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中心思想,从多方面阐述了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爱”的力量的作用与意义,其中,以老师在幼儿教学中的反思为线索,强调了老师如何将自身“爱”的感受传递给幼儿,共同与幼儿一起创造“爱”的教育环境,使每位孩子都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爱 感受 老师 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位从教六十年的老师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心声。“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而这些小事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爱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谈一谈如何将“爱”的主题设计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说道: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而儿童的积极情绪又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素养,如将这种快乐积极的情绪伴随在儿童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呢?
1 让孩子学会在音乐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
什么是爱?当我们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在艺术中、在音乐中分享“爱”这一至高无上的情感时,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是否懂得爱?我是否经历着爱与被爱?
这种爱与被爱的情感是否使我们与表达人类深刻情感的永恒的艺术品之间产生一种更加直接更加亲密、更加难以割舍的不解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宣泄、释放、更升华了我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真实、平凡、而又高贵的情感,同时优秀的作品也教会了我们更优雅更细腻更准确、更深刻更富有诗意和激情地去品味、去感受、去表达我们个人在每一个琐碎而又平常、又普通的日子里所遭遇的爱与被爱的情感。
只有当我们空旷的心灵被爱充满的时候,艺术才会为我们人类高贵的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真正需要,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只有当高贵空灵的艺术作品在我们的心灵世界中占据着生存、温饱与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一席之地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更亲切、更敏锐、更用心的享受到爱与被爱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力量!
是啊!我们从小让孩子学会在艺术中,在音乐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不正是为了将这爱所带来的快乐与力量支撑他们的整个人生吗?
2 让孩子得到由衷的、慎独的、表里如一的“爱”
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理念,例如:当我们教师确定了一个教育主题之后,不能一上来就沿着“怎样教”这一思路去备课、去思考,对诸如“爱”或别的什么人文题目,不能再自以为是的当成很浅显的东西、当成显而易见的东西,以想当然的态度去对待,以为自己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只是如何去交而已。这种教法的前提是“关于这个主题,我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孩子不懂当然的由我来教他了!”或是“我当然做到比孩子好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不能尊重孩子,更做不到平等交流与对话。教师不能只想着怎样教育孩子,通过自己这一次或两次的主题活动立竿见影的去做出外显的“爱”的好行为,这种对“爱”的外在行为结果的追求不能更胜于引导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爱”这一人类至高无上的情感带给他们自身的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然的、无拘无束的快乐与力量。换句话说要改变这种徒有其表、舍本逐末,而不能深入人心的教育,因为他不是发自教师个人内心的灵魂深处,更无法到达到孩子的内心深处,将其内化为他刻骨铭心、永世不忘的精神财富。再进而外化为他由衷的、慎独的、表里如一的“爱”。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体现教育的新理念,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和谐发展。
3 老师的个性造就健康快乐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在媒介日益丰富和发达,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方便与快捷的网络时代,集体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网络与数字化永远代替不了人的影响。在学校和幼儿园里这个最重要的人就是教师!教师以他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精神、人格与个性感染着、影响着,而不仅仅是教育着他的学生,教师身上这种独一无二的品质又造就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健康快乐的学生。
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主体意识的发挥,重视教师这一个体的个性、独特性或某些个人化的方式。一个真正热爱艺术、尊重孩子,能与孩子平等交流、对话的教师在面对一个艺术教育主题的时候应该象面对一个魅力无穷、迷人而又新奇的宝藏一样,充满了发现的快乐,重新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领域,发现自己与孩子、发现人与人在艺术品面前共同相通的那一种交融与和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艺术教育。
4 老师心中“爱的力量”
作为一个教师又该如何向幼儿园的孩子们传达“我”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爱呢?
教师心中所理解的爱,首先是温柔的是充满了淡淡的温馨的粉红色调的,是不急不躁的,给人以足够的沉稳、自信和力量。
这种对爱的理解未必全面,但他是真实的、是出自于教师的内心深处的,是一个诚实无伪的教育工作者真真切切感受的到的。我们相信把一份真实的情感传达给孩子这样的教育功效是那种假、大、空的说教永远都无法比拟的!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爱的体验中共同完成对音乐、对艺术的品味和理解,并从中体验艺术和爱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力量吧!
5 老师和孩子共创爱的教学环境
爱是幼儿园文化的一种内在文化,关爱的理念要深入到幼儿园里的每一个人心灵深处:幼儿园里每个人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去爱他周围的人,幼儿园里的每个角落都应该充满着爱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自然地获得了别人的爱,同时也会学会了爱别人。
爱应该是双向的,在幼儿园这个爱的的环境中,光是有老师爱孩子,没有孩子爱老师,这种爱是不完整的,并且这种单向的爱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爱孩子并不一定就能导致孩子爱老师,教师爱孩子必须让孩子感觉得到,才有可能让孩子也爱上老师。孩子来幼儿园的根本动力是幼儿园好玩,孩子爱老师是因为老师满足了他们的某些或者某方面的需要,是因为老师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各领域活动中的表现的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做出应答,合作的幼师互动,尊重幼儿在音乐发展水平、音乐能力、音乐经验和音乐学习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音乐领域中体验满足和成功的快乐。那种只专注于或者只精于知识技能传授,不关注幼儿的需要,不关注幼儿的感受的教师,是不会得到幼儿的爱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孩子们在“爱”中快乐的成长,让这“爱”能伴随他们一生,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禧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4
2 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莫源秋.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爱 感受 老师 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位从教六十年的老师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心声。“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而这些小事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爱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谈一谈如何将“爱”的主题设计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说道: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而儿童的积极情绪又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素养,如将这种快乐积极的情绪伴随在儿童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呢?
