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丁同学是我高三班上一个极聪明的男生,但他的成绩总是倒数第二,为什么呢?他学习没有目标,心态很懒惰,很放松,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作业随便做一点或干脆不做,上课总是低着头,从不看黑板。叫他谈话他还很不情愿,我直接问他:“你是不是希望就这样下去,老师不要管你了?”他竟然连忙点头,说:“是的!”
我转身走了,心想:“到此为止,仁至义尽,这个孩子我只好放弃了。”
回家时在社区碰到邻居老太太,把这件事给她发泄了一下。没想到她很着急地说:“你可千万不能放弃呀!高三的学生,要参加高考了呀!这是全家的大事,关系到整个家庭的!他父母要知道他这样肯定会急死的!你一定要让他父母知道,好好教育教育他!”
想了一夜,第二天我让科代表叫他来一下,没把握他会来,他竟然来了。我就把社区老太太的话讲给他听,同时告诉他:“你昨天已经叫我不要管你了;我是想到你父母的心情今天才叫你来的;也是在试验你,你若还不来,说明没办法了,我就放弃;你来了,说明你还是想要好的,还是有希望的。我希望你想一想你的父母,他们为你付出了多少,你怎么回报他们?人不能光顾自己愉快,放松,要为家庭承担责任的;你已经18岁了,想过你的家庭责任吗?我以后不会找你谈话了,该说的就这么多,你自己去想吧。”
经过这次谈话,他转变好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有反复,我就打了电话给他爸爸,之后他一直还算听话,没有那么叛逆了,有时也会有些懒散,但经过提醒就改正了。
第一次阶段考试后开家长会,他爸爸带他来与老师见面,我如实讲了他的情况,他爸爸说:“就一个孩子,给他压力吧,怕他承受不了,离家出走呀,自杀呀什么的……做家长的真难呀!”
“哦,”我心里想,“怪不得这孩子这么放松!”可我必须当面维护他家长的威信,我对小丁说:“你看你爸爸多爱你!他也想要你好的,又怕你承受不了压力;你要拿什么回报他的一片苦心呢?”小丁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路上升,最近几次单元测试都冒到第一名,别人不会的题他也会想出来;受到成绩上升的激励,他做作业也主动起来,有时还会提前多做一些。我及时表扬了他,同时偷偷告诉他,他很有潜力,我将把他做为重点对象培养。之后,在课堂上他的表现更积极主动了,虽然作业多了还是会偷懒。他在高考中取得了B的等级,这是他自己和家长都很惊喜的事情,我也暗暗吃惊。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 何一个孩子,他心里都是想要好的,要给他时间醒悟,要有耐心,不能轻言放弃。
第二、家庭责任心是老师可以利用的一个激励点。因为现在的孩子,家长很少提醒他还有“家庭责任”这个概念,家教的缺位,需要老师来补偿。要利用好家长这一教育资源。老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在孩子面前强调父母给孩子的爱,让学生理解家长的苦心,从而为家长的期望和家庭的成功而努力。
第三、期待可以创造奇迹,要对每个孩子提出符合他的目标,表明你的期望。
另一个案例就更典型了,是关于小陈同学的故事。
小陈同学因忙于“私事”而经常缺课,缺夜自修。几次考试下来,缺课达一半以上的他成绩自然就极差了。
老师们都找他谈话,他的回答总是:“家里有事”。
我们凭常识判断认为这不可能;后来一联系家长,家长果然大吃一惊,说:“从来没有这回事。”
我在电话中说了他缺课严重及成绩很差的事,希望家长抽空来谈一谈。
他的外公是一家日资公司的董事长,工作很忙,但感到事态严重,答应来一趟。
第二天,家长就来了,还拿着一封类似“最后通牒”的信给他,让我和班主任做见证人。他的外公讲了如何从小培养他的事情,讲他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在他身上,现在很失望。
我和班主任一边安慰老人,说:“他头脑很聪明,只要努力,现在回头,时间还来得及,还是有希望的;要不然也不会找家长来了。”一边要小陈同学向家长表态。他很受震动,表态要好好学习了。
之后他好了一个多月,又反复了一次,“失踪”过两天。班主任立刻与家长联系,不知道家长是怎么处理的,回来后他很认真地上课,还积极发言,按时交作业,跟原来判若两人,至今还好,他高考中发挥很好,在高二缺课1/2的,高三缺课1/3的情况下,拿到了C的成绩,简直是一个奇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家庭是一个人心理的根基,来自家庭的期望和约束,往往是最强有力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长大懂事了,也知道要回报家人;加上高三面临高考的压力,小孩子还是会做出正确的思考和选择的。
我们老师都知道教育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皮革马利翁效应”,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命名的,它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结果老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
综上所述,一个孩子,虽然在老师的班级中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老师是不能不重视的。老师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我们老师也要以家长对待子女的心态,不轻言放弃,尽力帮助每个孩子进步和成功!
