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每当我想起加里宁的这段话,在工作中就更不敢有半点懈怠。爱别人是权利,被人爱是幸福的。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感到教育。
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爱使他们生理心理得到发育成长。但等到他们入学以后,他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和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这种现实就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如果教师对学生付出了真爱,学生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自然而然地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上学读书看作为一种乐事,在集体生活中也会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反叛心理。
从事二十几年来,我就是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的教育。记得我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他叫贾祖存,当时他15岁才读小学五年级,他虽然是小学生,可言谈、举止透露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有一次,期中考试他语文得45分,数学得28分,我找他谈心,好话说了一箩筐,从学好语文、数学重要性谈起,讲道学好语文、数学的方法,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他呢?耷拉着脑袋,两眼下垂,一言不发,当时我十分生气,于是提高嗓门告诉她:你若这样下去,只有留级,你现在15岁了,准备读到什么时候再毕业呀!他只是看了我一眼,走了。那眼神、那神态我到现在还记得。而这次谈话以后,他压根儿没有把我的话记在心里,以后的几次测试,他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更加后退了,而后来的几次的谈话也丝毫没有效果。我真感到束手无策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有时会发觉改变主意并不费事,也不费神。可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那我们便会视之为诋毁而产生仇恨并硬起心肠。”后来我认真思索着,为什么我苦口婆心的谈话不能起作用呢,也许我的谈话方法有问题从而造成心理的隔阂。我决心改变和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方法,从日常生活的琐事谈起着手,做好有心人,帮助他找回学习的乐趣,提高他学习的兴趣。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天气比较冷,他可能着凉了,上课时我发现他一直趴在桌上,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我用手一摸他的头,发现很烫,课下我立即送他到医院就诊,并陪他在医院里挂水,挂水后我送他回家,正在我准备走的一瞬间,他低声说:“老师,谢谢您!”我看看他,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从那以后,他慢慢地接近我,有时同我聊天,有时跟我谈他的姐姐、妹妹和父母。原来我才知道他的父亲是个建筑上的小工头,他母亲非常老实,他的父亲在他3岁的时候得脑癌去世了,现在他的父亲是个继父,姐姐和妹妹也与他不同父同母。原来他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是个缺少爱的孩子,于是我在空闲的时候,有事没事地同他谈心,从他感兴趣的篮球到发型,从日常生活到身体健康,从同学中的琐事到学习中的困惑……渐渐地我们从不愉快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正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更令人感到兴奋的是随着我们关系的融洽,心理距离的缩短,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回升了,从不及格到及格,从及格到中游,最后他愉快地进入到初中学习。
一次,他找到了我,说有心里话与我说,我很激动,他说:回忆往事,历历在目,那时的我,就像生活在爱的沙漠中,没有人能看出我的内心,没有人想到我的痛苦。有的只是家庭对我的冷漠、学校中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批评与同学善意的取笑。这促使我讨厌所有的事,所有的人,甚至想离开家庭和学校。后来,我发现您注意我、关心我、了解我,我……真的“谢谢您!”我发现他说完最后一句话时眼眶湿润了,用深情的目光看着我。当时,我真的好激动,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无法用金钱买来的感受,而我用我的心、用我无私的关怀和真挚的爱得到了它。
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好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意味着把一个学生引向歧路。一个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关怀学生,用自己无私的爱来感染学生,缩短由于年龄、时代造成的师生间的距离。我们不但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应成为他们的兄弟姐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在教育实践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所教的班风、学风优秀,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劳,为完成好工作所作出的牺牲,有时也让我觉得身心疲惫,但只要一想到我们工作的意义,看到学生的进步,就会感到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
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爱使他们生理心理得到发育成长。但等到他们入学以后,他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和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这种现实就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如果教师对学生付出了真爱,学生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自然而然地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上学读书看作为一种乐事,在集体生活中也会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反叛心理。
从事二十几年来,我就是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的教育。记得我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他叫贾祖存,当时他15岁才读小学五年级,他虽然是小学生,可言谈、举止透露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有一次,期中考试他语文得45分,数学得28分,我找他谈心,好话说了一箩筐,从学好语文、数学重要性谈起,讲道学好语文、数学的方法,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他呢?耷拉着脑袋,两眼下垂,一言不发,当时我十分生气,于是提高嗓门告诉她:你若这样下去,只有留级,你现在15岁了,准备读到什么时候再毕业呀!他只是看了我一眼,走了。那眼神、那神态我到现在还记得。而这次谈话以后,他压根儿没有把我的话记在心里,以后的几次测试,他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更加后退了,而后来的几次的谈话也丝毫没有效果。我真感到束手无策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有时会发觉改变主意并不费事,也不费神。可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那我们便会视之为诋毁而产生仇恨并硬起心肠。”后来我认真思索着,为什么我苦口婆心的谈话不能起作用呢,也许我的谈话方法有问题从而造成心理的隔阂。我决心改变和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方法,从日常生活的琐事谈起着手,做好有心人,帮助他找回学习的乐趣,提高他学习的兴趣。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天气比较冷,他可能着凉了,上课时我发现他一直趴在桌上,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我用手一摸他的头,发现很烫,课下我立即送他到医院就诊,并陪他在医院里挂水,挂水后我送他回家,正在我准备走的一瞬间,他低声说:“老师,谢谢您!”我看看他,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从那以后,他慢慢地接近我,有时同我聊天,有时跟我谈他的姐姐、妹妹和父母。原来我才知道他的父亲是个建筑上的小工头,他母亲非常老实,他的父亲在他3岁的时候得脑癌去世了,现在他的父亲是个继父,姐姐和妹妹也与他不同父同母。原来他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是个缺少爱的孩子,于是我在空闲的时候,有事没事地同他谈心,从他感兴趣的篮球到发型,从日常生活到身体健康,从同学中的琐事到学习中的困惑……渐渐地我们从不愉快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正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更令人感到兴奋的是随着我们关系的融洽,心理距离的缩短,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回升了,从不及格到及格,从及格到中游,最后他愉快地进入到初中学习。
一次,他找到了我,说有心里话与我说,我很激动,他说:回忆往事,历历在目,那时的我,就像生活在爱的沙漠中,没有人能看出我的内心,没有人想到我的痛苦。有的只是家庭对我的冷漠、学校中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批评与同学善意的取笑。这促使我讨厌所有的事,所有的人,甚至想离开家庭和学校。后来,我发现您注意我、关心我、了解我,我……真的“谢谢您!”我发现他说完最后一句话时眼眶湿润了,用深情的目光看着我。当时,我真的好激动,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无法用金钱买来的感受,而我用我的心、用我无私的关怀和真挚的爱得到了它。
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好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意味着把一个学生引向歧路。一个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关怀学生,用自己无私的爱来感染学生,缩短由于年龄、时代造成的师生间的距离。我们不但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应成为他们的兄弟姐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在教育实践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所教的班风、学风优秀,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劳,为完成好工作所作出的牺牲,有时也让我觉得身心疲惫,但只要一想到我们工作的意义,看到学生的进步,就会感到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