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下客家音乐的传承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客家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客家音乐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国南方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并从方方面面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本文以岭南地区的客家音乐为例,分析在网络文化中客家音乐的重构发展。运用网络思维与发展理念的思想,探讨客家音乐在网络文化中的表现与影响,最后探讨以客家音乐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在网络文化时代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客家音乐;网络文化;传承;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民族音乐、地方音乐往往体现了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劳动景象。但民族音乐、地方音乐往往受到民族性、地域性的局限。
  一、客家音乐概述
  (一)客家音乐的历史变迁
  客家音乐一般是指流传在客家地区为客家民众喜爱的民族民间音樂。客家音乐包括客家器乐曲中汉乐和客家山歌、客家小调、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十般音乐、宗教音乐等。从历史发展来看,客家音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最早的音乐形式来源于楚国的楚辞。从战国伊始,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延续了长达千年的融合,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岭南,使得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大量传入南方。随着中原汉族百姓的不断南迁,北方先进的音乐文化大举进入了岭南地区。自宋代开始,岭南地区经济社会日益繁荣,客家音乐也随之在经济文化基础上得以发展。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重点逐渐南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岭南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的频繁。这也极大的促进了音乐的创新,大量客家音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进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音乐,这是客家音乐的重要分支。
  (二)客家音乐的文化体现
  客家音乐是汉音乐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客家人民重要的非物质文化。粤赣闽共同构成三大客家人集居区域。客家地区的音乐文化,有史记载的至少2200年,早期的东江流域,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中就产生了不少歌谣。
  二、客家音乐构成的文化分析
  客家音乐分布范围主要以两广、福建与台湾为主,其音乐形式也有多种,既有器乐(以各种乐器弹奏来表现),也有谣乐(以民歌民谣等口头形式来表现)。
  (一)客家音乐的表现形式
  在广阔的客家地区,从表达形式来看,客家音乐有近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客家汉乐、客家山歌、客家小调。除了以上客家音乐形式之外,在不少客家地区还流行着其它形式的音乐,有说唱音乐、宗教音乐、戏曲音乐、十番乐等。
  (二)客家音乐内容的生活文化传承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基于长期的历史积累而成的。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面对生活方式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思想的拓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也不断延展,为了更好地开展生产,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就成了思想回归的基本动力,文化的兴起,其中一个显著代表就是音乐的丰富与流行。
  (三)客家音乐思想的民族文化融合
  客家音乐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也是客家音乐思想的融汇。近代以来,岭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全面的意识到,岭南地区并非文化的蛮荒之地。由于客家音乐主要流行于底层劳动人民之中,如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吟唱于山间地头之艺术。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客家音乐的误解。实际上客家音乐与黄河长江流域的汉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客家音乐中也融合了不少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元素,乃是集汉族音乐文化之精华。因为不管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均是客家音乐南迁演变的必经之地。
  (四)客家音乐形式的审美文化展现
  在客家音乐中,注重于民族审美文化的展现是其一个重要特性。以客家山歌为例,其音乐的主体为女性。女性客家山歌是其表达音乐元素的核心,女性代表人类社会的美,既集成自然之美,也融汇了思想之美,更以客家女性之生活与精神,体现了客家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客家音乐对网络音乐文化的影响
  (一)客家音乐提升了网络音乐的受接纳度
  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更应有责任弘扬本土文化,志在更多地影响未来一代。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多年轻人有着积极开拓的信心、广阔的思维、活跃的个性及紧跟时代的精神,但唯独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敬仰,缺乏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知。将客家音乐作为民族艺术融合于网络文化的塑造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拨动每一个人的内心。在其生活环境中,塑造民族音乐与现代艺术的意境,以网络文化传播方式完美表现。
  (二)客家音乐丰富了网络音乐的表达形式
