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是由挪威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格里格。格里格自幼便跟随母亲学习钢琴,9岁就开始作曲,并于16岁进入萊比锡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创造了大量的作品,在国际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特罗尔德豪根婚礼日》是格里格根据当地的婚礼风俗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在特罗尔德豪根有一个特属于挪威的婚礼风俗。
在演奏该曲时该如何宏观把握的更加准确。现从四个主要部分来对各个部分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进行分析。
一、呈示部演奏技巧与情感分析
第一部分是属于呈示部,属于三段曲式。这一部分的演奏是比较热烈的,气氛比较活跃。共分为四个方面的演奏技巧。
第一,是主旋律的演奏,即右手分解琶音似的旋律,左手恒定节奏的音程。在引子部分就出现了双手轮流的双音演奏,并在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进行强调,突出了强拍和次强拍,给出了节奏的基本模型,一开始就给人比较热烈的节奏感。这个节奏感直接延升到了旋律中。这一乐段将旋律分成了三个声部。
在这一部分力度是弱的,好似婚礼的队伍在远处的欢腾。左手是一个恒定的节奏型,要求第一拍和第三拍弹的稍微重一些,且要具有弹性,充分的弹跳起来,而后面的两个八分音符的音则要相对弱一些,且弹得不要过高,触键要低。右手在主旋律进来以后出现了两个声部,这里的中声部是和左手的音符节奏是相统一的,因此要保持低声部和中声部的节奏统一。在右手的旋律演奏部分,右手开始就是三连音弱起,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三连音轻巧,不要弹的过重过僵硬。而后的旋律声部是二声部,在演奏的时候要将旋律声部凸显出来,尤其是和声音程的时候,要将上声部弹得更加深入一些,使得声音能够凸显出来,而中间声部的力度则要相对小一些。这个第一段的旋律演奏是非常轻巧的,活泼的,在音色上有类似于模仿长笛音色的效果。
第二,右手的声部控制能力。在主题声部,右手虽然是进行了两个声部的演奏,但是声部控制上还是不够全面,在进入B段的时候,声部控制明显增多。在这里右手的双声部要突出右手上方的重音,要将4指和5指的时值演奏完整,另外还要注意下声部的力度要小,要轻灵但又不能够弹得过虚。而左手依然是重复这前面的节奏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表现了特罗尔德豪根的民间舞曲节奏。这一部分的力度较之之前的已经有所增加了,感觉是婚礼的队伍已经慢慢的走近了。
第三,是大幅度的双手和弦八度交替演奏。这一部分是全曲的难点,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多加练习,这里的音区是上行波动的,且是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进行跑动。这一段的左手是节奏的重复,类型与马车的车轮,一圈又一圈的转动。
第四,是双手的大和弦弹奏。在此处的演奏双手都是和弦,都是强音,要注意第一个音的弹奏,保持声音的泛音,踏板同时踩住,同时运用手指的平移进行演奏,运用全臂触键法,并结合垂直触键,发出宏大的声响。此处的和弦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的主音在往下移,但是整个力度层次却是越来越大,在第四小节的时候还出现了减慢,表现出一定的交响性质,同时也是演奏情感高涨的表现。
在四个小节之后,第一部分进入了再现段。虽然在结构上是属于再现,但是在力度上却是完全不一样。在这里的力度是fff。左手则出现了琶音的上下行。要注意琶音的清晰度和和弦的力度控制,和弦要有主次,不能弹得过于突兀。总之,这一部分的弹奏是比较活跃的,演奏者要把握好节奏的弹性,弹奏出具有一定挪威狂欢婚礼气氛的风格。
二、中部演奏技巧与情感分析
第二部分是中部,是属于比较抒情的部分。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性,运用倾诉的语气来进行演奏,好像新婚的新娘与新郎在相互倾吐爱意。
这一部分的演奏是一开始就是双手优美旋律的对应,从右手声部到左手声部,整个实现了一呼一应的演奏效果,在此处需要进行旋律的衔接,双手要自然流畅,表现出声音的过渡。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大多都是两个声部之间的交流,在D段中,旋律出现了变化,有了和声的色彩性变动,但是依然表现出左右手声部之间的对应性。但是在D段出现了与C段不一样的地方需要引起演奏们的注意,
