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级这个独特的空间中所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价值的总和。进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对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班级的感召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发挥学生干部的核心领导和榜样力量。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一 班级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对班级文化的定义,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李学农在其《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中指出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理解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
(2)“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周保英,2005:79)。
(3)“班级群体文化简称班级文化,即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质化反映”(顾明远等,1992:437)。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级这个独特的空间中所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价值的总和。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应具有民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特征。
民主性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本,它要求班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班级中体会到作为班级成员的自豪感成就感,在班级这一独特空间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
互动性是指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一方面,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教师,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另一方面,教师的主流文化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形成与教师一致的文化取向。
个性化是指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应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然全面的发展。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空间,在其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营造出个性化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体中得到自我发展的满足。
二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陈国梁,2006)。小学班级作为小学学校教育的最基本单位, 是学生学习成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场所,而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班级文化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各种教育功能。
首先,班级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次,班级文化具有凝聚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使班级成员深感集体的温暖,其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民主平等、爱生尊师的氛围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产生振奋和向上的力量。再次,班级文化具有熏陶功能。环境具有育人作用。纪律对班级成员的约束,也不是光靠惩罚,而更应该靠班级成员的自觉意识连同集体组织的力量和舆论产生作用。
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班级凝聚力有待加强
班级是由个体组成的,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班级成员的有机结合使班级形成一股强大的无形力的凝聚力,对班级成员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班级凝聚力不强仍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 忽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产和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决定了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合作精神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石,更能体现学生的基本素养。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认识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但其具体实施结果不尽人意。
(三)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过于形式化
学生干部是班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班级的管理工作当中扮演特殊的角色,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团结一致并具威信力的班级干部队伍是推动班级建设的力量中坚。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班干部氛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民主选出的小学班级干部在学生中具备一定的威信,但对他们的培养
工作往往被忽视,在培养上也往往缺乏适当的方式而过于形式化。
四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活动是素质发展的重要机制,建设班级文化最好的途径就是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班级活动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参加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各式各样的集体行为。班级活动按其教育目的来分有德育活动、智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美育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按活动范围来分有班级的团队活动、校内班际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张人杰,2003)。
要建设班级活动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策划活动,让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在建设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活动的多样性,新颖、多样的活动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要求。另外,班级活动要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一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内也能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拓宽视野。
(二) 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班级的感召力
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 是在一定群体中, 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 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能。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和研究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给学生鼓励。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第二,作为教师应本着爱学生,为学生的思想,对学生充满爱心。对于教师来说,爱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如果教师能够真诚的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加倍的呵护,那么学生就会受到老师的积极影响。第三,教师应公正无私。
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产生磨擦、矛盾和冲突,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因此,要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就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只有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们思想与感情的接近与理解,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友谊,加强团结。而组织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是促进生生交往的主渠道。在组织活动时,要善于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并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个性不同的成员提供较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要让学生感到:“世界信赖我们,等待我们我的参与。我们要接受教育,准备将来投身这个世界,开拓更辉煌的时代。”(钟启泉,2004:265)。
(三) 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合作与竞争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相伴相随的。竞争中常常包含着合作,合作中也常常伴随着竞争。班主任应该协调好班级里的竞争与合作,合理地引导班级舆论和小群体的发展,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良性发展。使学生在竞争中使学生认识到竞争及竞争结果的意义,通过个人努力,提高自我要求的标准,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形成对自己客观实际的评判,并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从而努力去克服那些有碍发展的人格特征。此外,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集体力量的伟大,促使学生学会取长补短,自觉改进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促进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
(四) 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发挥学生干部的核心领导和榜样力量
班级学生干部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引航人,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和谐班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是营造和谐班风的基础工程,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学生干部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成就一个优秀学生干部基础。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权力强制其他同学去做一件事情,主要是靠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培养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干部优良的品德。一个优秀的班干部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在班干部工作中,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是一个整合利用资源的过程,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一旦这种和谐统一的氛围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树立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要有双赢意识,谋求双赢的最大化。因此,教师必需重视学生干部团队意识的培养。
结语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以学习和交往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微观社会形态,在这个自治中教师起着核心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班级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为导向。要想建设一个好班级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研究。但是我们坚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定能营造个和谐、民主、富有特色的文明班集体。
【参考文献】
[1] 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52-54.
[2] 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第六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37.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48.
[4] 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东:高教出版社,2003:48.
[5]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65.
