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科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解决问题的研究探索过程。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是为了解决统计东西的问题,分子分母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物体进行均分方面的探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重点。本次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深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培养方法
数学的发展和现实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又以现实生产生活的进步来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两者是良性循环、相辅相成的。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育对学生个体成长需求的尊重,也是数学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能的践行。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多做积极探索。
一、从生活经验着手,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地方很多,只不过小学生未必能意识到这一点,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我们从生活经验着手,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老师在课堂上随机的拿出一把彩纸,然后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现在需要把这些彩纸贴在教室里的每扇门和每个窗户上。谁能告诉我,最少需要准备多少张彩纸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能给出教室里门窗的总数就可以了。但要怎么给出这个总数?当然需要大家去数。这个数一数的过程,正是用数学解决问題的过程。还有在学习关于正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的时候,同学们需要了解正方形的边长。那么边长该怎么得到呢?学生自然可以想到用尺子去测量。那么,为什么尺子就可以给出准确的长度?这同样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老师可以从尺子上均匀排列的刻度去讲解,它其实是数字在直尺上的具体呈现,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大家逐渐意识到,数学是可以作为工具来应用的,是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
二、分析问题,构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思路
可以看到,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学生面对问题的思路特别清晰,知道该如何去做,去解决问题;但也有的学生似乎并不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显得手足无措。事实上,无论是解答数学题目,还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都应该建立解决问题的合理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这方面知识点的时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过去三次班级数学测验的成绩表,要求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制作一份班级数学测验60分以上、70分以上、80分以上、90分以上的上线人数折线统计图。那么,这个图的制作就成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改如何解决呢?老师可以先请同学们分析,这个折线统计图要展现哪些数字,要具备哪些元素;然后分析这些元素、这些数据要从哪里来。比如第一次测验中60分上线的人数,这个数字应该从哪里来?在老师循循善诱下,学生意识到这个数据应该从第一次测验的成绩单中得到。应该将其中60分以上的学生数量统计出来。那么,如果是80分以上的数据,应该怎么获得呢?聪明的学生会发现,不需要再从全班数据中数一遍,而是直接从60分以上的数据中选一遍。这样更简单,也更精确。这就是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的构建。它让学生不再盲目去解决问题,而是先梳理思路,找到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互动中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的思维模式、认知习惯是有差异的。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的不仅是老师的循循善诱,更要求同学们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互动,你启发我、我启发你,大家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或许会有新的发展。为了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老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设置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对话。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这方面知识点的时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数学实践作业,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研究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围绕分数相关的知识进行合作,尝试把一张纸等分成三份、五份、十份,或者及十分之一的纸给A同学,将十分之三的纸给B同学,然后让B 同学把自己掌握纸张的十分之一送给A同学。这样一种围绕数学知识的讨论互动过程,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思路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开拓每个学生的眼界思路。则就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语: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也缺乏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的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中,更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小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相信随着各项训练活动的推进,学生自然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海萍.挖掘教材价值 培育数学思维之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20-21.
[2]马艳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89-190.
[3]彭国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2(32):44-45.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培养方法
数学的发展和现实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又以现实生产生活的进步来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两者是良性循环、相辅相成的。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育对学生个体成长需求的尊重,也是数学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能的践行。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多做积极探索。
一、从生活经验着手,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地方很多,只不过小学生未必能意识到这一点,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我们从生活经验着手,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老师在课堂上随机的拿出一把彩纸,然后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现在需要把这些彩纸贴在教室里的每扇门和每个窗户上。谁能告诉我,最少需要准备多少张彩纸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能给出教室里门窗的总数就可以了。但要怎么给出这个总数?当然需要大家去数。这个数一数的过程,正是用数学解决问題的过程。还有在学习关于正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的时候,同学们需要了解正方形的边长。那么边长该怎么得到呢?学生自然可以想到用尺子去测量。那么,为什么尺子就可以给出准确的长度?这同样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老师可以从尺子上均匀排列的刻度去讲解,它其实是数字在直尺上的具体呈现,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大家逐渐意识到,数学是可以作为工具来应用的,是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
二、分析问题,构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思路
可以看到,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学生面对问题的思路特别清晰,知道该如何去做,去解决问题;但也有的学生似乎并不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显得手足无措。事实上,无论是解答数学题目,还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都应该建立解决问题的合理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这方面知识点的时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过去三次班级数学测验的成绩表,要求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制作一份班级数学测验60分以上、70分以上、80分以上、90分以上的上线人数折线统计图。那么,这个图的制作就成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改如何解决呢?老师可以先请同学们分析,这个折线统计图要展现哪些数字,要具备哪些元素;然后分析这些元素、这些数据要从哪里来。比如第一次测验中60分上线的人数,这个数字应该从哪里来?在老师循循善诱下,学生意识到这个数据应该从第一次测验的成绩单中得到。应该将其中60分以上的学生数量统计出来。那么,如果是80分以上的数据,应该怎么获得呢?聪明的学生会发现,不需要再从全班数据中数一遍,而是直接从60分以上的数据中选一遍。这样更简单,也更精确。这就是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的构建。它让学生不再盲目去解决问题,而是先梳理思路,找到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互动中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的思维模式、认知习惯是有差异的。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的不仅是老师的循循善诱,更要求同学们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互动,你启发我、我启发你,大家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或许会有新的发展。为了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老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设置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对话。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这方面知识点的时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数学实践作业,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研究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围绕分数相关的知识进行合作,尝试把一张纸等分成三份、五份、十份,或者及十分之一的纸给A同学,将十分之三的纸给B同学,然后让B 同学把自己掌握纸张的十分之一送给A同学。这样一种围绕数学知识的讨论互动过程,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思路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开拓每个学生的眼界思路。则就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语: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也缺乏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的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中,更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小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相信随着各项训练活动的推进,学生自然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海萍.挖掘教材价值 培育数学思维之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20-21.
[2]马艳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89-190.
[3]彭国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2(3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