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零零五年五月七日晚,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从该校的理科二号楼九层坠楼身亡。而仅仅在半个月前,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同一座楼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湖北谷城县石花镇的一名15岁的高一学生小文(化名)将前来制止自己上网的父亲连捅5刀,导致父亲不治而亡,他却又返身到另一间网吧继续上网。
福安市某中学17岁学生林某某,因谈恋爱争风吃醋,将被害人骗出,用尖刀连捅数刀致死。
一个个花季生命的凋零,让我们这些教育者痛心不已,同时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尤为关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能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无疑,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它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来说,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此提出来与各位同仁探讨。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如不及时矫治,将来就会危害于社会。
1 学校——前线
因为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担任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刚接过这个班的时候,我心上犹如压上了一座大山,因为以前有顶撞老师,打架斗殴之类的传闻。至今仍深深地记着上第一节课的情景: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和他们谈起了我早已默念了多少遍的教案(心理动员),不一会,我心里就变得热乎乎的,因为他们听得非常认真,这让我树立起了改造他们的信心。由于学科特点,我总是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好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因为我认为德育渗透是改变他们心理问题的捷径。如在教学《一厘米》时,我让学生结合文中母亲的做法,谈谈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都付出了什么,课堂气氛一下达到了高潮,有些泪窝浅的女生竟谈着谈着就落下泪来。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篇课文也是我这节课的目标:可怜天下父母心。通过一两个月的努力,任课老师都说他们变了。
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情绪与人格对学生会构成直接的影响。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则,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为此我校已经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来对待。做到了制度化、系统化、经常化,并且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来我校举办讲座,自学与集中相结合。
同时,我们把这项工作由教师扩展到整个学校,润物细无声。例如,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举办主题鲜明或积极向上的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校运动会等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创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营造健康上进的班级精神氛围;设置并开放学生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任教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帮助他们度过当前心理危机,防止产生心理疾病,促其心理健康发展。
2 家庭——后方
2002年,我担任初一班主任工作,开始的一个月,我发现我们班的杜XX行为有些异常:脾气暴躁,经常旷课,更为可怕的是还有小偷小摸的恶习,在学生中影响极坏。在多次谈心说服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找到了其家长(父亲)。在和其父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个孩子非同一般的家庭背景(也可称之为其恶习的原因所在)。了解后,我立刻意识到,这个家庭是造成杜XX目前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于是,我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面对的是孩子的生父与继母,目的是讲清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好家长。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
我校吸取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办家长报,建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们传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们懂得,孩子出现的新行为中哪些是正常的,应欣然接受的;哪些是异常的,应该怎样去配合学校和心理医生去矫治。同时,引导家长在家庭中端正对孩子的期望,为学生进行心理减负。多给孩子们以动手的机会,在家庭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通过家校互助,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场持久战,学校就是前沿阵地,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们打好冲锋仗。当然更需要家校互助,家庭做好强有力的后盾。给我们的孩子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肯定的点头,让他们的天空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湖北谷城县石花镇的一名15岁的高一学生小文(化名)将前来制止自己上网的父亲连捅5刀,导致父亲不治而亡,他却又返身到另一间网吧继续上网。
福安市某中学17岁学生林某某,因谈恋爱争风吃醋,将被害人骗出,用尖刀连捅数刀致死。
一个个花季生命的凋零,让我们这些教育者痛心不已,同时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尤为关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能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无疑,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它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来说,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此提出来与各位同仁探讨。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如不及时矫治,将来就会危害于社会。
1 学校——前线
因为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担任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刚接过这个班的时候,我心上犹如压上了一座大山,因为以前有顶撞老师,打架斗殴之类的传闻。至今仍深深地记着上第一节课的情景: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和他们谈起了我早已默念了多少遍的教案(心理动员),不一会,我心里就变得热乎乎的,因为他们听得非常认真,这让我树立起了改造他们的信心。由于学科特点,我总是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好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因为我认为德育渗透是改变他们心理问题的捷径。如在教学《一厘米》时,我让学生结合文中母亲的做法,谈谈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都付出了什么,课堂气氛一下达到了高潮,有些泪窝浅的女生竟谈着谈着就落下泪来。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篇课文也是我这节课的目标:可怜天下父母心。通过一两个月的努力,任课老师都说他们变了。
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情绪与人格对学生会构成直接的影响。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则,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为此我校已经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来对待。做到了制度化、系统化、经常化,并且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来我校举办讲座,自学与集中相结合。
同时,我们把这项工作由教师扩展到整个学校,润物细无声。例如,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举办主题鲜明或积极向上的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校运动会等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创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营造健康上进的班级精神氛围;设置并开放学生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任教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帮助他们度过当前心理危机,防止产生心理疾病,促其心理健康发展。
2 家庭——后方
2002年,我担任初一班主任工作,开始的一个月,我发现我们班的杜XX行为有些异常:脾气暴躁,经常旷课,更为可怕的是还有小偷小摸的恶习,在学生中影响极坏。在多次谈心说服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找到了其家长(父亲)。在和其父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个孩子非同一般的家庭背景(也可称之为其恶习的原因所在)。了解后,我立刻意识到,这个家庭是造成杜XX目前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于是,我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面对的是孩子的生父与继母,目的是讲清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好家长。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
我校吸取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办家长报,建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们传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们懂得,孩子出现的新行为中哪些是正常的,应欣然接受的;哪些是异常的,应该怎样去配合学校和心理医生去矫治。同时,引导家长在家庭中端正对孩子的期望,为学生进行心理减负。多给孩子们以动手的机会,在家庭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通过家校互助,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场持久战,学校就是前沿阵地,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们打好冲锋仗。当然更需要家校互助,家庭做好强有力的后盾。给我们的孩子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肯定的点头,让他们的天空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