[6] 周保英.新课改视域下班级管理案例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9.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一 班级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对班级文化的定义,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李学农在其《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中指出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理解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
(2)“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周保英,2005:79)。
(3)“班级群体文化简称班级文化,即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质化反映”(顾明远等,1992:437)。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级这个独特的空间中所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价值的总和。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应具有民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特征。
民主性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本,它要求班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班级中体会到作为班级成员的自豪感成就感,在班级这一独特空间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
互动性是指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一方面,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教师,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另一方面,教师的主流文化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形成与教师一致的文化取向。
个性化是指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应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然全面的发展。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空间,在其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营造出个性化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体中得到自我发展的满足。
二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陈国梁,2006)。小学班级作为小学学校教育的最基本单位, 是学生学习成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场所,而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班级文化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各种教育功能。
首先,班级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次,班级文化具有凝聚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使班级成员深感集体的温暖,其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民主平等、爱生尊师的氛围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产生振奋和向上的力量。再次,班级文化具有熏陶功能。环境具有育人作用。纪律对班级成员的约束,也不是光靠惩罚,而更应该靠班级成员的自觉意识连同集体组织的力量和舆论产生作用。
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班级凝聚力有待加强
班级是由个体组成的,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班级成员的有机结合使班级形成一股强大的无形力的凝聚力,对班级成员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班级凝聚力不强仍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 忽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产和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决定了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合作精神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石,更能体现学生的基本素养。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认识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但其具体实施结果不尽人意。
(三)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过于形式化
学生干部是班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班级的管理工作当中扮演特殊的角色,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团结一致并具威信力的班级干部队伍是推动班级建设的力量中坚。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班干部氛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民主选出的小学班级干部在学生中具备一定的威信,但对他们的培养
工作往往被忽视,在培养上也往往缺乏适当的方式而过于形式化。
四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活动是素质发展的重要机制,建设班级文化最好的途径就是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班级活动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参加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各式各样的集体行为。班级活动按其教育目的来分有德育活动、智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美育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按活动范围来分有班级的团队活动、校内班际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张人杰,2003)。
要建设班级活动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策划活动,让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在建设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活动的多样性,新颖、多样的活动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要求。另外,班级活动要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一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内也能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拓宽视野。
(二) 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班级的感召力
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 是在一定群体中, 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 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能。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和研究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给学生鼓励。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第二,作为教师应本着爱学生,为学生的思想,对学生充满爱心。对于教师来说,爱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如果教师能够真诚的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加倍的呵护,那么学生就会受到老师的积极影响。第三,教师应公正无私。
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产生磨擦、矛盾和冲突,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因此,要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就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只有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们思想与感情的接近与理解,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友谊,加强团结。而组织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是促进生生交往的主渠道。在组织活动时,要善于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并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个性不同的成员提供较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要让学生感到:“世界信赖我们,等待我们我的参与。我们要接受教育,准备将来投身这个世界,开拓更辉煌的时代。”(钟启泉,2004:265)。
(三) 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合作与竞争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相伴相随的。竞争中常常包含着合作,合作中也常常伴随着竞争。班主任应该协调好班级里的竞争与合作,合理地引导班级舆论和小群体的发展,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良性发展。使学生在竞争中使学生认识到竞争及竞争结果的意义,通过个人努力,提高自我要求的标准,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形成对自己客观实际的评判,并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从而努力去克服那些有碍发展的人格特征。此外,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集体力量的伟大,促使学生学会取长补短,自觉改进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促进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
(四) 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发挥学生干部的核心领导和榜样力量
班级学生干部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引航人,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和谐班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是营造和谐班风的基础工程,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学生干部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成就一个优秀学生干部基础。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权力强制其他同学去做一件事情,主要是靠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培养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干部优良的品德。一个优秀的班干部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在班干部工作中,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是一个整合利用资源的过程,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一旦这种和谐统一的氛围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树立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要有双赢意识,谋求双赢的最大化。因此,教师必需重视学生干部团队意识的培养。
结语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以学习和交往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微观社会形态,在这个自治中教师起着核心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班级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为导向。要想建设一个好班级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研究。但是我们坚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定能营造个和谐、民主、富有特色的文明班集体。
【参考文献】
[1] 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52-54.
[2] 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第六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37.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48.
[4] 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东:高教出版社,2003:48.
[5]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65.
[6] 周保英.新课改视域下班级管理案例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