一开始就是长条的琶音,在演奏的时候像微风一般轻轻的拂过水面,双手的小指要清晰,前面四个小节有低音的和弦保持,因此要注意不要放开踏板,在四小节演奏完以后再放踏板。
这一段在安静的气氛中奏出。它犹如一首两个声部组成的抒情的二重唱。格里格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新婚夫妇的心情。这里的情景可以用中国的一句成语——“夫唱妇随”,不过要稍修改一下。是“妇唱夫随”,男声在中音区相隔一小节追随着高音区的女生,形成两个声部的“卡农”。通过力度的变化,展示出一幅甜美的画面:我们仿佛看见这对新婚夫妇依偎在一起,在充满柔情的歌声里,诉说着甜蜜的爱情,憧憬着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三、再现部演奏技巧与情感分析
第三部分是严格的再现,但是在力度层次上要更加的明显一些,情绪要更加的饱满,表现出情感的升华与递进。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情感表达以后,再现部的演奏要更加的成熟,要弹出不一样的情感,否则就失去了重复的意义,要在重复中感受到情感的变化。尾声是属于高潮性的结束。这里运用了引子的材料、主题的材料、展开段的材料等等,类似于对全曲的技巧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再现。在这里的技巧难点就是双手的交替演奏。演奏是与呈示部的B段相统一的,左手的恒定的断奏,而右手是旋律,在旋律的声部上要突出高音,并注意快速与慢速之间的对比。这一部分的情绪是激烈的,整个音乐戏剧性比较强,需要具有饱满的情感。在结束中还要注意力度的控制,前面是双音的跳音,这里运用的是弱力度的演奏,一个小节一个踏板,注意声音不要太有弹性,因此从下往上,进行跳奏,再慢慢的渐弱下来,达到几乎快要消失的ppp,表现出婚礼队伍的慢慢远走。而最后的一个和弦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运用fffz的超强力度来演奏,表现出情绪最后的爆发。尾声的素材来自于第一部分,也是双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交替,这时速度更快,左右手的断奏将音乐再次推向高潮。不过,格里格在写这个结尾时并不是一直持续强奏,他处理成减弱,一直到pp、ppp,最后几小节的节奏也变了,但最后一个和弦的力度是fffz,这仿佛是人们的欢呼,是激情的高歌,是狂欢的礼花……
在演奏该曲时该如何宏观把握的更加准确。现从四个主要部分来对各个部分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进行分析。
一、呈示部演奏技巧与情感分析
第一部分是属于呈示部,属于三段曲式。这一部分的演奏是比较热烈的,气氛比较活跃。共分为四个方面的演奏技巧。
第一,是主旋律的演奏,即右手分解琶音似的旋律,左手恒定节奏的音程。在引子部分就出现了双手轮流的双音演奏,并在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进行强调,突出了强拍和次强拍,给出了节奏的基本模型,一开始就给人比较热烈的节奏感。这个节奏感直接延升到了旋律中。这一乐段将旋律分成了三个声部。
在这一部分力度是弱的,好似婚礼的队伍在远处的欢腾。左手是一个恒定的节奏型,要求第一拍和第三拍弹的稍微重一些,且要具有弹性,充分的弹跳起来,而后面的两个八分音符的音则要相对弱一些,且弹得不要过高,触键要低。右手在主旋律进来以后出现了两个声部,这里的中声部是和左手的音符节奏是相统一的,因此要保持低声部和中声部的节奏统一。在右手的旋律演奏部分,右手开始就是三连音弱起,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三连音轻巧,不要弹的过重过僵硬。而后的旋律声部是二声部,在演奏的时候要将旋律声部凸显出来,尤其是和声音程的时候,要将上声部弹得更加深入一些,使得声音能够凸显出来,而中间声部的力度则要相对小一些。这个第一段的旋律演奏是非常轻巧的,活泼的,在音色上有类似于模仿长笛音色的效果。
第二,右手的声部控制能力。在主题声部,右手虽然是进行了两个声部的演奏,但是声部控制上还是不够全面,在进入B段的时候,声部控制明显增多。在这里右手的双声部要突出右手上方的重音,要将4指和5指的时值演奏完整,另外还要注意下声部的力度要小,要轻灵但又不能够弹得过虚。而左手依然是重复这前面的节奏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表现了特罗尔德豪根的民间舞曲节奏。这一部分的力度较之之前的已经有所增加了,感觉是婚礼的队伍已经慢慢的走近了。
