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一部分高校的干部和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种急躁情绪、盲目攀比情绪,一般学校与重点学校比,重点学校与名牌学校比,文理科学校与理工科学校比,认为这也不如人家,那也不如人家。加上不规范的“排行榜”的误导,一旦发现本校某些指标不高,感到压力很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从深层次看,这是一种质量观问题,学校如何正确定位问题。我国有两千多所高校,不可能放在同一平台上。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其共同点是“适应性”,适应就是质量。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包括多个层面。
发展的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有四层含义:首先,发展是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是首要任务。只有发展了,有了一定的数量,才能谈质量。在我国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尤其是高等教育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必须树立为教育发展服务的质量观。其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质量问题,不要因为眼前出了一点问题而停滞不前。任何事情在运行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然而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克服困难,才能解决问题。再次,质量观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要从特定的时空特点出发确立正确的质量观,而不能一成不变地、僵化地看待质量。
合适目标的质量观。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质量标准。高等学校有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只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就是质量。师范专业的学生能胜任教师工作就是质量,医学专业的学生能当好医生就是质量。各类学校国家投入不同,生源不同,师资、设备条件不同,因此在规格、层次、培养目标等方面也不一样,不要相互攀比,盲目拔高。每所学校都要正确定位,把自己放在同类学校的平台上去比,然后再向高一层次的平台发展。
需求性的质量观。人的基础、素质、爱好、追求的目标、愿意付出的劳动多种多样,不是一种学校能够满足的。需求性就是适应性,教育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而教育的适应性是教育质量的本质。重点学校、名牌学校能适应高水平、高层次、追求高目标学习者的需求,但不适应基础较差、追求目标不高的学习者的要求。
多元化的质量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各类学校增多了,因此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培养目标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要用多元化的质量观衡量多样化的教育质量。不能仅以重点大学、“211”大学为目标,更不能只从有多少博士点、多少科研经费看质量。就一所学校而言,也要从整体出发,从学风、教风、校风方面,要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管理水平方面,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对学校和毕业生评价方面等全面地考查和评价。
特色的质量观。特色就是发挥学校的优势,就是集中学校的智力、财力,在某些领域独占鳌头,就是满足社会某些方面的需求,满足学习者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的发展。特色是学校求发展、求生存的有效途径。任何一所大学不可能是“全能冠军”,不可能每个专业都是国内领先。所谓世界一流大学也只是在两至三个学科方面是冒尖的,如哈佛大学的商学、政治学,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心理学,牛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数学等。各类学校应善于利用学校实力最强的师资、实验设备,集中人、财、物加大发展力度,形成优势,形成特色。一旦形成特色后,这方面的人才包括教师和学生,就会蜂拥而来,毕业生出路也会好,社会有关部门就会主动来招聘人才,在这一领域就会作出杰出贡献。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决非不要关注当前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有些地区、有些学校问题很严重,如校舍不足、实验设备不足、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观念陈旧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但不要因为出了一点问题就埋怨指责,而要面对现实,通过抓发展、抓改革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近几年来的扩招,确实产生了如何看待质量的问题,产生了对质量的片面认识,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观念上抛弃陈旧的、一元化的质量观,树立辩证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积极地支持并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
发展的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有四层含义:首先,发展是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是首要任务。只有发展了,有了一定的数量,才能谈质量。在我国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尤其是高等教育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必须树立为教育发展服务的质量观。其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质量问题,不要因为眼前出了一点问题而停滞不前。任何事情在运行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然而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克服困难,才能解决问题。再次,质量观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要从特定的时空特点出发确立正确的质量观,而不能一成不变地、僵化地看待质量。
合适目标的质量观。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质量标准。高等学校有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只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就是质量。师范专业的学生能胜任教师工作就是质量,医学专业的学生能当好医生就是质量。各类学校国家投入不同,生源不同,师资、设备条件不同,因此在规格、层次、培养目标等方面也不一样,不要相互攀比,盲目拔高。每所学校都要正确定位,把自己放在同类学校的平台上去比,然后再向高一层次的平台发展。
需求性的质量观。人的基础、素质、爱好、追求的目标、愿意付出的劳动多种多样,不是一种学校能够满足的。需求性就是适应性,教育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而教育的适应性是教育质量的本质。重点学校、名牌学校能适应高水平、高层次、追求高目标学习者的需求,但不适应基础较差、追求目标不高的学习者的要求。
多元化的质量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各类学校增多了,因此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培养目标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要用多元化的质量观衡量多样化的教育质量。不能仅以重点大学、“211”大学为目标,更不能只从有多少博士点、多少科研经费看质量。就一所学校而言,也要从整体出发,从学风、教风、校风方面,要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管理水平方面,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对学校和毕业生评价方面等全面地考查和评价。
特色的质量观。特色就是发挥学校的优势,就是集中学校的智力、财力,在某些领域独占鳌头,就是满足社会某些方面的需求,满足学习者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的发展。特色是学校求发展、求生存的有效途径。任何一所大学不可能是“全能冠军”,不可能每个专业都是国内领先。所谓世界一流大学也只是在两至三个学科方面是冒尖的,如哈佛大学的商学、政治学,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心理学,牛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数学等。各类学校应善于利用学校实力最强的师资、实验设备,集中人、财、物加大发展力度,形成优势,形成特色。一旦形成特色后,这方面的人才包括教师和学生,就会蜂拥而来,毕业生出路也会好,社会有关部门就会主动来招聘人才,在这一领域就会作出杰出贡献。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决非不要关注当前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有些地区、有些学校问题很严重,如校舍不足、实验设备不足、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观念陈旧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但不要因为出了一点问题就埋怨指责,而要面对现实,通过抓发展、抓改革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近几年来的扩招,确实产生了如何看待质量的问题,产生了对质量的片面认识,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观念上抛弃陈旧的、一元化的质量观,树立辩证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积极地支持并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