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有期 成长无限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每当校园里回响起这带着伤感、惆怅,又有些期许的歌声时一年的毕业季就又到了。再过几个月,六年级的学生就要离开母校,走进中学,步入他们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看着他们疯长的个头,若有所思的眼神,总想跃跃欲试的劲头,我们不禁会在心里暗暗思考:回顾昨天,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这些孩子们真正留下了什么?家长们会在心里暗暗着急:马上就要步入中学,他们是否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而孩子们会在心中憧憬:长大后,我要追寻我的梦想!面对这种种困惑,我们不禁思考:作为老师,我们要怎样陪伴他们走好小学的这最后一公里。
  要想陪伴他们走好这段路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离开母校,升入初中的衔接点上,一方面他们对同伴、老师和母校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对即将离开的熟悉的环境非常不舍;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已经明确初中升学的意向,对中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转换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继续按部就班地传授小学课本中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与需要,缺乏兴趣导致的低效学习不利于他们在毕业前夕对六年的学习生活进行整体的回顾与整理,也无益于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的展望与适应。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专门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毕业课程。
  针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特点与发展需求,中关村第一小学(以下称中关村一小)设计了由“曾经的我们”“明天的我们”“未来的我们”三个板块有机组成的“走向未来的我们”毕业课程。这些课程犹如镜头记录下六年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点滴,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镜头一:“曾经的我们”,一起寻找成长的足迹
  初春的校园,暖意融融。教室里、操场上、图书馆、小农庄……随处可见那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亲热活泼的身影。一起搬书、一起赛跑、一起打篮球、一起观察植物、一起读书……你也许会惊讶于大孩子们那一脸的真挚与关心,也许会惊讶于小孩子们满眼的信任与开心,惊讶于这份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的快乐与温暖。这是我们的毕业生留给母校的最珍贵的礼物。
  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六年级的孩子们在用微电影、微视频、电子相册等梳理总结,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同时,深深地感到六年的小学时光一晃而过,仿佛昨天还是那稚嫩的、刚出幼儿园的小娃娃,今天已是翩翩少年。在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身上,他们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曾经懵懂、不安的自己,他们觉得现在的自己有责任拉起这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耐心引导、精心呵护……
  镜头二:“明天的我们”,一起探秘中学
  在中关村一小六年级的教室里,你会发现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四中等学校的特级教师的身影。他们博学多才、幽默风趣,课堂上孩子们时而凝眸思索,时而开怀大笑……他们被这提前到来的中学课堂深深地吸引。在中学的校园里,你也会发现中关村一小六年级孩子们的身影,他们与中学的哥哥姐姐们热切地交流,“你们每天上几节课啊?”“中学也有兴趣小组吗?”“中学要学很多门课程吗?”“别紧张,只要你课前充分预习,课上注意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很快就会适应的。”一连串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们对中学生活的种种疑惑。你还会看到六年级的学生在中学的课堂忙碌地记着笔记,在中学整洁明亮的大食堂里排队打饭……
  在这样的“请进来,走出去”的毕业课程中,六年级的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研究比较小学与中学在教材内容、学习方式、校园生活等多方面的不同,为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小学与中学的过渡衔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镜头三:“未来的我们”,一起社会初探
  咦?这些日子,部分六年级的孩子们怎么刚下课就围着清洁工阿姨转?不停地问,还不停地记录着什么。他们还整天和墩布较劲,一会儿浸满了水,一会儿又把它晒干。瞧他们认真专注的样子,仿佛在干什么大事。
  这是我们六年级的孩子们在进行“保洁员”这项职业的调查研究。他们认真地测量计算清洁工阿姨每天要墩的地面的总长度;比较墩布浸透水后与干的时候重量的差距;计算清洁工阿姨清扫垃圾的总重量。他们还对阿姨们进行职业访谈,了解她们工作的时间及工作收入等。在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综合地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学科素养,还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每一项职业都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要想做好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除了研究身边的职业,在科学院的实验室里,在影视基地的摄影棚里,在动漫创作的工作室里……都能看到孩子们调查研究的身影。科学家、演员、动漫设计者、消防员……这都是他们向往的职业。团队合作、自主探究,孩子们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他们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想自己当Boss,准备自己开发产品。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第三板块的毕业课程在原来的职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创业项目,“中关村一小少年创业园”应运而生。于是就有了“心有灵犀箱”“彩虹笔”“激光、照明墨镜” ……这些学生们的创业产品。孩子们在“了解现有产品—提出解决方案—发明创造产品—宣传推广产品的过程中培养商业思维和创业家精神。看着学生们做研究时认真的样子,教师们从心底暗暗地赞叹,这种创业与创新的自信是多么的可贵!
  我们的毕业课程就是以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规划、自主成长”为目标;以活动、体验、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以多元主题和不拘泥于校园、贴近社会、面向未来的复杂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总结与回顾中感悟成长与收获,感恩他人的指导与陪伴,在调查研究与交流展示中学会规划学业、规划人生。基于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合作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能负责、敢担当的优良品质。我们希望通过毕业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感恩他人、规划未来,将“做最好的我”的学校核心价值选择内植于心,外践于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当这熟悉的旋律再次回响耳边时,我们希望带给六年级孩子们的不再只是惆怅与感伤,而是对过去的感恩与怀念;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做好准备了吗?孩子们!放心去飞吧!
  毕业有期,成长无限,我们要为学生的未来加油助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任媛媛)
其他文献
学习离不开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获得独特的感受.教师应营造质疑的氛围,创造质疑的空间,鼓起学生质疑的勇气,使质疑成为阅读教学中的“清障器”、
教育叙事使教育研究发生了研究目的、研究主体和研究方式的转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育叙事可以促进教师研究素养的形成,提升教师课程理念或意识,加速教师专业实践的更新.培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解决德育实效性低的积弊,需要树立凸显道德的复合学习观和教育角色观.我国青少年生活的空间以及经历的时间和道德关系表明:学校和班级是核心的道德学习场域,教师是道德学习的
本刊讯 近日,“华为企业业务2015炫动ICT中国行巡展·北京站”落下帷幕.rn华为中国区副总裁董明表示,在过去的2014年,华为公司实现全球销售收入约288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0%
在对黄河上游水体及沿岸表层土壤、底泥中的砷进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对水体中砷的来源、迁移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黄河上游沿岸土壤中砷的含量偏高,水体中的砷来源于
美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朵花、一段文字……美可以唤醒心灵、改变自己,这就是美的力量。大文豪泰戈尔认为,教育的最后目的不是教授技能,而是叩击心灵,如果一个人能对路边一丛盛开的矢车菊动容,这就是成功的教育。泰戈尔的观点既有对美和教育内涵的诠释也包含着欣赏美和感受美的方法。为什么会对盛开的矢车菊潸然泪下?当一个人面对一件普通的事物时,他能够联想到其他更深刻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通感。艺术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
期刊
摘要:雷雨频繁季节,防雷成为变电站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做好系统防雷对于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雷电危害及防雷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我国GIS变电站正在迅速增多的现象阐述了GIS变电站防雷原则,列举了某110kVGIS变电站的防雷保护实施方案。  关键词:雷击危害;防雷原则;GIS变电站防雷  作者简介:张宝珠(1982-),男,广西钦州人,广西电网公司钦州供电局,助理工程师。(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结合电力行业和供用电技术的发展变化,我们希望通过企业调研和积极的探索了解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专业内涵、人才服务的社会行业、课程改革的需求和建议,以便对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建立职业岗位群,确定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确定“面向社会、立足岗位;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突出应用、培养能力
“电力网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基础,内容丰富、难度较大,其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为了保证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