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互相关联的知识网络,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策略,希望可以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思維导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的局限,往往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很难灵活的将其掌握和合理运用。另外,多数学生只是将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存放于头脑中,导致他们不能良好的建立数学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的引入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让初中学生将已学知识有效的关联起来,还能使学生将局限的思维转向为多维发散的思维,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高效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课前自学
对于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学生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层次。为此,我在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尝试放在课前学生自学的环节中。例如,在学习《数轴》一节中,要求学生画数轴,怎样确定原点的位置、单位长度在数轴上画出几个单位长度、在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就能很快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具体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的中央画一个圆圈,作为思维导图的“原点”写上“数轴”两个字,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然后从数轴中心从四周分别画出它引申出来的各个分支,将与“数轴”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填写到对应的分支线上,此时,如果还有更小的分支可继续刚才的操作。在实际的使用中除了以“原点”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支的细化,我们还可以使用树状结构、线性结构、画圈的方式表示。
二、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仅仅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当成唯一的教学目的,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思维导图恰恰能够全面、系统的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将抽象零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联系,这不仅能够整合学生碎片化的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的建立了数学知识体系。在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于有理数符号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弱,为了使学生将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转化为有理数的乘除法,从而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结构,首先以整数的乘除法作为导入,并出示完整的知识框架,但细节需要学生回忆填入,让学生复习已知的运算法则,随之将负数引入乘法运算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将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并利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将有理数乘除法法则填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前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梳理,从而实现为今后实数运算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建立数学错题集,便于学生复习与巩固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外界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并对未知的事物存在求知欲望,但他们往往在解决问题后,对知识的总结、反思、整理的能力较差。当教师督促学生整理错题集时,学生往往产生被动的状态,甚至出现抵触心理,想要学生主动的建立错题集,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意识到错题集的真正价值,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有些学生由于题意没有读懂,不能抓取有效的信息,有些学生由于计算失误导致结果错误”,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够寻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纠正不良学习习惯,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巩固复习提供资源,因此,思维导图运用不但能使学生正确的反思存在的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将之解决,而且能够通过建立数学错题集意识到其真正的价值,从而使每个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有所提高。
四、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涉及概念的教学,由于概念的内容学生在掌握时往往觉得吃力,但是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又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并形成牢固连接的概念网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概念与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并形成简明的知识网络图。例如《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通过边关系来区分的各种三角形,这时候如果盲目的记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但是借助思维导图,把三角形的分类以及细分下去每个不同三角学之间的包含关系展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概念了。
结束语: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和简洁性,能一目了然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构建错题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义荣.基于逻辑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31-132.
[2]梁定前.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2):280.
[3]李永荣.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7):145-146.
[4]戚美群.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2):122-123.
关键词:思維导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的局限,往往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很难灵活的将其掌握和合理运用。另外,多数学生只是将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存放于头脑中,导致他们不能良好的建立数学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的引入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让初中学生将已学知识有效的关联起来,还能使学生将局限的思维转向为多维发散的思维,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高效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课前自学
对于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学生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层次。为此,我在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尝试放在课前学生自学的环节中。例如,在学习《数轴》一节中,要求学生画数轴,怎样确定原点的位置、单位长度在数轴上画出几个单位长度、在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就能很快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具体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的中央画一个圆圈,作为思维导图的“原点”写上“数轴”两个字,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然后从数轴中心从四周分别画出它引申出来的各个分支,将与“数轴”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填写到对应的分支线上,此时,如果还有更小的分支可继续刚才的操作。在实际的使用中除了以“原点”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支的细化,我们还可以使用树状结构、线性结构、画圈的方式表示。
二、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仅仅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当成唯一的教学目的,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思维导图恰恰能够全面、系统的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将抽象零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联系,这不仅能够整合学生碎片化的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的建立了数学知识体系。在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于有理数符号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弱,为了使学生将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转化为有理数的乘除法,从而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结构,首先以整数的乘除法作为导入,并出示完整的知识框架,但细节需要学生回忆填入,让学生复习已知的运算法则,随之将负数引入乘法运算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将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并利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将有理数乘除法法则填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前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梳理,从而实现为今后实数运算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建立数学错题集,便于学生复习与巩固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外界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并对未知的事物存在求知欲望,但他们往往在解决问题后,对知识的总结、反思、整理的能力较差。当教师督促学生整理错题集时,学生往往产生被动的状态,甚至出现抵触心理,想要学生主动的建立错题集,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意识到错题集的真正价值,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有些学生由于题意没有读懂,不能抓取有效的信息,有些学生由于计算失误导致结果错误”,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够寻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纠正不良学习习惯,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巩固复习提供资源,因此,思维导图运用不但能使学生正确的反思存在的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将之解决,而且能够通过建立数学错题集意识到其真正的价值,从而使每个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有所提高。
四、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涉及概念的教学,由于概念的内容学生在掌握时往往觉得吃力,但是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又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并形成牢固连接的概念网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概念与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并形成简明的知识网络图。例如《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通过边关系来区分的各种三角形,这时候如果盲目的记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但是借助思维导图,把三角形的分类以及细分下去每个不同三角学之间的包含关系展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概念了。
结束语: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和简洁性,能一目了然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构建错题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义荣.基于逻辑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31-132.
[2]梁定前.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2):280.
[3]李永荣.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7):145-146.
[4]戚美群.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