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新课标删减了一些教学内容,降低了对大数目计算和多步骤繁难计算的要求。但是,数的计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然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教学生学会,并促进学生会学的目标,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从各方面分析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
1 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在许多教师眼里应该是很简单的、理所当然会的技能,其实不然。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等。
1.1 兴趣因素。小学生往往对那些富有挑战性、形象生动的内容感兴趣,而计算教学,如果教师不能将数的运算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计算的兴趣。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方法,由于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应付了事,也很容易出错。
1.2 基础因素。数学本身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数的运算自然也存在基础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方面,而且这种影响几乎与学生的智力无关。在小学阶段,数的分解掌握不好,加减法运算的准确性就不会高;加减法不熟练,乘除法就容易错;乘法口决掌握不熟,简单的乘除法就会学得勉强,两位数及多位数乘除法学习的困难就更大,这种情况下运算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
1.3 习惯因素。所谓“熟能生巧”,数的计算需要学生适度的练习。教师怕增加学生的负担,课后作业量较少,纯粹的计算题布置得更少,只选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做,而且最多做一两次。练习次数的减少,学生计算基本功就不扎实。现在的学生脑子比较灵活,但比较懒。计算时就想依赖计算器。有的学生看到计算题时,提笔就算,很容易看错题;算完后,又过于自信,觉得没必要检查。这也加大了计算错误的发生率。
1.4 重算法,轻算理。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算法多样性”,当学生提出一些比较牵强的算法时,教师也没有指出来,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算理的模糊。许多学生“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在计算中盲目套用公式、定律、性质等。机械练习,既影响了计算的准确性,又使得计算更加枯燥。
1.5 书写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6-7”时,有位小朋友把“16”抄成了“10”,10-7=3。而许多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
2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2.1 加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正确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数学素养。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估算,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在小学数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习一定的估算知识,培养估算能力。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解释。另外,估算还可以用于平时的计算,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检验结果的方法,减少了计算错误的可能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2 重视算理和算法的教学。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应该说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内容都应该培养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不能想像一个连基本计算的原理和方法都模糊不清的学生怎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呢?怎能会具有计算多样性的能力呢?所以,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算理和算法。我们在教学中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重视讲清算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计算教学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2.3 夯实运算的基础。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在每一次学习新的更高难度的运算之前,都必须将已学过的运算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特别是对以后学习影响比较大的内容,如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更要达到能脱口说出正确答案的程度,这对提高运算准确性很关键。教师也应该布置适度的练习,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就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常把学生按自然分组进行竞赛,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都能认真细致的计算。一些运算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主动的帮助那些较差的孩子。
2.4 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审题和验算的习惯。有的学生看到计算题时,提笔就算,很容易看错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勤于思考,寻找最佳算法的心向。如果计算后能再检验一遍,绝大多数错误也能够避免,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检验方法,如估算等。其次,要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计算器的使用有它的优越性,但是也要使学生认识到,计算器不能代替计算的基础知识,不能代替口算和基本的笔算。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计算方法都没掌握,他就无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再次,要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然后,要学生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