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能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同时,教学中要利用情感因素,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思维结构特点。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又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空间,通过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学生自身的情感做纽带,用教学中的感染、激励、教化、启迪等效应,激发学生兴趣,使之爱上音乐、走进音乐、最后能够用心灵去感悟音乐,从而实现完善品格、高尚志趣的育人目的。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于情感体验教育是这样要求的:“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下面说说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心理学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丰富内心情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游戏以导趣,使学生寓学于乐,轻松愉快。还可以用美的、直观的事物以激趣等。如: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在演唱之前,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这样一幅画面:在无比辽阔的大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安静的牛群,愉快地劳动着的人们,蒙古包中飘出袅袅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在营造好意境后,辽阔的伴奏出现,学生内心深处感受着极具蒙古特色的旋律,唱出了宽广、自豪的歌声,全都从心底喜欢上了这首歌。所以,只有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更加地热爱音乐。
2、创造氛围,激发情感?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闭路电视或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教师的语言、体态的表演,都可以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应的想象,有时可以代替一定的视听感应,提高音乐聆听的效率。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地教、愉快地学,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自然兴趣高涨,达到了引导学生情感投入的目的。
3、诱发联想,升华情感
音乐,有着动人心魄的音响美,有的清脆,有的高亢,时而纤弱,時而浑厚,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将人的情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欣赏课教学中,我们把有声的音乐变成学生无声的情感体验,这其中就需要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在聆听美妙的音乐之声的同时,陶冶内心的情操,熏陶美妙的情感。如《毕业歌》的欣赏,在这首歌中切分音、休止符及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慷慨激昂,似号角,像警钟,表现了当时的青年们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中去的昂扬情绪。
4、师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诸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学生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
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这其中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小学音乐中的情感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真正将“以声传情,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发挥到实处,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于情感体验教育是这样要求的:“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下面说说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心理学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丰富内心情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游戏以导趣,使学生寓学于乐,轻松愉快。还可以用美的、直观的事物以激趣等。如: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在演唱之前,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这样一幅画面:在无比辽阔的大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安静的牛群,愉快地劳动着的人们,蒙古包中飘出袅袅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在营造好意境后,辽阔的伴奏出现,学生内心深处感受着极具蒙古特色的旋律,唱出了宽广、自豪的歌声,全都从心底喜欢上了这首歌。所以,只有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更加地热爱音乐。
2、创造氛围,激发情感?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闭路电视或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教师的语言、体态的表演,都可以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应的想象,有时可以代替一定的视听感应,提高音乐聆听的效率。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地教、愉快地学,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自然兴趣高涨,达到了引导学生情感投入的目的。
3、诱发联想,升华情感
音乐,有着动人心魄的音响美,有的清脆,有的高亢,时而纤弱,時而浑厚,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将人的情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欣赏课教学中,我们把有声的音乐变成学生无声的情感体验,这其中就需要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在聆听美妙的音乐之声的同时,陶冶内心的情操,熏陶美妙的情感。如《毕业歌》的欣赏,在这首歌中切分音、休止符及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慷慨激昂,似号角,像警钟,表现了当时的青年们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中去的昂扬情绪。
4、师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诸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学生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
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这其中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小学音乐中的情感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真正将“以声传情,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发挥到实处,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