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集语言文字感知、情感及审美体验、文本交互于一身的综合性活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包含阅读知识技能训练、阅读情感态度训练等多部分内容,这便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兼顾知识与技能的讲授、情感与思想的传达。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朗读、语言文字、阅读思维三个方面探究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阅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长期以来,阅读被视作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途径,忽视了阅读所体现的情感体验、审美感知、语言认知与思维提升。笔者粗浅地认为,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其资源整合与知识汲取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有序、长期持续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由语言文字快速获得深刻感悟的能力。基于对阅读训练的理解、对小学生身心特征的掌握,下文将遵循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阐释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思路与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应用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悟文本的内涵及其深刻且复杂的思想感情。考虑到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朗读中可能出现所体现的情感色彩与课文情感基调脱节,或情绪过于激动导致朗读情感表达流于形式的现象,建议教师开展“表演性”朗读训练[1]。
以《开满鲜花的小路》课文朗读训练为例,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知识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工,讨论如何以朗读演绎课文故事。第一次表演性朗读,学生因配合不默契、内涵理解有偏差,在语调、音量及重音上略显不足,制约了朗读情感的表达。教师针对“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课文语句提出问题:这个礼物是指什么?是花籽吗?是开满鲜花的小路吗?在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可理解“礼物”并非物质上的礼物,而是共享快乐与美好的幸福。在第二次表演性朗读中,学生加重了“美好”二字的读音,适当降低“礼物”二字的音量,突出共享带来的美好生活。此种朗读训练方式不仅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渠道。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应用
语言文字是文本构成的关键要素,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可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阅读感悟,在面对不同情境下的语言文字时也能够精准掌握【关键词】句,进而提升学生信息提炼与加工处理能力[2]。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揣摩近义词。以《荷花》课文为例,“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课文语句中“冒”這一动词用得十分生动传神,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与“冒”相近的字词,如“露”、“长”、“钻”等,学生对比后会发现,“冒”使得白荷花具有拟人性的特征,表现出白荷花迫不及待地展现自己的风姿。当学生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与贴切后,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白荷花冒出来要做什么呢?”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争奇斗艳”、“看看世界”等等,可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二,找准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金色的草地》这一课题中的“金色”便有着特殊的含义,呈现了蒲公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美妙景色。教师请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体会“金色”二字的内涵,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品悟能力,而且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训练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训练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身的理解为学生解读课文,忽视学生个性想法的表达及独特的内心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提升阅读思维训练活动的比例,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师生对话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思维,使其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新的理解与感受。
以《落花生》课文为例,通过“我”与父亲的对话凸显出落花生“对他人有益”的品质。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转型使得“品质”的内涵有所延伸,学生对父亲的话的理解也会产生新的观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觉得父亲说得话全面吗?”此时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表示“石榴、苹果等好看、好吃,也对人们有益,为什么不能做像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我觉得外表好看也很重要,就像衣服脏了要换一样,外表也要干干净净、整整洁洁”。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进一步解读父亲的话,指出父亲并未反对“体面”,而是反对只讲体面的人与行为。此种阅读思维训练方式将课文理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显著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品质,鼓励其善思并表达个性化观点。
结束语
阅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列举了三项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应用策略。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教师需将训练的意图巧妙融入师生对话、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思考等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智欣.关于小学语文有效阅读训练的思考[J].品位经典,2020(03):144-145.
[2]宋慧敏.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80-81.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刘湾小学)
【关键词】阅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长期以来,阅读被视作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途径,忽视了阅读所体现的情感体验、审美感知、语言认知与思维提升。笔者粗浅地认为,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其资源整合与知识汲取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有序、长期持续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由语言文字快速获得深刻感悟的能力。基于对阅读训练的理解、对小学生身心特征的掌握,下文将遵循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阐释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思路与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应用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悟文本的内涵及其深刻且复杂的思想感情。考虑到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朗读中可能出现所体现的情感色彩与课文情感基调脱节,或情绪过于激动导致朗读情感表达流于形式的现象,建议教师开展“表演性”朗读训练[1]。
以《开满鲜花的小路》课文朗读训练为例,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知识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工,讨论如何以朗读演绎课文故事。第一次表演性朗读,学生因配合不默契、内涵理解有偏差,在语调、音量及重音上略显不足,制约了朗读情感的表达。教师针对“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课文语句提出问题:这个礼物是指什么?是花籽吗?是开满鲜花的小路吗?在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可理解“礼物”并非物质上的礼物,而是共享快乐与美好的幸福。在第二次表演性朗读中,学生加重了“美好”二字的读音,适当降低“礼物”二字的音量,突出共享带来的美好生活。此种朗读训练方式不仅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渠道。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应用
语言文字是文本构成的关键要素,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可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阅读感悟,在面对不同情境下的语言文字时也能够精准掌握【关键词】句,进而提升学生信息提炼与加工处理能力[2]。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揣摩近义词。以《荷花》课文为例,“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课文语句中“冒”這一动词用得十分生动传神,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与“冒”相近的字词,如“露”、“长”、“钻”等,学生对比后会发现,“冒”使得白荷花具有拟人性的特征,表现出白荷花迫不及待地展现自己的风姿。当学生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与贴切后,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白荷花冒出来要做什么呢?”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争奇斗艳”、“看看世界”等等,可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二,找准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金色的草地》这一课题中的“金色”便有着特殊的含义,呈现了蒲公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美妙景色。教师请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体会“金色”二字的内涵,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品悟能力,而且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训练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训练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身的理解为学生解读课文,忽视学生个性想法的表达及独特的内心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提升阅读思维训练活动的比例,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师生对话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思维,使其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新的理解与感受。
以《落花生》课文为例,通过“我”与父亲的对话凸显出落花生“对他人有益”的品质。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转型使得“品质”的内涵有所延伸,学生对父亲的话的理解也会产生新的观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觉得父亲说得话全面吗?”此时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表示“石榴、苹果等好看、好吃,也对人们有益,为什么不能做像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我觉得外表好看也很重要,就像衣服脏了要换一样,外表也要干干净净、整整洁洁”。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进一步解读父亲的话,指出父亲并未反对“体面”,而是反对只讲体面的人与行为。此种阅读思维训练方式将课文理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显著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品质,鼓励其善思并表达个性化观点。
结束语
阅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列举了三项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应用策略。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教师需将训练的意图巧妙融入师生对话、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思考等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智欣.关于小学语文有效阅读训练的思考[J].品位经典,2020(03):144-145.
[2]宋慧敏.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80-81.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刘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