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自习结束,已近八点,淅淅沥沥的春雨,在太阳能路灯的映射下,如丝如烟,望着一个个远去的学生背影,一种莫名的情愫萦绕在我的心田……啊,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6个年头了。此时,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初中即将毕业的我,日夜备战中考。突然,有一天,母亲托人到学校说,父亲病危。我回到家,望着病中憔悴的父亲和身边无奈的母亲,心中百感交集如何不知是好。接下来的日子,辍学在家,帮忙母亲做家务,替父亲抓药治病。最后,父亲还是带着永远的无奈,离开了母亲和他那五个未成年的的孩子。从此,作为老大的我,面对家中的突然变故,只能被迫离开我心爱的学校,和母亲一道支撑这个家。
第年春天临近开学的一天,我的班主任刘建中老师来到我家,用温暖的话语扣开了我的心扉,使我重返心爱的校园,继续读书。在学校团委和同学的帮助募捐下,接济了我生活的费用,带着感恩的心,完成了我初中的学业。1982年9月,我以优异的成绩,第一志愿选择了安徽省蒙城师范。当一名人民教师,从那时起,就深深地埋下了这颗种子。四年的中师生活,我如饥似渴地努力向上,求知识、训技能、练能力、修师德,日夜进取,不敢怠慢。这期间的1985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生的骄傲;1986年被评为阜阳市三好学生,是我一生的自豪。1986年学成毕业,我主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
刚到这所学校时,面对破陋的教室,落后的教学条件,闭塞的地理环境,看到其他同学分配到条件不错的学校,我有些后悔了。但看到那些和我当年一样,渴望求知的眼神,我心里充满了一丝安慰。干,就干好;做,就做成。这就是我的性格。做班主任工作,谈心说理,参与活动,我不甘落后;授任教学,研究教材,我积极肯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城郊区全区举行的学科评比中,我多次上台领奖。看到我取得的成绩,区教办室的领导,慧眼识才,1990年组织调我到学校条件更差、路途更远的河套中学任教,同时,提拔我任该校的副校长。
工作中,我渐渐发现,中师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用了。于是,我利用教学以外的时间,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两年半时间结业了全部十四门功课,拿到我梦寐以求的第一个大学专科学历。清晰地记住,拿到毕业证的当晚,我失眠了。想着其他同学纷纷地上高中考大学,今天我也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接下来,我马不停蹄,又考入了安徽省教育学院,学完了我的本科,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河套中学工作的六年里,由于学校师资缺乏,学科教师不匹配,我先后教过几乎所有的初中学科。这所学校的辖区在涡河与武家河之间,南北狭窄,东西狭长。东西距离20多华里,且学校坐落偏东,西边的学生上学很不方便。为此,我主动建议在辖区西部,建立河套中学分校。建分校的艰难,可想而知。建校舍,调教师,就首当其冲。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我知难而进,主动承担分校的工作。建校舍相对容易些,因为有区教办室和当地群众的鼎力相助,资金到位,校舍建成。缺教师,千方百计请聘,优惠条件招纳,使学校顺利开学。
分校就坐落在美丽的涡河北岸,蜿蜒曲回的河水,增添了学校的几分景致。春天,杨柳吐絮,鸟语花香,我和学生们踏青、春游,看着静静的河水,阅读着脍炙人口的美文;夏天,荷花盛开,我们戏水纳凉,其乐融融;秋天,我们在如诗如画武家河畔,捉迷藏、诗朗诵、讲故事,欢笑一片;冬天,我们在校园的冰雪世界,打雪仗、堆雪人、雪中漫步、借景抒情。自己多付出,教师多支持,吃住在校,和我们的学生一道,创造着河套中学的辉煌。 我们的学校第一次被评为涡阳县“教育先进单位”,我也被涡阳县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1997年9月,我被调到较好的闸北中学(现在的闸北学区中心学校)任教,同时兼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行政领导、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三管齐下,多方兼顾。时间不够用了,我从家中挤、从休息中挪,工作还是做得有声有色。工作之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做做课题,练练教技,写写心得。《浅谈思想政治作业的设计》等近二十篇论文,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论文《〈大家都是好朋友〉教学设计及其他》发表于《创新教育》2014年第五期。我也先后被评为涡阳县“教坛新星”和“学科带头人”、涡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亳州市“师德标兵”,亳州市第三届“学科带头人”;参加了十几种教辅图书的编写工作,其中包括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毕业班综合训练》(人教版)和《新编基础训练》(人民版)的编写;2014年我被亳州教育局教科所推荐为“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候选人”;在县级做过多次专题学术报告;代表亳州市多次做过《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试卷分析,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所写《2014年亳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思想品德学科试卷分析》一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八期。
有几次进城的机会,我都主动放弃,因为在这里,有我太多的情结,有我太多的留恋,有我太多的不舍。在枯燥的教育教学中,我执着的坚守;在繁杂的学校管理中,我汲取着力量;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品味着生活的乐趣;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我体味着自己的人生。