我转身走了,心想:“到此为止,仁至义尽,这个孩子我只好放弃了。”
回家时在社区碰到邻居老太太,把这件事给她发泄了一下。没想到她很着急地说:“你可千万不能放弃呀!高三的学生,要参加高考了呀!这是全家的大事,关系到整个家庭的!他父母要知道他这样肯定会急死的!你一定要让他父母知道,好好教育教育他!”
想了一夜,第二天我让科代表叫他来一下,没把握他会来,他竟然来了。我就把社区老太太的话讲给他听,同时告诉他:“你昨天已经叫我不要管你了;我是想到你父母的心情今天才叫你来的;也是在试验你,你若还不来,说明没办法了,我就放弃;你来了,说明你还是想要好的,还是有希望的。我希望你想一想你的父母,他们为你付出了多少,你怎么回报他们?人不能光顾自己愉快,放松,要为家庭承担责任的;你已经18岁了,想过你的家庭责任吗?我以后不会找你谈话了,该说的就这么多,你自己去想吧。”
经过这次谈话,他转变好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有反复,我就打了电话给他爸爸,之后他一直还算听话,没有那么叛逆了,有时也会有些懒散,但经过提醒就改正了。
第一次阶段考试后开家长会,他爸爸带他来与老师见面,我如实讲了他的情况,他爸爸说:“就一个孩子,给他压力吧,怕他承受不了,离家出走呀,自杀呀什么的……做家长的真难呀!”
“哦,”我心里想,“怪不得这孩子这么放松!”可我必须当面维护他家长的威信,我对小丁说:“你看你爸爸多爱你!他也想要你好的,又怕你承受不了压力;你要拿什么回报他的一片苦心呢?”小丁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路上升,最近几次单元测试都冒到第一名,别人不会的题他也会想出来;受到成绩上升的激励,他做作业也主动起来,有时还会提前多做一些。我及时表扬了他,同时偷偷告诉他,他很有潜力,我将把他做为重点对象培养。之后,在课堂上他的表现更积极主动了,虽然作业多了还是会偷懒。他在高考中取得了B的等级,这是他自己和家长都很惊喜的事情,我也暗暗吃惊。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 何一个孩子,他心里都是想要好的,要给他时间醒悟,要有耐心,不能轻言放弃。
第二、家庭责任心是老师可以利用的一个激励点。因为现在的孩子,家长很少提醒他还有“家庭责任”这个概念,家教的缺位,需要老师来补偿。要利用好家长这一教育资源。老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在孩子面前强调父母给孩子的爱,让学生理解家长的苦心,从而为家长的期望和家庭的成功而努力。
第三、期待可以创造奇迹,要对每个孩子提出符合他的目标,表明你的期望。
另一个案例就更典型了,是关于小陈同学的故事。
小陈同学因忙于“私事”而经常缺课,缺夜自修。几次考试下来,缺课达一半以上的他成绩自然就极差了。
老师们都找他谈话,他的回答总是:“家里有事”。
我们凭常识判断认为这不可能;后来一联系家长,家长果然大吃一惊,说:“从来没有这回事。”
我在电话中说了他缺课严重及成绩很差的事,希望家长抽空来谈一谈。
他的外公是一家日资公司的董事长,工作很忙,但感到事态严重,答应来一趟。
第二天,家长就来了,还拿着一封类似“最后通牒”的信给他,让我和班主任做见证人。他的外公讲了如何从小培养他的事情,讲他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在他身上,现在很失望。
我和班主任一边安慰老人,说:“他头脑很聪明,只要努力,现在回头,时间还来得及,还是有希望的;要不然也不会找家长来了。”一边要小陈同学向家长表态。他很受震动,表态要好好学习了。
之后他好了一个多月,又反复了一次,“失踪”过两天。班主任立刻与家长联系,不知道家长是怎么处理的,回来后他很认真地上课,还积极发言,按时交作业,跟原来判若两人,至今还好,他高考中发挥很好,在高二缺课1/2的,高三缺课1/3的情况下,拿到了C的成绩,简直是一个奇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家庭是一个人心理的根基,来自家庭的期望和约束,往往是最强有力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长大懂事了,也知道要回报家人;加上高三面临高考的压力,小孩子还是会做出正确的思考和选择的。
我们老师都知道教育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皮革马利翁效应”,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命名的,它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结果老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
综上所述,一个孩子,虽然在老师的班级中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老师是不能不重视的。老师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我们老师也要以家长对待子女的心态,不轻言放弃,尽力帮助每个孩子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