1 让孩子学会在音乐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
什么是爱?当我们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在艺术中、在音乐中分享“爱”这一至高无上的情感时,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是否懂得爱?我是否经历着爱与被爱?
这种爱与被爱的情感是否使我们与表达人类深刻情感的永恒的艺术品之间产生一种更加直接更加亲密、更加难以割舍的不解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宣泄、释放、更升华了我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真实、平凡、而又高贵的情感,同时优秀的作品也教会了我们更优雅更细腻更准确、更深刻更富有诗意和激情地去品味、去感受、去表达我们个人在每一个琐碎而又平常、又普通的日子里所遭遇的爱与被爱的情感。
只有当我们空旷的心灵被爱充满的时候,艺术才会为我们人类高贵的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真正需要,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只有当高贵空灵的艺术作品在我们的心灵世界中占据着生存、温饱与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一席之地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更亲切、更敏锐、更用心的享受到爱与被爱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力量!
是啊!我们从小让孩子学会在艺术中,在音乐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不正是为了将这爱所带来的快乐与力量支撑他们的整个人生吗?
2 让孩子得到由衷的、慎独的、表里如一的“爱”
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理念,例如:当我们教师确定了一个教育主题之后,不能一上来就沿着“怎样教”这一思路去备课、去思考,对诸如“爱”或别的什么人文题目,不能再自以为是的当成很浅显的东西、当成显而易见的东西,以想当然的态度去对待,以为自己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只是如何去交而已。这种教法的前提是“关于这个主题,我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孩子不懂当然的由我来教他了!”或是“我当然做到比孩子好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不能尊重孩子,更做不到平等交流与对话。教师不能只想着怎样教育孩子,通过自己这一次或两次的主题活动立竿见影的去做出外显的“爱”的好行为,这种对“爱”的外在行为结果的追求不能更胜于引导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爱”这一人类至高无上的情感带给他们自身的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然的、无拘无束的快乐与力量。换句话说要改变这种徒有其表、舍本逐末,而不能深入人心的教育,因为他不是发自教师个人内心的灵魂深处,更无法到达到孩子的内心深处,将其内化为他刻骨铭心、永世不忘的精神财富。再进而外化为他由衷的、慎独的、表里如一的“爱”。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体现教育的新理念,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和谐发展。
3 老师的个性造就健康快乐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在媒介日益丰富和发达,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方便与快捷的网络时代,集体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网络与数字化永远代替不了人的影响。在学校和幼儿园里这个最重要的人就是教师!教师以他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精神、人格与个性感染着、影响着,而不仅仅是教育着他的学生,教师身上这种独一无二的品质又造就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健康快乐的学生。
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主体意识的发挥,重视教师这一个体的个性、独特性或某些个人化的方式。一个真正热爱艺术、尊重孩子,能与孩子平等交流、对话的教师在面对一个艺术教育主题的时候应该象面对一个魅力无穷、迷人而又新奇的宝藏一样,充满了发现的快乐,重新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领域,发现自己与孩子、发现人与人在艺术品面前共同相通的那一种交融与和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艺术教育。
4 老师心中“爱的力量”
作为一个教师又该如何向幼儿园的孩子们传达“我”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爱呢?
教师心中所理解的爱,首先是温柔的是充满了淡淡的温馨的粉红色调的,是不急不躁的,给人以足够的沉稳、自信和力量。
这种对爱的理解未必全面,但他是真实的、是出自于教师的内心深处的,是一个诚实无伪的教育工作者真真切切感受的到的。我们相信把一份真实的情感传达给孩子这样的教育功效是那种假、大、空的说教永远都无法比拟的!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爱的体验中共同完成对音乐、对艺术的品味和理解,并从中体验艺术和爱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力量吧!
5 老师和孩子共创爱的教学环境
爱是幼儿园文化的一种内在文化,关爱的理念要深入到幼儿园里的每一个人心灵深处:幼儿园里每个人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去爱他周围的人,幼儿园里的每个角落都应该充满着爱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自然地获得了别人的爱,同时也会学会了爱别人。
爱应该是双向的,在幼儿园这个爱的的环境中,光是有老师爱孩子,没有孩子爱老师,这种爱是不完整的,并且这种单向的爱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爱孩子并不一定就能导致孩子爱老师,教师爱孩子必须让孩子感觉得到,才有可能让孩子也爱上老师。孩子来幼儿园的根本动力是幼儿园好玩,孩子爱老师是因为老师满足了他们的某些或者某方面的需要,是因为老师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各领域活动中的表现的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做出应答,合作的幼师互动,尊重幼儿在音乐发展水平、音乐能力、音乐经验和音乐学习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音乐领域中体验满足和成功的快乐。那种只专注于或者只精于知识技能传授,不关注幼儿的需要,不关注幼儿的感受的教师,是不会得到幼儿的爱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孩子们在“爱”中快乐的成长,让这“爱”能伴随他们一生,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禧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4
2 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莫源秋.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