忽然,一阵微风,从窗帘吹进了办公室。我起身走出了屋,春雨还在下着,沥沥淅淅,绵绵缠缠,教室的灯火早已熄灭,学生们已经安然入睡,整个校园出奇的安静,只有花草、树木和着风在霏雨中沙沙作响。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仿佛透过细细的雨丝,看到一轮明月在雨中冉冉升起。这无穷的遐想,使我走在生命的春天,能安然化去身体里的疲惫,复活出生命中的洁净和轻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初中即将毕业的我,日夜备战中考。突然,有一天,母亲托人到学校说,父亲病危。我回到家,望着病中憔悴的父亲和身边无奈的母亲,心中百感交集如何不知是好。接下来的日子,辍学在家,帮忙母亲做家务,替父亲抓药治病。最后,父亲还是带着永远的无奈,离开了母亲和他那五个未成年的的孩子。从此,作为老大的我,面对家中的突然变故,只能被迫离开我心爱的学校,和母亲一道支撑这个家。
第年春天临近开学的一天,我的班主任刘建中老师来到我家,用温暖的话语扣开了我的心扉,使我重返心爱的校园,继续读书。在学校团委和同学的帮助募捐下,接济了我生活的费用,带着感恩的心,完成了我初中的学业。1982年9月,我以优异的成绩,第一志愿选择了安徽省蒙城师范。当一名人民教师,从那时起,就深深地埋下了这颗种子。四年的中师生活,我如饥似渴地努力向上,求知识、训技能、练能力、修师德,日夜进取,不敢怠慢。这期间的1985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生的骄傲;1986年被评为阜阳市三好学生,是我一生的自豪。1986年学成毕业,我主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
刚到这所学校时,面对破陋的教室,落后的教学条件,闭塞的地理环境,看到其他同学分配到条件不错的学校,我有些后悔了。但看到那些和我当年一样,渴望求知的眼神,我心里充满了一丝安慰。干,就干好;做,就做成。这就是我的性格。做班主任工作,谈心说理,参与活动,我不甘落后;授任教学,研究教材,我积极肯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城郊区全区举行的学科评比中,我多次上台领奖。看到我取得的成绩,区教办室的领导,慧眼识才,1990年组织调我到学校条件更差、路途更远的河套中学任教,同时,提拔我任该校的副校长。
工作中,我渐渐发现,中师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用了。于是,我利用教学以外的时间,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两年半时间结业了全部十四门功课,拿到我梦寐以求的第一个大学专科学历。清晰地记住,拿到毕业证的当晚,我失眠了。想着其他同学纷纷地上高中考大学,今天我也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接下来,我马不停蹄,又考入了安徽省教育学院,学完了我的本科,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河套中学工作的六年里,由于学校师资缺乏,学科教师不匹配,我先后教过几乎所有的初中学科。这所学校的辖区在涡河与武家河之间,南北狭窄,东西狭长。东西距离20多华里,且学校坐落偏东,西边的学生上学很不方便。为此,我主动建议在辖区西部,建立河套中学分校。建分校的艰难,可想而知。建校舍,调教师,就首当其冲。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我知难而进,主动承担分校的工作。建校舍相对容易些,因为有区教办室和当地群众的鼎力相助,资金到位,校舍建成。缺教师,千方百计请聘,优惠条件招纳,使学校顺利开学。
分校就坐落在美丽的涡河北岸,蜿蜒曲回的河水,增添了学校的几分景致。春天,杨柳吐絮,鸟语花香,我和学生们踏青、春游,看着静静的河水,阅读着脍炙人口的美文;夏天,荷花盛开,我们戏水纳凉,其乐融融;秋天,我们在如诗如画武家河畔,捉迷藏、诗朗诵、讲故事,欢笑一片;冬天,我们在校园的冰雪世界,打雪仗、堆雪人、雪中漫步、借景抒情。自己多付出,教师多支持,吃住在校,和我们的学生一道,创造着河套中学的辉煌。 我们的学校第一次被评为涡阳县“教育先进单位”,我也被涡阳县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1997年9月,我被调到较好的闸北中学(现在的闸北学区中心学校)任教,同时兼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行政领导、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三管齐下,多方兼顾。时间不够用了,我从家中挤、从休息中挪,工作还是做得有声有色。工作之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做做课题,练练教技,写写心得。《浅谈思想政治作业的设计》等近二十篇论文,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论文《〈大家都是好朋友〉教学设计及其他》发表于《创新教育》2014年第五期。我也先后被评为涡阳县“教坛新星”和“学科带头人”、涡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亳州市“师德标兵”,亳州市第三届“学科带头人”;参加了十几种教辅图书的编写工作,其中包括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毕业班综合训练》(人教版)和《新编基础训练》(人民版)的编写;2014年我被亳州教育局教科所推荐为“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候选人”;在县级做过多次专题学术报告;代表亳州市多次做过《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试卷分析,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所写《2014年亳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思想品德学科试卷分析》一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八期。
有几次进城的机会,我都主动放弃,因为在这里,有我太多的情结,有我太多的留恋,有我太多的不舍。在枯燥的教育教学中,我执着的坚守;在繁杂的学校管理中,我汲取着力量;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品味着生活的乐趣;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我体味着自己的人生。
忽然,一阵微风,从窗帘吹进了办公室。我起身走出了屋,春雨还在下着,沥沥淅淅,绵绵缠缠,教室的灯火早已熄灭,学生们已经安然入睡,整个校园出奇的安静,只有花草、树木和着风在霏雨中沙沙作响。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仿佛透过细细的雨丝,看到一轮明月在雨中冉冉升起。这无穷的遐想,使我走在生命的春天,能安然化去身体里的疲惫,复活出生命中的洁净和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