第三,是大幅度的双手和弦八度交替演奏。这一部分是全曲的难点,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多加练习,这里的音区是上行波动的,且是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进行跑动。这一段的左手是节奏的重复,类型与马车的车轮,一圈又一圈的转动。
第四,是双手的大和弦弹奏。在此处的演奏双手都是和弦,都是强音,要注意第一个音的弹奏,保持声音的泛音,踏板同时踩住,同时运用手指的平移进行演奏,运用全臂触键法,并结合垂直触键,发出宏大的声响。此处的和弦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的主音在往下移,但是整个力度层次却是越来越大,在第四小节的时候还出现了减慢,表现出一定的交响性质,同时也是演奏情感高涨的表现。
在四个小节之后,第一部分进入了再现段。虽然在结构上是属于再现,但是在力度上却是完全不一样。在这里的力度是fff。左手则出现了琶音的上下行。要注意琶音的清晰度和和弦的力度控制,和弦要有主次,不能弹得过于突兀。总之,这一部分的弹奏是比较活跃的,演奏者要把握好节奏的弹性,弹奏出具有一定挪威狂欢婚礼气氛的风格。
二、中部演奏技巧与情感分析
第二部分是中部,是属于比较抒情的部分。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性,运用倾诉的语气来进行演奏,好像新婚的新娘与新郎在相互倾吐爱意。
这一部分的演奏是一开始就是双手优美旋律的对应,从右手声部到左手声部,整个实现了一呼一应的演奏效果,在此处需要进行旋律的衔接,双手要自然流畅,表现出声音的过渡。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大多都是两个声部之间的交流,在D段中,旋律出现了变化,有了和声的色彩性变动,但是依然表现出左右手声部之间的对应性。但是在D段出现了与C段不一样的地方需要引起演奏们的注意,
一开始就是长条的琶音,在演奏的时候像微风一般轻轻的拂过水面,双手的小指要清晰,前面四个小节有低音的和弦保持,因此要注意不要放开踏板,在四小节演奏完以后再放踏板。
这一段在安静的气氛中奏出。它犹如一首两个声部组成的抒情的二重唱。格里格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新婚夫妇的心情。这里的情景可以用中国的一句成语——“夫唱妇随”,不过要稍修改一下。是“妇唱夫随”,男声在中音区相隔一小节追随着高音区的女生,形成两个声部的“卡农”。通过力度的变化,展示出一幅甜美的画面:我们仿佛看见这对新婚夫妇依偎在一起,在充满柔情的歌声里,诉说着甜蜜的爱情,憧憬着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三、再现部演奏技巧与情感分析
第三部分是严格的再现,但是在力度层次上要更加的明显一些,情绪要更加的饱满,表现出情感的升华与递进。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情感表达以后,再现部的演奏要更加的成熟,要弹出不一样的情感,否则就失去了重复的意义,要在重复中感受到情感的变化。尾声是属于高潮性的结束。这里运用了引子的材料、主题的材料、展开段的材料等等,类似于对全曲的技巧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再现。在这里的技巧难点就是双手的交替演奏。演奏是与呈示部的B段相统一的,左手的恒定的断奏,而右手是旋律,在旋律的声部上要突出高音,并注意快速与慢速之间的对比。这一部分的情绪是激烈的,整个音乐戏剧性比较强,需要具有饱满的情感。在结束中还要注意力度的控制,前面是双音的跳音,这里运用的是弱力度的演奏,一个小节一个踏板,注意声音不要太有弹性,因此从下往上,进行跳奏,再慢慢的渐弱下来,达到几乎快要消失的ppp,表现出婚礼队伍的慢慢远走。而最后的一个和弦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运用fffz的超强力度来演奏,表现出情绪最后的爆发。尾声的素材来自于第一部分,也是双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交替,这时速度更快,左右手的断奏将音乐再次推向高潮。不过,格里格在写这个结尾时并不是一直持续强奏,他处理成减弱,一直到pp、ppp,最后几小节的节奏也变了,但最后一个和弦的力度是fffz,这仿佛是人们的欢呼,是激情的高歌,是狂欢的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