  客家音乐将原来客家民众中生活的诸多元素,融合于音乐作品之中,未来将其以网络文化的形式表达于公众眼前,让网民与客家音乐有了一个更为正确全面的交流。近年来,人们对待文化的视角均更加多元化,人们对文化的追求积极性也不断增强。网络文化将客家音乐作为亲近点进行新颖性传承,是网络文化建设体系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客家音乐也可以从更多的层面影响人们的思想。虽然目前尚未有对客家音乐更为系统化、体系化的内容重造,但客家音乐在一定程度是会对我国网络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使之与更多的社会物质思想相融合。
  (三)客家音乐强化了网络音乐的文化意韵
  客家音乐是多种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之作,将其展现于网络文化,将极大地强化了人们对客家民系音乐艺术的认识。在不同区域内,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具有差异性,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共性,如勤劳、勇敢、善良等就是中华民族的特点,而这一点尤其集中地体现在了客家民众身上。作为汉民族为主体的客家民众,在数千年的演变与融合中,形成了基于岭南地区自然生活环境的独特文化思想,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应充分了解客家民系的音乐艺术,通过富于现代文化元素的网络文化,将客家音乐的传统思想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促进民众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塑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网络文化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四、客家音乐基于网络文化的传承思路   (一)在客家音乐中注重客家元素的文化重构
  近些年对客家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客家音乐也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网络文化体系的建设中。这些艺术类型保持了传统客家文化艺术的精华传承,融合岭南客家地区的特色,也注重了网络文化的文化拓展作用。作为民间音乐艺术,其中不少部分都来源于本地乡土艺术文化,其在民间流传久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
  (二)在客家音乐作品投放中加强对内容与思想的整合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表现艺术,其发展载体是网络,网络本身是科技社会下最重要的创新。新颖的创意,结合古老而传统的音乐艺术,着眼于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空间,因此应在网络文化发展中注重创新与民族性的融合。
  (三)客家音乐注重创新
  网络文化是绝对新型的文化表现,而且是需要全新建设的一种载体展现形式,这就要求其中需要更多的创新,客家音乐的融合性,正是打造其文化名片的积极元素。对于客家音乐,需要创新性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原本的客家音乐通过最终的尊重并加以创新。当前客家音乐的保护在我国社会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困难,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質疑。面对困境,为了创造一个客家音乐艺术氛围,应挖掘新艺术、新观念与新文化,加速音乐艺术体系的革新。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网络文化中的重要形式与内容,音乐是网络文化中既受大众欢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表现媒介。对于具有上千年的客家音乐,积极融合于网络文化社会,是革新客家音乐形式,也是创新客家音乐内容的必然选择。网络文化是信息经济时代的文化体现,是一种综合化的文化内容。未来客家音乐的传播、发展及创新,均应把握网络这个巨大平台,以突显区域特色,阐释客家音乐的内涵,从而在更大时空范围内促进客家族群在音乐文化上的认同。因此对于客家音乐来说,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媒体化极大地拓展了客家音乐藉以传播、发展的渠道,也是承载客家文化的更佳形式。客家是大量的汉族民众千里迁徙而形成的一个族群,其音乐具有明显的移民特征,不管是其词曲的内容与形式,还是其乐器的形态与表现,既融合了中原汉民族的音乐形式,也吸收了南方各族人民的音乐内容,体现本区域的传统音乐特征性表达,既凝结历史风情,也结合现代移民文化的艺术构成,造就了具有特色的客家音乐。
  参考文献:
  [1] 冷剑波.粤东客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浅析.客家研究辑刊,2016.1:P95-96;
  [2] 张伊.福建省上杭县瓦子街客家文化景观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5;
  [3] 吴思蓉,李冰玲,姬培培.新媒体时代下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方略.大众文艺,2016.24;
  [4] 刘雯璐.浅谈兴国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北方音乐,2016.36(16):P1-1;
  [5] 陈双媚.浅谈客家山歌戏的传承价值和策略.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4:P153-154;
  [6] 廖明星.当代社会中的客家山歌传承与发展.戏剧之家,2015.9:P101-101;
  [7] 王升日.广西博白客家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歌海,2017.3:P88-90;
  [8] 宋维佳.广东地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北方音乐,2017.37(1):P7-7;
  [9] 庞博.客家山歌传承与发展中的“国家在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7:P155-159;
  [10] 刘建威.浅析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12;
  [11] 刘大坚.广东地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北方音乐,2016.14:P4-4。
  作者简介:胡海(1991--),男,本科,初级职称,现任职河源市连平县客家民俗歌舞团。
其他文献
中国画是一个非常强调精神境界的画种,它与文史哲联系紧密,比如石涛的 “一画”之法就是石涛哲学思想形象化的体现。画中国画不能单纯的传移模写,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学养、知行合一,找出自己的独特的美学取向,才能画出自己的面目,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艺术家的美学取向的形成固然有天然的因素,但还是艺术经历的熏陶,这更为关键。任鸣是个勤奋的学生,他勤于寫生,因为家就在太行脚下,他每年都去林虑山写生
