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侧唇裂修复术后,随着生长发育,上唇的红唇有时会逐渐出现红唇过多畸形、过少畸形或二种畸形同时存在的情况,造成上唇红唇明显不对称畸形。2005初~2008年春,笔者采用唇红黏膜肌肉瓣V-Y推进术矫正单侧唇裂修复术后上唇红唇缺损26例,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4~26岁;红唇缺损位于唇裂修复后遗留皮肤瘢痕下方的红唇19例,红唇缺损位于患侧上唇近口角区7例;红唇缺损伴相邻部位红唇过多16例。
2手术方法
2.1 切口设计:用美蓝在红唇缺损处设计V形切口,三角形黏膜肌肉瓣的蒂部位于红唇缺损处的唇红缘,蒂部的两端分别位于缺损两侧红唇最丰满处,V形的顶端一般在上唇前庭沟下方的黏膜,三角瓣最宽处约8~15mm,瓣长12~18mm,如伴有邻近部位红唇的过多则根据红唇过多的情况设计水平梭形切口线,去除多余的红唇。
2.2 麻醉方法:2%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作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双侧口角处行局部浸润麻醉,以收缩上唇血管,减少伤口出血。
2.3 操作:沿切口线切开黏膜全层及部分口轮匝肌,在口轮匝肌内锐性分离达红唇缺损处的唇红缘,形成三角形的蒂在唇红缘的唇红黏膜口轮匝肌瓣。如有创缘内上唇动脉断端出血予以结扎。用3-0丝线间断缝合创缘两侧的肌肉断端,将三角形的黏膜肌瓣向下推进5~9mm,缝合黏膜伤口,矫正红唇的缺损,伤口缝合后遗留Y形伤口。如有一侧红唇过多,则根据手术设计予以切除。使上唇红唇的下缘成对称的弧性曲线。术毕上唇放置纱布加压覆盖。
2.4 术后处理:嘱患者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口服抗生素2天。术后7天拆线。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避免大张口,以防伤口裂开。
2.5 术后效果:本组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上唇红唇缺损明显改善,唇红下缘弧度连续一致。典型病例如图1~2。
3讨论
单侧唇裂修复后,随着生长发育,多数患者出现上唇红唇的过多、过少或者二种畸形同时存在。造成红唇畸形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上唇两侧的发育不对称,②唇裂修复术术式本身存在的弊端,③唇裂修复时,红唇黏膜处理方法不当。本组病例中19例红唇缺损位于唇裂修复后遗留皮肤瘢痕下方的红唇,此处的缺损有可能是发育因素造成,也可能是手术缺陷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下唇之间有较大的缺隙存在,呈“口哨”状畸形。7例缺损位于患侧上唇近口角处,主要表现为红唇内卷,外观上红唇外露很少,此种情况为发育因素造成。
有关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较小的红唇缺损可采用梭形切除红唇裂隙后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Z成形术修复都可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较大的缺损可采用唇交叉组织瓣、颊肌黏膜瓣转移来修复缺损,也可采用同侧舌瓣进行修复修复[1]。Z成形术虽可矫正红唇的缺损,但修复后的红唇黏膜纹理发生改变,与周围红唇不协调,术后还加重了上唇过紧畸形。采用颊肌黏膜瓣法修复红唇的缺损,适用于一侧红唇及红唇中部发育较好,仅一侧红唇发育较薄者,对于上唇中央的红唇缺损应用则受到限制。另外,转移后的颊黏膜颜色较红唇组织淡,造成上红唇色泽上不协调,且在切取黏膜肌瓣过程中有可能损伤腮腺导管[2]。唇交叉组织瓣可用于上唇各部位缺损的修复,但手术需二期完成,第一期手术后2周需行断蒂修正术,其间影响进食及口腔清洁。对于下唇红唇厚度不足者不适合应用。也有报道采用下唇黏膜岛状瓣修复唇裂术后上唇红缺损畸形,同时还可达到同期缩小下唇厚度的作用[3]。
本组病例采用V-Y推进的口轮匝肌红唇黏膜瓣,可适用于上红唇任何部位的缺损,即使红唇缺损部位有瘢痕存在,也不影响黏膜肌瓣的血运。采用单纯的唇黏膜瓣有组织量不足的缺点,而带上部分口轮匝肌则可用于多数上唇红唇缺损的修复。本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红唇部切口位于口腔内,术后切口痕迹不明显、创伤轻的优点。笔者认为本法是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遗留的红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来修复红唇的缺损,其效果都不能达到唇红修复的美学形态[4],因此唇裂手术的设计和操作对于红唇外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手术设计上必须遵循上唇的生长发育规律,将健、患侧上唇的差异缩小到最小,为唇裂二期修复创造比较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46.
[2]庞晓纲,田奉宸,金惠铃,等.应用颊肌黏膜瓣修复唇裂术后红唇不足[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7, 3(3): 146.
[3]杨 成,吴继聪,雷德林.唇黏膜瓣矫治口角畸形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1,10(6):523.
