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就是一个主角”——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完成任何教学任务都需要师生的双向互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观活动,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纵观教育体系,初中教学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个体意识逐渐突出,初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的圈子里,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也让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为方式和关注的焦点都具有极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发泄”、表达。此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营造氛围,给他们创造、发挥、表达的空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安排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突发事件及时布置思考任务,然后写成文章互相品评;让学生自由组成文学社,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或自主选题编写板报或手抄报,上墙进行评比,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少以自己的观念去规范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而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树立起“我就是一个主角”的主体意识,这是作文创新的一个首要的条件。
二、“抛‘玉’引玉”——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力争跟上时代步伐,争取学科的制高点,才能有所作为——为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引导者的作用。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师风、过硬的业务功底和踏实的基础工作等几方面强化自身,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在作文创新教学实践和探索之前,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使学生明确作文的意义、作文创新的意义,从而产生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精神百倍的投身到作文创作中去,为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创设一个重要的情境。
进行作文教学,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尤其是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是适度、适时和适量的。讲的太多,面面俱到,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讲的太少,点到即止,隔靴搔痒,又无法起到点技的作用。因此,作文前的指导,要变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观察讨论为主,变传统的“一言堂”为实效的“群言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加入,活跃思维,增强兴趣,达到从容成文的效果。如:学习了《愚公移山》之后,讨论“移山还是搬家”;奥运会即将在我们的祖国举办,就展开奥运精神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通过亲自下水作文来“抛‘玉’引玉”。这样大家经过了讨论,既明确了意义,又开阔了思路,觉得可写的内容很多,经过筛选,恨不得马上成文。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思路清晰顺畅,下笔自然从容潇洒。实践证明,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学生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别样年华别样天”——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立意创新
立意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即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
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考及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抓住自己思想中一闪即逝的灵感。创新思考,不为习以为常的观点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探究学习和愉快学习的今天,可以倡导学生改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学习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论述如何能“生于安乐”。多角度思考,从各个角度发散思维,正面、反面、顺向、逆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立意可以有多种变化。如以“风”为话题作文,一些同学首先想到自然界的风,通过发散又联想到沙尘暴,最后引入环保问题;另一些人想到“世风”——社会风尚,有可敬可爱的“诚信”、“关爱”,也有可憎可恶“腐败”、“冷漠”;还有人想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思考的角度在改变,立意也随之改变了,其中不乏新思路。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立意创新能力。
(二)材料创新
学生作文中使用的一些材料经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助人为乐给老奶奶让座,帮助家长做家务,老师下雨天送我回家等等,这就是不注重选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框架中。但现代化生活日新月异,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变化多端。例如网络科技深入人们生活,当然也包括学生生活,网络游戏早已十分流行,根据情况展开了“变沉迷为反思”主题的讨论之后,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学生在作文中以他在网游中的遭遇为内容写了一篇佳作。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作者在其中流露出的正义感却是难能可贵的。
(三)语言创新
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彩,学生的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导致千篇一律,其实,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造就了性格多维的学生,只要让他们注意观察、积累,展示出自己的生活,语言自然活泼生动。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库,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助于语言的创新。
(四)形式创新
传统的作文课堂单纯讲究某种形式,只要符合一定之规便可轻松过关,实则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作文时,只要学生对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之后,便可以引导他们破格创新了。如《我们班的……》一题,便可写成最普通的记叙文,丰富内容则改成小说,还有的同学写成了短小精悍的日记形式,甚至还有音乐剧剧本形式的出现,这些都使老师和同学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不但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素质和能力,还要创设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学生的创新习惯,让他们不拘泥于一贯的常规,看到“路的旁边也是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中思路独创,文思敏捷,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来,也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创性人才奠定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完成任何教学任务都需要师生的双向互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观活动,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纵观教育体系,初中教学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个体意识逐渐突出,初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的圈子里,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也让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为方式和关注的焦点都具有极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发泄”、表达。此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营造氛围,给他们创造、发挥、表达的空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安排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突发事件及时布置思考任务,然后写成文章互相品评;让学生自由组成文学社,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或自主选题编写板报或手抄报,上墙进行评比,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少以自己的观念去规范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而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树立起“我就是一个主角”的主体意识,这是作文创新的一个首要的条件。
二、“抛‘玉’引玉”——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力争跟上时代步伐,争取学科的制高点,才能有所作为——为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引导者的作用。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师风、过硬的业务功底和踏实的基础工作等几方面强化自身,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在作文创新教学实践和探索之前,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使学生明确作文的意义、作文创新的意义,从而产生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精神百倍的投身到作文创作中去,为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创设一个重要的情境。
进行作文教学,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尤其是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是适度、适时和适量的。讲的太多,面面俱到,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讲的太少,点到即止,隔靴搔痒,又无法起到点技的作用。因此,作文前的指导,要变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观察讨论为主,变传统的“一言堂”为实效的“群言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加入,活跃思维,增强兴趣,达到从容成文的效果。如:学习了《愚公移山》之后,讨论“移山还是搬家”;奥运会即将在我们的祖国举办,就展开奥运精神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通过亲自下水作文来“抛‘玉’引玉”。这样大家经过了讨论,既明确了意义,又开阔了思路,觉得可写的内容很多,经过筛选,恨不得马上成文。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思路清晰顺畅,下笔自然从容潇洒。实践证明,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学生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别样年华别样天”——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立意创新
立意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即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
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考及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抓住自己思想中一闪即逝的灵感。创新思考,不为习以为常的观点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探究学习和愉快学习的今天,可以倡导学生改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学习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论述如何能“生于安乐”。多角度思考,从各个角度发散思维,正面、反面、顺向、逆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立意可以有多种变化。如以“风”为话题作文,一些同学首先想到自然界的风,通过发散又联想到沙尘暴,最后引入环保问题;另一些人想到“世风”——社会风尚,有可敬可爱的“诚信”、“关爱”,也有可憎可恶“腐败”、“冷漠”;还有人想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思考的角度在改变,立意也随之改变了,其中不乏新思路。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立意创新能力。
(二)材料创新
学生作文中使用的一些材料经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助人为乐给老奶奶让座,帮助家长做家务,老师下雨天送我回家等等,这就是不注重选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框架中。但现代化生活日新月异,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变化多端。例如网络科技深入人们生活,当然也包括学生生活,网络游戏早已十分流行,根据情况展开了“变沉迷为反思”主题的讨论之后,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学生在作文中以他在网游中的遭遇为内容写了一篇佳作。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作者在其中流露出的正义感却是难能可贵的。
(三)语言创新
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彩,学生的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导致千篇一律,其实,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造就了性格多维的学生,只要让他们注意观察、积累,展示出自己的生活,语言自然活泼生动。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库,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助于语言的创新。
(四)形式创新
传统的作文课堂单纯讲究某种形式,只要符合一定之规便可轻松过关,实则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作文时,只要学生对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之后,便可以引导他们破格创新了。如《我们班的……》一题,便可写成最普通的记叙文,丰富内容则改成小说,还有的同学写成了短小精悍的日记形式,甚至还有音乐剧剧本形式的出现,这些都使老师和同学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不但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素质和能力,还要创设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学生的创新习惯,让他们不拘泥于一贯的常规,看到“路的旁边也是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中思路独创,文思敏捷,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来,也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创性人才奠定基础。