期刊
陆放翁曾教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中国诗与中国画在意境上同根同源,中国画作为文化载体,那是一种已经逝失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投影。而画家作画,精神不是被表现,而是释放表现,要让心灵的东西找到出口,要让作品来征服观者的内心,做一个心灵的征服者。要感动人,先要感动自己。  ——王胜泉画语  笔墨的精彩  迷上画画之前,王胜泉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书法。书法被称为线条的艺术,在那些抽象的线条里,凝聚
期刊
志壮是我的战友,身为省文化厅主管书画社团的他并不是以文化官员的身份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是以一个在陕西书画圈富有实力,享有盛名的书画家活跃在陕西画坛。干散利落的军人风格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让他的花鸟画也形成了简淡,清雅,朴拙,空灵的风格,所画之品笔墨精炼,意蕴含蓄,单纯平实,飘逸淡远,从中能当观出纪志壮高迈的胸襟和清俊的品格,也显现出他身体力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中的历练与成果。  在书画艺术中,简
期刊
坐腻了酒家包厢,吃惯了山珍海味,饭局中与酒友侃起闽南沿海的“吃桌”,倍觉有趣、有味、有情。闽南人向来注重礼仪,设宴请客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习称赴宴席为“吃桌”,大凡有婚事喜庆事都必“吃桌”。“吃桌”的名目之多有新娘桌、寿诞桌、阿舅桌、女婿桌、洞房鸳鸯桌、生男孩的满月桌、儿子分家桌、新居喜庆桌等等,真的是令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传统的红事桌用四四方方的八仙桌,摆设在大厅正堂或公厅祠堂,环
期刊
[摘 要]粤北地区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地貌风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粤北南雄的采茶戏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采茶戏却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阐述了传统采茶戏如何在现代的审美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下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使现代的表现手法在不失传统经典的情况下与传统采茶戏有机地结合。  [关键词]传统;现代形式;有机结合  采茶
期刊
[摘 要]東莞市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0项,资源丰富却又分散,且大部分是作坊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形式单一、渠道窄,无论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手艺还是其产品,对外宣传的途径少,文化价值未被充分挖掘。一系列的问题鞭策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不断思考要以何种形式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弘扬,促进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绝活”得以展示并保障销售。“东莞非遗墟市”就是传统与现代之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众多文化形态中,群众文化是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最具特色的社会性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成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大民族代代传承的核心,它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的关系,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群众文化起到的积极作用,并简要探讨了如何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繁荣。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
期刊
[摘 要]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为契机,全面掌握韶关市采茶戏的分布、流传地区、演出团体、人才状况、演出剧目、生存现状等情况。以传承粤北采茶戏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本土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方向,借鉴优秀剧团的创新经验,以如何抓住机遇,使粤北采茶戏得以动态传承为研究重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时代背景下,探索粤北采茶戏发展之路。  [关键词]粤北采茶戏;动态传承;
期刊
[摘 要]祠堂,是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是教化后人、凝聚族众精神力量的文化核心,是乡土文化的根,其建筑、陈设及祠堂活动蕴含着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营造家风、族风、村风,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祠堂遍布乡村各地,打造祠堂优秀文化,将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特殊载体。  [关键词]祠堂文化;乡风文明;载体  东莞祠堂众多,遍及各个乡村,涉及千家万户,维系着诸多宗族姓氏,也是海内
期刊
[摘 要]道具是舞蹈舞台化作品呈现中重要的表现手段,表演者透过道具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强作品表现力及艺术感染力。本篇论文研究者着重通过分析优秀舞蹈作品的道具功用,来探索如何通过道具来加强舞蹈的舞台化呈现。  [关键词]道具;舞台化呈现;功用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表现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然而,在一些舞蹈作品的创作中,当编导很难用单一的肢体语言完全表达作品的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