[4]邓典智,石 冰.单侧唇裂手术设计的美学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 2000, 9(3):190.
[收稿日期]2008-03-10[修回日期]2008-07-02
编辑/张惠娟
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4~26岁;红唇缺损位于唇裂修复后遗留皮肤瘢痕下方的红唇19例,红唇缺损位于患侧上唇近口角区7例;红唇缺损伴相邻部位红唇过多16例。
2手术方法
2.1 切口设计:用美蓝在红唇缺损处设计V形切口,三角形黏膜肌肉瓣的蒂部位于红唇缺损处的唇红缘,蒂部的两端分别位于缺损两侧红唇最丰满处,V形的顶端一般在上唇前庭沟下方的黏膜,三角瓣最宽处约8~15mm,瓣长12~18mm,如伴有邻近部位红唇的过多则根据红唇过多的情况设计水平梭形切口线,去除多余的红唇。
2.2 麻醉方法:2%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作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双侧口角处行局部浸润麻醉,以收缩上唇血管,减少伤口出血。
2.3 操作:沿切口线切开黏膜全层及部分口轮匝肌,在口轮匝肌内锐性分离达红唇缺损处的唇红缘,形成三角形的蒂在唇红缘的唇红黏膜口轮匝肌瓣。如有创缘内上唇动脉断端出血予以结扎。用3-0丝线间断缝合创缘两侧的肌肉断端,将三角形的黏膜肌瓣向下推进5~9mm,缝合黏膜伤口,矫正红唇的缺损,伤口缝合后遗留Y形伤口。如有一侧红唇过多,则根据手术设计予以切除。使上唇红唇的下缘成对称的弧性曲线。术毕上唇放置纱布加压覆盖。
2.4 术后处理:嘱患者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口服抗生素2天。术后7天拆线。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避免大张口,以防伤口裂开。
2.5 术后效果:本组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上唇红唇缺损明显改善,唇红下缘弧度连续一致。典型病例如图1~2。
3讨论
单侧唇裂修复后,随着生长发育,多数患者出现上唇红唇的过多、过少或者二种畸形同时存在。造成红唇畸形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上唇两侧的发育不对称,②唇裂修复术术式本身存在的弊端,③唇裂修复时,红唇黏膜处理方法不当。本组病例中19例红唇缺损位于唇裂修复后遗留皮肤瘢痕下方的红唇,此处的缺损有可能是发育因素造成,也可能是手术缺陷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下唇之间有较大的缺隙存在,呈“口哨”状畸形。7例缺损位于患侧上唇近口角处,主要表现为红唇内卷,外观上红唇外露很少,此种情况为发育因素造成。
有关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较小的红唇缺损可采用梭形切除红唇裂隙后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Z成形术修复都可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较大的缺损可采用唇交叉组织瓣、颊肌黏膜瓣转移来修复缺损,也可采用同侧舌瓣进行修复修复[1]。Z成形术虽可矫正红唇的缺损,但修复后的红唇黏膜纹理发生改变,与周围红唇不协调,术后还加重了上唇过紧畸形。采用颊肌黏膜瓣法修复红唇的缺损,适用于一侧红唇及红唇中部发育较好,仅一侧红唇发育较薄者,对于上唇中央的红唇缺损应用则受到限制。另外,转移后的颊黏膜颜色较红唇组织淡,造成上红唇色泽上不协调,且在切取黏膜肌瓣过程中有可能损伤腮腺导管[2]。唇交叉组织瓣可用于上唇各部位缺损的修复,但手术需二期完成,第一期手术后2周需行断蒂修正术,其间影响进食及口腔清洁。对于下唇红唇厚度不足者不适合应用。也有报道采用下唇黏膜岛状瓣修复唇裂术后上唇红缺损畸形,同时还可达到同期缩小下唇厚度的作用[3]。
本组病例采用V-Y推进的口轮匝肌红唇黏膜瓣,可适用于上红唇任何部位的缺损,即使红唇缺损部位有瘢痕存在,也不影响黏膜肌瓣的血运。采用单纯的唇黏膜瓣有组织量不足的缺点,而带上部分口轮匝肌则可用于多数上唇红唇缺损的修复。本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红唇部切口位于口腔内,术后切口痕迹不明显、创伤轻的优点。笔者认为本法是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遗留的红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来修复红唇的缺损,其效果都不能达到唇红修复的美学形态[4],因此唇裂手术的设计和操作对于红唇外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手术设计上必须遵循上唇的生长发育规律,将健、患侧上唇的差异缩小到最小,为唇裂二期修复创造比较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46.
[2]庞晓纲,田奉宸,金惠铃,等.应用颊肌黏膜瓣修复唇裂术后红唇不足[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7, 3(3): 146.
[3]杨 成,吴继聪,雷德林.唇黏膜瓣矫治口角畸形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1,10(6):523.
[4]邓典智,石 冰.单侧唇裂手术设计的美学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 2000, 9(3):190.
[收稿日期]2008-03-10[修回日期]2008-07-02
编辑/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