明确语文六、七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整合,最终才能实现有效衔接,让学生平稳过渡。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衔接  当前语文教学有一个怪圈,幼儿园教小学的,小学教初中的,初中教高中的,高中教大学的,但到头来谁都没教明白。究其根本原
期刊
摘 要:历史教育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了解与掌握,是高中历史课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学习,可以在读懂历史的基础上,获得鉴往知来的锻炼,以培养学生全面地、客观的、辩证地、发展地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基于这个主题,本文选择高中教材中的“九一八”事件的探析以表述自己对抗战时期的思考。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透过历史;思考  一、“九一八”事变概述  1930年,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价值浸润的责任,而语文课堂中所使用的教科书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建构。本文对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1)成年人物形象多于少年儿童人物形象,具有成人化倾向;(2)男性形象比女性形象明显更丰富,重男性,轻女性;(3)人物形象的国别倾向于国内;(4)人物形象的职业倾向于科学家
期刊
摘 要: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在搭建“我的幼儿园”主题中,教师尝试引导孩子选择感兴趣的建构主题,并提供充足适宜的材料,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搭建基本技能,学会分工合作,明确搭建任务。孩子在一次次搭建中实现了自己的需求及愿望,体验到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