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的,分清课堂主次,不断进修和科研,促进专业素养积极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主体 思想 教研 自修 实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国家靠教育,振兴教育靠教师。在新课程、新教育观的驱动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时代的呼声。教师如何才能使专业得到有效的成长呢?
  一、更新教育理念,建构新的价值观取向
  1、更新思想,构建人生价值观。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身处于教师这个多付出少收入的行业,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呢?有句话是:“只要你愿意,一切皆有可能。”思想是关键,觉悟是动力,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思想觉悟,才能一丝不苟地坚守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建立起新时期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抵挡得住市场经济的“风吹雨打”,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才能一心一意地为教育事业而献身。
  2、提高认识,构建教育事业观。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年轻的一代、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事业的高度。
  3、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方向。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旨,以发展综合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教育方向,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习方法的教育和过程的体验,教会他们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形成独特的自我学习策略,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具备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4、更新教育观念,发展教育思想。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影响,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传统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扼杀了个性的成长,使特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面对传统教育的诸多弊端,我们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注意个性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2)确立教育方向,分清主次,构建课堂新格局。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拥有适应未来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态度和方法,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教学设计时,明确教育目的和方向,分清主次,构建课堂新格局。
  二、研究与创新,发展专业素质
  1、多观摩,勤反思,发展专业品质。人有不同,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差异。要多听课、多观摩,把他人成功的思想和方法挖掘出来,内化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观摩后的教研是专业成长的捷径,写反思却是思想的再升华,是初步的思想到理论成长的必经之路。要通过观摩与探讨,将自己的感悟和别人的思想进行对比,提取精华,去其糟粕,并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再思考,再修改,内化为一种能力,提升为一种品质。
  2、重实践,正评价,取长补短。实践是专业成长的基石,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实践。面对众多教育思想和主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升华和内化,才能进化为品质,形成素养。传统教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并非一无是处,其中有很多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所以我们应该客观评价传统教学的优劣得失,批判地继承传统教学的长处,将传统教学中好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实践,取长而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3、重心得,勤修改,形成个性风格。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所需,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反思、及时总结,把资料汇集成心得。对自己的行为和教学过程要多加审视,发现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多多研究,结合自我特点,立足个人经验,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教学特色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形成自我的独特风格。
  4、搞科研,重教研,促进新理论和新模式的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不断地科研,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撰写论文、教后笔记、读后感、听课心得、评课活动等教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训;要运用校内、校外的一切资源,利用日常教学中的感悟,及时记录、思考和小结,将成果书写下来,写成论文,促进科研的进行,促进理念和模式的形成与成熟。
  5、多读书,读好书,增广见识。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为了适应教学所需,我们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轻松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知识问题。
  总之,提高专业素养,思想觉悟是关键,价值观取向是根本。要重拾教育存在的意义,挖掘教学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把教学工作提高到理论的高度,用一生的时光去成就、去发展,成就快乐的教育人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分清主次,发挥主导功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发展专业水平,促进素质教育健康而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①王玬《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次印刷。
  ②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③王祖浩《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其他文献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然而据笔者所阅各类资料以及日常所见所闻,体育课损伤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慢性损伤在学生中出现的现象亦不少。可见,对于如何降低体育课的损伤率、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做到真正完成体育课任务、真正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能使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同步,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造成体育课损伤率升高的原因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和谐、融洽
期刊
在学校体育中,对于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开发,我们不仅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要明确双侧肢体运动项目开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因此,在实验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将其加以分析、归类、总结,明确了开发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理清了思路。  一、开发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任何带有开发性的研究,都属于创新,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开发也属于一种创新研究。但是,创新性研究需要有
期刊
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概括地讲,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从有效教学的研究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
期刊
英语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和态度,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张扬个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时间、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着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理念渗
期刊
提高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直都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在近些年来,新的课程标准不断强化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培养和考核要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笔者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现介绍如下:  一、增加积累  1.增加单词积累。单词是文章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文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写作就成了一
期刊
摘 要:头顶球技术是足球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它的运用在足球比赛中更是屡见不鲜,。头顶球是有目的地运用头的前额部位直接处理空中球的基本技术。正确运用头顶球技术,可以争取时间,抢占空间,取得空中优势。头顶球在目前的足球比赛中,进攻时已可直接传递、摆渡或射门;而防守时又可通过它阻截、抢断或解围排险。正因如此,“头顶球”被称为是足球比赛场上的法宝之一。头顶球训练要贯彻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方法,尤其要注意青少
期刊
摘 要: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数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培养学生数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本文从三方面谈了谈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加强动手操作;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中感受;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交流。  关键词:数感 培养 教学活动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
期刊
讲评课是练习和考试之后,教师对其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是一种延伸了的具有特殊性的复习课;是对检查内容出现的问题进行的矫正、巩固、复习、完善和深化。  一、讲评课的功能  讲评课是讲和评的有机统一。讲,一是讲题目的特点,二是讲答案的特点,三是讲解题的思路和规律;评,一是评析答非所问,二是评答案不确切、不完整,三是评解题不对路。其主要功能是纠正错误,防范类似错误的再现,拓宽知识,补充不足,概括归纳,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使用。然而,小组合作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课堂成了优等生展示的舞台,学优生由于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优势,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主要责任;学困生则由于心理、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障碍等原因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缺乏主动参与。那么,如何调动学困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小组合作所倡导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目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